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韻之和 天人合一——黃河揚琴作品的音樂觀與人文精神
發(fā)布時間:2023-08-25 23:10
在中國的眾多樂器中,唯獨揚琴是一件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的樂器。早在宗教統領下的14世紀,這一樂器在歐洲得以傳播并發(fā)展,于17世紀后期經絲綢之路從西洋傳入我國沿海一帶。揚琴在中國發(fā)展的近四百多年來,無論從樂器的改革、樂曲的創(chuàng)作、演奏技術及其人才的優(yōu)化與深化還是揚琴教學方面,都受著中國的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發(fā)展成為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特色相結合的樂器。目前世界上揚琴共分為五大體系,分別為:以匈牙利為代表的欽巴龍(Cimbalom)、英語體系國家的德西瑪(Dulcimer)、東歐國家的?瞬既鹛(Hackbrett)、中東國家的桑圖爾(Santur)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揚琴(Yangqin)。本文從黃河教授的揚琴作品入手,以時間為線索對黃河教授的揚琴作品進行梳理并分類,通過運用對比式分析的方法,將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代揚琴代表人項祖華教授與第二代揚琴代表人黃河教授①在揚琴作品創(chuàng)作、音樂思想發(fā)展方面進行研究。其次,深入至黃河教授揚琴作品中,對其作品中的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與作品中的西方音樂元素進行分析,并結合黃河教授的學習背景、工作背景、社會經歷,剖析出黃河中西結合的音樂觀...
【文章頁數】: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黃河揚琴作品梳理
第一節(jié) 黃河簡介
第二節(jié) 黃河揚琴作品分類梳理
第三節(jié) 兩代揚琴藝術家之比較——項祖華與黃河
一、項祖華簡介
二、項祖華與黃河的淵源
三、簡析二代揚琴人音樂作品的異同
第二章 黃河揚琴作品中“感性”與“理性”的分析
第一節(jié) “感性”分析:韻中之美
一、腔韻之微觀
二、聲韻之審美
三、韻境之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理性”分析:西方創(chuàng)作手法
第三章 黃河的中西融合音樂觀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習背景
第二節(jié) 中西融合的音樂觀
第四章 黃河揚琴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第一節(jié) 以“和”為美
第二節(jié) “天籟”之音
第三節(jié) 天人合一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43482
【文章頁數】: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黃河揚琴作品梳理
第一節(jié) 黃河簡介
第二節(jié) 黃河揚琴作品分類梳理
第三節(jié) 兩代揚琴藝術家之比較——項祖華與黃河
一、項祖華簡介
二、項祖華與黃河的淵源
三、簡析二代揚琴人音樂作品的異同
第二章 黃河揚琴作品中“感性”與“理性”的分析
第一節(jié) “感性”分析:韻中之美
一、腔韻之微觀
二、聲韻之審美
三、韻境之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理性”分析:西方創(chuàng)作手法
第三章 黃河的中西融合音樂觀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習背景
第二節(jié) 中西融合的音樂觀
第四章 黃河揚琴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第一節(jié) 以“和”為美
第二節(jié) “天籟”之音
第三節(jié) 天人合一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434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84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