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走向生命對話的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6-05 08:57
對話不僅是一種信息交換,價值交換,語言、思想的饋贈,更是一種生命的內(nèi)在訴求。生命在對話中敞亮,存在在對話中展開、在對話中超升,生命主體之間的對話生成著永恒延時的鮮活生命對話文本。對話不同程度地深入到人類生命的歷史存在和現(xiàn)實存在之中,它作為一種基本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方式調(diào)適自我生命的經(jīng)驗世界、調(diào)整自我生命“在場”的姿態(tài),重建自我生命對外部世界的感覺,成為人類生命理性生存的標志。 我們的教育在培植學生對話理性并形成這樣的對話生活意識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他是活生生有對話欲望的文化生命體。生命渴望表達、敘述,進入怡然的對話之境。而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是獨白教育,整個教育過程充斥著獨白的聲音。知識的單向灌輸造成學生個體生命的精神閉鎖,沒有精神的交匯與碰撞,就不可能有吸納與融合,知識變成了死水一潭,失去了流動性的源頭,自然不會內(nèi)化為學生個體的生命智識。這樣的教育扼殺了個體生命的對話欲望,剝奪了個體生命的對話權利,削弱了個體生命的對話能力,導致了學生生命活力匱乏、生命創(chuàng)造力桎梏、生命價值貶損。因此,要還學生個體生命以本真而完整的教育,我們認為應該訴諸生命對...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生命存在:永恒展開的對話
(一) 對話思想:生命文化的自然孕育
1. 中國傳統(tǒng)生命文化隱藏的對話意識
2. 西方生命文化蘊含的對話思想
(二) 對話與生命:自在天然的關聯(lián)
1. 對話——生命的內(nèi)在訴求
2. 生命——對話的終極觀照
(三) 識讀對話:不斷擴展的隱喻
1. 對話的意蘊
2. 對話的隱喻
二、生命對話:教育的生命源泉
(一) 生命對話:教育意蘊之所在
1. 生命對話是學生個體生命本質(zhì)充分彰顯的過程
2. 生命對話是師生傾聽與言說的統(tǒng)一
3. 生命對話是師生精神相遇、經(jīng)驗共享的過程
(二) 生命對話:教育精神的實質(zhì)
1. 教育以對話的方式實現(xiàn)對生命的積極干預
2. 教育的目的是自覺地將對話內(nèi)容轉換為生命資源
3. 教育過程是生命對話的過程
(三) 生命對話:教育價值的旨歸
1. 確證學生個體的生命存在
2. 化育學生個體的生命情感
3. 完成學生個體生命的自我探詢與主體建構
4. 引導學生個體生命過一種對話的審美人生
三、走向生命對話:教育的理想追求
(一) 教育走向生命對話的理論依據(jù)
1. 人性基礎
2. 交往理論
(二) 教育走向生命對話的價值觀念確立
1. 注重“成人”的教育目的觀
2. 回歸生活世界的教育過程觀
3. 建構“我——你”的師生觀
4. 以“文本”取代“藍本”的課程觀
5. 由“單一”變?yōu)椤岸嘣钡脑u價觀
(三) 教育走向生命對話的原則遵循
1. 主體間性原則
2. 人文思維原則
3. 情境化原則
4. 提升性原則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對話與理解:師生交往語言意義的追尋[J]. 劉冬巖,陳旭遠. 東北師大學報. 2003(02)
[2]語言:師生心靈之約[J]. 王. 教育研究. 2002(02)
[3]教學活動的主體性詮釋[J]. 和學新.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1999(04)
本文編號:3211856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生命存在:永恒展開的對話
(一) 對話思想:生命文化的自然孕育
1. 中國傳統(tǒng)生命文化隱藏的對話意識
2. 西方生命文化蘊含的對話思想
(二) 對話與生命:自在天然的關聯(lián)
1. 對話——生命的內(nèi)在訴求
2. 生命——對話的終極觀照
(三) 識讀對話:不斷擴展的隱喻
1. 對話的意蘊
2. 對話的隱喻
二、生命對話:教育的生命源泉
(一) 生命對話:教育意蘊之所在
1. 生命對話是學生個體生命本質(zhì)充分彰顯的過程
2. 生命對話是師生傾聽與言說的統(tǒng)一
3. 生命對話是師生精神相遇、經(jīng)驗共享的過程
(二) 生命對話:教育精神的實質(zhì)
1. 教育以對話的方式實現(xiàn)對生命的積極干預
2. 教育的目的是自覺地將對話內(nèi)容轉換為生命資源
3. 教育過程是生命對話的過程
(三) 生命對話:教育價值的旨歸
1. 確證學生個體的生命存在
2. 化育學生個體的生命情感
3. 完成學生個體生命的自我探詢與主體建構
4. 引導學生個體生命過一種對話的審美人生
三、走向生命對話:教育的理想追求
(一) 教育走向生命對話的理論依據(jù)
1. 人性基礎
2. 交往理論
(二) 教育走向生命對話的價值觀念確立
1. 注重“成人”的教育目的觀
2. 回歸生活世界的教育過程觀
3. 建構“我——你”的師生觀
4. 以“文本”取代“藍本”的課程觀
5. 由“單一”變?yōu)椤岸嘣钡脑u價觀
(三) 教育走向生命對話的原則遵循
1. 主體間性原則
2. 人文思維原則
3. 情境化原則
4. 提升性原則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對話與理解:師生交往語言意義的追尋[J]. 劉冬巖,陳旭遠. 東北師大學報. 2003(02)
[2]語言:師生心靈之約[J]. 王. 教育研究. 2002(02)
[3]教學活動的主體性詮釋[J]. 和學新.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1999(04)
本文編號:32118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21185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