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以中國大陸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07:03
黑格爾哲學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的理論來源。20世紀初它隨著西學東漸的浪潮來到中國,時至今日已有百年歷史。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各種思潮和哲學研究方法在中國大陸興起,學者們對黑格爾哲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本論文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地區(qū)學者研究黑格爾哲學的背景、內(nèi)容、方法、特點和歷史地位為主要考察對象,力圖從思想史的角度,總結(ji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對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基本情況。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闡述改革開放后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時代大背景,以黑格爾的主要作品為依托,理清學者們對黑格爾哲學各部分研究的新情況,然后根據(jù)這一時期的黑格爾哲學研究情況大致分為三段做一具體介紹。第二、三部分,在總攬這一時期的研究情況下,對這一時期學者們研究成果中的突出問題做一具體介紹:黑格爾的時代背景,哲學體系與方法,范疇、命題、專題,黑格爾哲學與其他哲學的關系,黑格爾哲學的傳播史以及對黑格爾哲學的評價。第四部分,對改革開放后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方法進行歸納。把改革開放之后,西方不同哲學思潮涌入,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解釋學、后現(xiàn)代等不同流派影響下產(chǎn)生的新的哲學研究方法作出...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背景
1.1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
1.1.2 中國的現(xiàn)代化
1.1.3 黑格爾與現(xiàn)代化
1.1.4 黑格爾哲學在中國
1.2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三個階段
1.2.1 80年代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1.2.2 90年代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1.2.3 21世紀以來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第二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內(nèi)容(上)
2.1 黑格爾的時代
2.1.1 哲學與時代
2.1.2 黑格爾的時代
2.2 體系與方法
2.2.1 黑格爾的體系
2.2.2 黑格爾的方法
2.2.3 體系與方法的關系
2.3 范疇、命題、專題
2.3.1 范疇
2.3.2 命題
2.3.3 專題
第三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內(nèi)容(下)
3.1 黑格爾哲學與其他哲學
3.1.1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
3.1.2 黑格爾與西方哲學
3.1.3 黑格爾與中國哲學
3.2 黑格爾哲學的傳播史
3.2.1 對黑格爾哲學在中國傳播的研究
3.2.2 對中國的黑格爾哲學傳播史的細化和反思
3.2.3 對國外黑格爾哲學研究的總結(jié)
3.3 對黑格爾哲學的評價
第四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方法
4.1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
4.2 以黑格爾的方法研究黑格爾哲學
4.3 借鑒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方法
4.3.1 邏輯分析
4.3.2 控制論、系統(tǒng)論、信息論
4.3.3 現(xiàn)象學方法、解釋學方法
4.4 其他研究方法
4.4.1 文獻法和注解法
4.4.2 比較方法
4.4.3 直覺方法
4.5 研究方法運用的評價
第五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歷史地位
5.1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歷史地位
5.1.1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特點
5.1.2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影響
5.1.3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歷史地位
5.2 未來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管窺當代中國思想史——也從汪暉的《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談起[J]. 林琳,劉瑋婷.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2]德文語境中的朱熹思想——對朱熹思想之德語接受史的考察與反思[J]. 張柯. 孔子研究. 2013(03)
[3]論爭、啟蒙與現(xiàn)代性——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再回顧[J]. 石岸書. 天涯. 2013(03)
[4]黑格爾的國家:具體自由的現(xiàn)實[J]. 周德海.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3(02)
[5]當黑格爾遇到老子 “道”思想的邏輯演化[J]. 吳雁. 中國宗教. 2013(03)
[6]黑格爾、分析哲學和形而上學的未來[J]. 張盾,姜延博. 社會科學輯刊. 2013(02)
[7]黑格爾“歷史終結(jié)論”考詮[J]. 張瑞臣,莊振華. 哲學研究. 2012(10)
[8]黑格爾哲學在清末中國的譯介[J]. 張仲民. 哲學研究. 2012(09)
[9]再論黑格爾的真理觀[J]. 李基禮. 黨政干部學刊. 2012(07)
[10]被遮蔽的馬克思[J]. 俞吾金. 學術(shù)月刊. 2012(05)
博士論文
[1]黑格爾真理觀研究[D]. 朱長兵.吉林大學 2012
[2]黑格爾自由觀[D]. 程宇馳.吉林大學 2012
[3]黑格爾哲學中的“承認理論”研究[D]. 吳海燕.吉林大學 2011
[4]國家與革命:黑格爾與馬克思關系的歷史性解答[D]. 尹峻.吉林大學 2011
[5]論黑格爾哲學中的外化概念[D]. 張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0
[6]黑格爾的歷史觀[D]. 莊振華.復旦大學 2010
[7]歷史視野中的實踐美學[D]. 張弓.復旦大學 2007
[8]論黑格爾的自由譜系[D]. 丁三東.武漢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主奴辯證法中的“承認”問題探究[D]. 韓睿斌.吉林大學 2013
[2]黑格爾的“和悅靜穆”與朱熹的“氣象渾成”[D]. 范繼義.青島大學 2011
[3]青年黑格爾的思想歷程[D]. 王鵬飛.蘇州大學 2008
[4]有無之辨:對黑格爾“有無”思想的比較研究[D]. 王慶原.福建師范大學 2007
[5]朱熹與黑格爾倫理思想之比較[D]. 苗彥愷.西北大學 2006
[6]思維與存在的同一過程論[D]. 張紅柳.湘潭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29316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背景
1.1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
1.1.2 中國的現(xiàn)代化
1.1.3 黑格爾與現(xiàn)代化
1.1.4 黑格爾哲學在中國
1.2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三個階段
1.2.1 80年代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1.2.2 90年代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1.2.3 21世紀以來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第二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內(nèi)容(上)
2.1 黑格爾的時代
2.1.1 哲學與時代
2.1.2 黑格爾的時代
2.2 體系與方法
2.2.1 黑格爾的體系
2.2.2 黑格爾的方法
2.2.3 體系與方法的關系
2.3 范疇、命題、專題
2.3.1 范疇
2.3.2 命題
2.3.3 專題
第三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內(nèi)容(下)
3.1 黑格爾哲學與其他哲學
3.1.1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
3.1.2 黑格爾與西方哲學
3.1.3 黑格爾與中國哲學
3.2 黑格爾哲學的傳播史
3.2.1 對黑格爾哲學在中國傳播的研究
3.2.2 對中國的黑格爾哲學傳播史的細化和反思
3.2.3 對國外黑格爾哲學研究的總結(jié)
3.3 對黑格爾哲學的評價
第四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方法
4.1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
4.2 以黑格爾的方法研究黑格爾哲學
4.3 借鑒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方法
4.3.1 邏輯分析
4.3.2 控制論、系統(tǒng)論、信息論
4.3.3 現(xiàn)象學方法、解釋學方法
4.4 其他研究方法
4.4.1 文獻法和注解法
4.4.2 比較方法
4.4.3 直覺方法
4.5 研究方法運用的評價
第五章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歷史地位
5.1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歷史地位
5.1.1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特點
5.1.2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影響
5.1.3 改革開放以來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歷史地位
5.2 未來的黑格爾哲學研究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管窺當代中國思想史——也從汪暉的《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談起[J]. 林琳,劉瑋婷.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2]德文語境中的朱熹思想——對朱熹思想之德語接受史的考察與反思[J]. 張柯. 孔子研究. 2013(03)
[3]論爭、啟蒙與現(xiàn)代性——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再回顧[J]. 石岸書. 天涯. 2013(03)
[4]黑格爾的國家:具體自由的現(xiàn)實[J]. 周德海.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3(02)
[5]當黑格爾遇到老子 “道”思想的邏輯演化[J]. 吳雁. 中國宗教. 2013(03)
[6]黑格爾、分析哲學和形而上學的未來[J]. 張盾,姜延博. 社會科學輯刊. 2013(02)
[7]黑格爾“歷史終結(jié)論”考詮[J]. 張瑞臣,莊振華. 哲學研究. 2012(10)
[8]黑格爾哲學在清末中國的譯介[J]. 張仲民. 哲學研究. 2012(09)
[9]再論黑格爾的真理觀[J]. 李基禮. 黨政干部學刊. 2012(07)
[10]被遮蔽的馬克思[J]. 俞吾金. 學術(shù)月刊. 2012(05)
博士論文
[1]黑格爾真理觀研究[D]. 朱長兵.吉林大學 2012
[2]黑格爾自由觀[D]. 程宇馳.吉林大學 2012
[3]黑格爾哲學中的“承認理論”研究[D]. 吳海燕.吉林大學 2011
[4]國家與革命:黑格爾與馬克思關系的歷史性解答[D]. 尹峻.吉林大學 2011
[5]論黑格爾哲學中的外化概念[D]. 張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0
[6]黑格爾的歷史觀[D]. 莊振華.復旦大學 2010
[7]歷史視野中的實踐美學[D]. 張弓.復旦大學 2007
[8]論黑格爾的自由譜系[D]. 丁三東.武漢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主奴辯證法中的“承認”問題探究[D]. 韓睿斌.吉林大學 2013
[2]黑格爾的“和悅靜穆”與朱熹的“氣象渾成”[D]. 范繼義.青島大學 2011
[3]青年黑格爾的思想歷程[D]. 王鵬飛.蘇州大學 2008
[4]有無之辨:對黑格爾“有無”思想的比較研究[D]. 王慶原.福建師范大學 2007
[5]朱熹與黑格爾倫理思想之比較[D]. 苗彥愷.西北大學 2006
[6]思維與存在的同一過程論[D]. 張紅柳.湘潭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29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22931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