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產生、發(fā)展及價值
本文選題:文化心理 + 黃河流域; 參考:《紅旗文稿》2017年14期
【摘要】:正中國在世界上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和地位。從16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其獨有的魅力啟發(fā)和感動過許多西方哲人,曾是西方長期仰慕的文化。深刻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產生、發(fā)展及價值,對于其在當代的傳承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一華夏先民因生息于黃河流域,周圍四裔環(huán)繞,故自稱"中華",指的是地處中原的華夏民族。中華的"中",意謂華夏民族居四方之中;中華的"華"意
[Abstract]:China is known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in the worl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its own unique value and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ulture.Since the 16th centur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inspired and touched many western philosophers with its unique charm.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ts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t age.A Chinese ancestors because of the Huanghe River Basin, surrounded by four ethnic groups, so they call themselves "China", refers to the Central Plains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hinese "China" means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live in the four directions; the Chinese "Hua" meaning
【作者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明與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國際儒聯(lián);
【分類號】:G1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諧;;網絡語言與文化心理[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年11期
2 劉景岫;;網絡熱詞背后的文化“冷”思考[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年06期
3 張慶艷;;網絡語言中折射出的文化心理[J];語文學刊;2013年04期
4 欒雪飛;論先進文化的世界性[J];東北師大學報;2003年03期
5 梁筱磊;;文化 人才 藝術[J];華商;2007年15期
6 薄維娟;;跨文化交際背景下文化心理對翻譯的影響[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12期
7 于啟立;;文化創(chuàng)造與未來[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8 北朝夫;試論賦稅文化學[J];草原稅務;1994年01期
9 胡邦岳;;“吧”與文化心理[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年35期
10 韋蘇文;民俗文化心理的折射──《中國儺神譜》[J];民間文化;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史秀菊;;淺談文化心理與交際得體性的關系[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2 蒙澤敏;;歷史文化與寫作的關系淺探[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呂佳;;大眾文化語境下精英文化遭際的文化意味[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南志剛;;新時期外來文化譯介的五大誤區(qū)[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王許人;;淺論文化漠視[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傅華;;商業(yè)文化解讀[A];商業(yè)文化精品文庫[C];2001年
7 顧鳳威;巫育民;;文化,在現代人格重構中的地位和作用——關于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若干思考[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武紅霞;王玲娟;;從漢語詞匯探析“鶴”的褒義文化意蘊[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9 陳桐生;;第六種楚辭文化觀[A];東方叢刊(1995年第2輯 總第十二輯)[C];1995年
10 劉瑞芳;;加強地方高校自身建設 促進區(qū)域文化發(fā)展[A];第七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嘉木;吉林文化的主體性審視[N];吉林日報;2008年
2 胡印斌;從大學生剩飯中讀懂時代文化心理[N];濟南日報;2013年
3 朱述古;從否認龍圖騰看文化奴性[N];貴陽日報;2006年
4 侯且岸;先進文化應該是普及與高深結合的文化[N];學習時報;2007年
5 宋寶珍;戲劇創(chuàng)作與文化生態(tài)[N];人民日報;2011年
6 廣州美院教授 李公明;“私寫真”背后的文化心理[N];東方早報;2013年
7 李媛媛;和諧社會建設中的文化自覺[N];學習時報;2007年
8 孫家正;文化、文化素養(yǎng)及文化情懷[N];中國藝術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賈夢雨;精英與草根,是對立還是共榮[N];新華日報;2009年
10 天脊集團 曹東林;企業(yè)廉政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N];長治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翔;現代臺灣原住民文學與文化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劉傳霞;被建構的女性[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蕭君玲;中國舞蹈美學特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劉廣濤;百年青春檔案[D];蘇州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玉珍;錫伯族民間故事的文化內涵及社會價值[D];伊犁師范學院;2015年
2 劉雪艷;中日飲酒習俗之比較[D];南京大學;2014年
3 余丹菊;從詞匯看中日“恥”文化的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4 王炳忠;摩若苗族《榜郎歌》的文化人類學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6年
5 丁宇;漢英顏色詞“白”與“white”的異同及文化內涵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趙靜;基于中國中庸文化心理的產品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7 呂丹斌;“六畜”詞語文化義闡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8 董紅展;鄉(xiāng)村現代化進程中的民俗文化變遷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陶火生;我國小生產文化心理及其當代轉型[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巖;漢語熟語的文化觀照和文化理據[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47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74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