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阿倫特公共性思想及其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09-30 11:30
阿倫特從古希臘城邦的經(jīng)驗出發(fā),試圖恢復一種古典理想的公共生活方式,并且從亞里士多德、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那里不斷尋找實現(xiàn)其理想的理論資源,雖然她并沒有建構一個理論體系,但是卻以“公共性”為主線,探尋出了一條屬于阿倫特的政治哲學的道路。古希臘傳統(tǒng)的公私二分在現(xiàn)代被打破是“公共性”喪失的主要原因,因為在阿倫特看來,公共領域是“公共性”的最重要形式。而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界限模糊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領域的出現(xiàn)和極權主義的興起。因此,阿倫特從古希臘傳統(tǒng)經(jīng)驗入手,對勞動、工作和行動進行了區(qū)分,同時還區(qū)分了與之對應的三個領域:私人領域、社會領域和公共領域。她認為行動與勞動和工作不同,行動是以自身為目的,它是自由的、自覺的。因為作為行動善惡的標準——判斷,它具有共通感和擴展的精神,和判斷是一致的,因而行動所達到的最后的結果就是公共意見的形成。雖然阿倫特區(qū)分了三種領域,并且十分推崇公共領域,但是她并沒有要取消私人領域和社會領域,區(qū)分的目的在于讓人們明晰各種活動的意義。同時,她還認為不能將私人領域和社會領域公共化,這是因為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主題是實現(xiàn)人的存在的意義,因此必須保護公共領域。當然,她的目的還是在...
【文章來源】:湖南科技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選題背景
2、國內(nèi)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研究現(xiàn)狀
3、國外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研究綜述
4、研究方法
5、論文的結構框架
第一章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形成背景
1.1 理論淵源
1.1.1 希臘城邦經(jīng)驗與亞里士多德的影響
1.1.2 海德格爾的影響
1.1.3 雅斯貝爾斯的影響
1.2 社會環(huán)境
1.2.1 極權主義
1.2.2 西方政治思想文化傳統(tǒng)危機
1.3 個人經(jīng)歷
1.3.1 猶太人的身份認同與超越
1.3.2 左派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
第二章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2.1 “公共性”概念釋義
2.1.1 西方“公共性”概念歷史溯源
2.1.2 阿倫特“公共性”概念
2.2 公共領域理論
2.2.1 公共領域理論的緣起
2.2.2 公共領域理論的內(nèi)容
2.2.3 公共領域的構建
2.3 行動理論
2.3.1 行動
2.3.2 判斷
2.4 世界概念
2.4.1 世界與公共領域的關系
2.4.2 世界概念的內(nèi)涵
第三章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主要特征
3.1 “政治的”思維解讀方式
3.1.1 對時代背景的政治解讀
3.1.2 對理論來源的政治解讀
3.1.3 主要概念的政治性特點
3.2 具有獨特的政治本質論色彩
3.2.1 充滿政治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
3.2.2 政治是生存條件
3.3 人文主義和社群主義色彩
3.3.1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人文主義色彩
3.3.2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社群主義色彩
第四章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啟示
4.1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理論影響
4.1.1 對西方政治哲學理論的影響
4.1.2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局限性
4.2 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啟示
4.2.1 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4.2.2 為我國公共領域的構建提供了新啟發(fā)
4.3 有利于積極自我的籌建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A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附錄 B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持課題情況)
附錄 C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獲獎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共性的政治倫理理解[J]. 萬俊人. 讀書. 2009(12)
[2]中國網(wǎng)絡公共領域的興起與政府治理模式變遷[J]. 劉良. 長白學刊. 2009(01)
[3]公共性理論的興起及其意義[J]. 曹鵬飛.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4]崇尚民生幸福是善治政府的價值追求[J]. 羅建文. 中國行政管理. 2008(01)
[5]阿倫特眼中的馬克思——思想史語境中的重讀與誤釋[J]. 仰海峰.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7(05)
[6]論公共性的四個典型層面[J]. 沈湘平. 教學與研究. 2007(04)
[7]漢娜·阿倫特,此時此刻[J]. 王曉漁. 中國圖書評論. 2007(01)
[8]阿倫特的“公共領域”概念及其影響[J]. 王寶霞. 山東社會科學. 2007(01)
[9]漢娜·阿倫特論公共領域的建設[J]. 潘非歐. 浙江學刊. 2006(05)
[10]對“公共領域”的仰視[J]. 陳旭玲. 天府新論. 2006(04)
本文編號:3415773
【文章來源】:湖南科技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選題背景
2、國內(nèi)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研究現(xiàn)狀
3、國外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研究綜述
4、研究方法
5、論文的結構框架
第一章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形成背景
1.1 理論淵源
1.1.1 希臘城邦經(jīng)驗與亞里士多德的影響
1.1.2 海德格爾的影響
1.1.3 雅斯貝爾斯的影響
1.2 社會環(huán)境
1.2.1 極權主義
1.2.2 西方政治思想文化傳統(tǒng)危機
1.3 個人經(jīng)歷
1.3.1 猶太人的身份認同與超越
1.3.2 左派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
第二章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2.1 “公共性”概念釋義
2.1.1 西方“公共性”概念歷史溯源
2.1.2 阿倫特“公共性”概念
2.2 公共領域理論
2.2.1 公共領域理論的緣起
2.2.2 公共領域理論的內(nèi)容
2.2.3 公共領域的構建
2.3 行動理論
2.3.1 行動
2.3.2 判斷
2.4 世界概念
2.4.1 世界與公共領域的關系
2.4.2 世界概念的內(nèi)涵
第三章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主要特征
3.1 “政治的”思維解讀方式
3.1.1 對時代背景的政治解讀
3.1.2 對理論來源的政治解讀
3.1.3 主要概念的政治性特點
3.2 具有獨特的政治本質論色彩
3.2.1 充滿政治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
3.2.2 政治是生存條件
3.3 人文主義和社群主義色彩
3.3.1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人文主義色彩
3.3.2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社群主義色彩
第四章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啟示
4.1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理論影響
4.1.1 對西方政治哲學理論的影響
4.1.2 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的局限性
4.2 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啟示
4.2.1 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4.2.2 為我國公共領域的構建提供了新啟發(fā)
4.3 有利于積極自我的籌建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A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附錄 B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持課題情況)
附錄 C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獲獎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共性的政治倫理理解[J]. 萬俊人. 讀書. 2009(12)
[2]中國網(wǎng)絡公共領域的興起與政府治理模式變遷[J]. 劉良. 長白學刊. 2009(01)
[3]公共性理論的興起及其意義[J]. 曹鵬飛.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4]崇尚民生幸福是善治政府的價值追求[J]. 羅建文. 中國行政管理. 2008(01)
[5]阿倫特眼中的馬克思——思想史語境中的重讀與誤釋[J]. 仰海峰.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7(05)
[6]論公共性的四個典型層面[J]. 沈湘平. 教學與研究. 2007(04)
[7]漢娜·阿倫特,此時此刻[J]. 王曉漁. 中國圖書評論. 2007(01)
[8]阿倫特的“公共領域”概念及其影響[J]. 王寶霞. 山東社會科學. 2007(01)
[9]漢娜·阿倫特論公共領域的建設[J]. 潘非歐. 浙江學刊. 2006(05)
[10]對“公共領域”的仰視[J]. 陳旭玲. 天府新論. 2006(04)
本文編號:34157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41577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