太原市回族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13:28
【摘要】:中國是一個擁有著56個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文化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經過不斷的傳承與發(fā)展,成為當今世界上屹立數千年、綿延至今的文明古國;刈迨侵腥A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在其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一方面,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其文化的基因來自伊斯蘭教;另一方面,回族長期生活在中國,回族文化植根于中華大地,其文化又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可以說,回族文化同時具備世界兩大文化體系(伊斯蘭文化和中華文化)的滋潤,這在國內少數民族中是不多見的。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居住在全國各地的回族又各自形成了濃郁的回族地方文化,比如南方回族和北方回族、東部回族和西部回族、聚居區(qū)回族和散居區(qū)回族、城市回族和鄉(xiāng)村回族均有不同程度甚至很大程度的差異,比如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名城,也是一座發(fā)展中的現代化工業(yè)城市。太原市回族從正式編入太原戶籍開始就成為太原文化中的一員,歷經滄桑,散居于太原市的回族通過不斷地吸收別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將本民族文化傳承發(fā)展下來。本文通過對太原市回族所處的歷史人文地理環(huán)境、回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的闡述,分析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影響因素以及一些思考、探索。全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本選題的目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選題意義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概述了太原市回族所處的自然地理、經濟、人文環(huán)境;第三部分,主要從回族的民俗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三個方面對回族文化傳承與發(fā)展進行了敘述和總結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從歷史、多元文化、太原市經濟發(fā)展建設、國家政策這四個方面出發(fā)分析對回族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影響;第五部分,筆者闡述了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辯證關系、提升城市文化涵養(yǎng)對促進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的分析思考以及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回族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探索。
【圖文】:
雜是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義所規(guī)定來制作的,宰殺的羊由于血液流盡,售賣的羊在觀感上明顯要比非穆斯林要白凈。山西制醋歷史悠久,聲名遠播,醋是山西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老一輩的太原回族操一口太原話,是地道的“老醯”。山西也是面食的王國,面食品種繁多,,口味多樣,刀削面聲名遠播,太原族浸潤在面食王國之都太原,面食成為餐桌上的?。太原市回族的飲食除了在回族傳統(tǒng)的飲食品類上有所保留外,在遵循清真飲規(guī)制的基礎上更多的加入了地方飲食風俗。太原市清真餐飲、肉類食品售賣點回族在內的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廣大群眾提供了便利。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的,回族同其他民族的飲食交流會更加緊密,促進族飲食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但是在太原市回民群體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對回族教育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太原市回族民族教育現在主要以普通教育為主,這是太原市回族適應城市發(fā)展的一種體現。太原市回族分散雜居的居住狀態(tài),回族群體相較整個城市體量來說所占比例較小,這就決定了太原市回族在教育發(fā)展上采取就近原則。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無論是外地回族還是本地回族都希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就讀,而外地回族愿意將自己的孩子留在這里上學,太原市的教學質量相對較高。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127
本文編號:2698122
【圖文】:
雜是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義所規(guī)定來制作的,宰殺的羊由于血液流盡,售賣的羊在觀感上明顯要比非穆斯林要白凈。山西制醋歷史悠久,聲名遠播,醋是山西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老一輩的太原回族操一口太原話,是地道的“老醯”。山西也是面食的王國,面食品種繁多,,口味多樣,刀削面聲名遠播,太原族浸潤在面食王國之都太原,面食成為餐桌上的?。太原市回族的飲食除了在回族傳統(tǒng)的飲食品類上有所保留外,在遵循清真飲規(guī)制的基礎上更多的加入了地方飲食風俗。太原市清真餐飲、肉類食品售賣點回族在內的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廣大群眾提供了便利。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的,回族同其他民族的飲食交流會更加緊密,促進族飲食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但是在太原市回民群體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對回族教育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太原市回族民族教育現在主要以普通教育為主,這是太原市回族適應城市發(fā)展的一種體現。太原市回族分散雜居的居住狀態(tài),回族群體相較整個城市體量來說所占比例較小,這就決定了太原市回族在教育發(fā)展上采取就近原則。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無論是外地回族還是本地回族都希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就讀,而外地回族愿意將自己的孩子留在這里上學,太原市的教學質量相對較高。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1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拜學英;;走近太原清真古寺[J];回族文學;2013年06期
2 楊華;;城市化背景下的回族社會變遷[J];寧夏社會科學;2012年01期
3 才讓加;才讓旺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民族交往的變化及新問題[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陳柳欽;;城市文化:城市發(fā)展的內驅力[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韓震;;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一種基于歷史哲學的分析與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賈東海;;關于60年來“民族”概念理論研究的述評[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曹能秀;王凌;;論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的關系[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虎有澤;;城市民族工作新思路——以甘肅省蘭州市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金炳鎬;張銀花;;論民族和諧發(fā)展[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年06期
10 趙杰;;論回漢民族關系親密的四大共因[J];回族研究;2007年01期
本文編號:26981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9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