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8 06:53
武術教育被賦予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使命,是守衛(wèi)本民族文化安全的一道堅實的防線。武術悠悠千載,氣象磅礴,教育是其茁壯的重要推力。但是,當下武術被主流的西方體育教育思想誤讀,其文化內涵趨于消解,同時,武術教育的實效也令人擔憂。所以,從其歷史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對于當今武術教育的發(fā)展助益良多;诖,文章以武術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為研究對象,以文獻資料法、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方法為研究方法,分析了武術教育思想形成的歷史條件,耙梳、總結其核心內容,深刻把握其當代價值,為當代武術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啟思。文章研究結果如下:1.武術成為不斷生長的文化生命體、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熏陶與浸潤及歷代武術教育家承前啟后的探索是武術教育思想形成的三個歷史條件。武術在其歷史發(fā)展中持續(xù)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養(yǎng)料,折射出中華民族的價值旨趣與精神風貌,使武術的教育功能隨著武術文化的豐郁和飽滿而不斷增強和彰顯;傳統(tǒng)的德育思想、教學及教師思想對武術教育實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了可參考的行動準則;歷代武術前賢傳續(xù)武術所證悟的思想精華是武術教育思想最直接的來源。2.武術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包含完人思想、習武思想、教學思想...
【文章來源】: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依據
1.1.1 當下武術教育的發(fā)展不容樂觀
1.1.2 青少年民族精神弱化
1.1.3 我國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需要
1.2 選題的目與意義
1.2.1 選題的目的
1.2.2 選題的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國內研究現狀
2.1.1 教育思想研究綜述
2.1.2 武術教育研究綜述
2.2 文獻綜述述評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對象、方法和技術路線
3.1.1 研究對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技術路線
3.1.4 相關概念
3.2 研究的重點、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3.2.1 本研究的重點
3.2.2 本研究的難點
3.2.3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4 研究過程與分析
4.1 尋本溯源:武術教育思想形成的歷史條件
4.1.1 武術成為不斷生長的文化生命體
4.1.2 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熏陶與浸潤
4.1.3 歷代武術教育家承前啟后的探索
4.2 披沙揀金:武術教育思想的五大核心內容
4.2.1 完人思想:武術教育之終極關懷
4.2.2 習武思想:武術教育之練功過程
4.2.3 教學思想:武術教育之內在要求
4.2.4 師道思想:武術教育之可靠保障
4.2.5 強種思想:武術教育之時代之殤
4.3 知古鑒今:武術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4.3.1 技道共進:引領人文價值回歸
4.3.2 精神共鳴:深化民族文化認同
4.3.3 古今共鑒:促進尚武精神重鑄
4.3.4 國人共力:推進師道文化重塑
5 研究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5.2 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立德樹人: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嬗變的視角[J]. 曾云.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9(01)
[2]傳統(tǒng)武術教育的“崇嚴”表現及根源[J]. 胡平清,李杰,朱國棟. 體育文化導刊. 2018(06)
[3]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中小學武術教育的思考[J]. 王海鷗.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8(04)
[4]武德五要[J]. 張世昌. 武當. 2018(04)
[5]通向天人合一的至善之道——《大學》篇“自明明德”探析[J]. 高牧原. 今傳媒. 2018(04)
[6]中央國術館考略[J]. 麻晨俊,高亮. 體育文化導刊. 2018(01)
[7]人學視域下我國學校武術教學的審視與路徑構建[J]. 李本一,姚丹.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7(05)
[8]基于現代性批判的競技體育人文性的復歸[J]. 李響.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9]民國時期體育議決案對武術教育發(fā)展的影響[J]. 劉帥兵. 體育科學. 2017(10)
[10]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武術教育的價值[J]. 馬文國. 武術研究. 2017(08)
博士論文
[1]學校武術教育的當代困境與出路[D]. 宿繼光.山西大學 2016
[2]阿特巴赫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 王光妍.西南大學 2016
[3]生存·生活·生命:論武術教化三境界[D]. 唐韶軍.上海體育學院 2015
[4]武術功法訓練論繹[D]. 張長思.福建師范大學 2015
[5]文化遺產及其主動創(chuàng)新[D]. 葛俐杉.南京大學 2014
[6]武術教育在學校體育中的功能研究[D]. 胡平清.北京體育大學 2013
[7]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張力紅.河北師范大學 2010
[8]歷史學視野下的中國武術教育[D]. 李龍.上海體育學院 2008
[9]武術釋義[D]. 李印東.北京體育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李更生教育思想研究[D]. 鄭興展.河北師范大學 2017
[2]張文廣武術教育思想研究[D]. 位慧娣.北京體育大學 2015
[3]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中的師徒傳承研究[D]. 郝超輝.成都體育學院 2015
[4]鄭懷賢武術教育思想的口述史研究[D]. 邢照利.成都體育學院 2013
[5]王薌齋武學核心思想研究[D]. 謝永廣.北京體育大學 2012
[6]對中國武術文化傳承的研究[D]. 次春雷.東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93342
【文章來源】: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依據
1.1.1 當下武術教育的發(fā)展不容樂觀
1.1.2 青少年民族精神弱化
1.1.3 我國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需要
1.2 選題的目與意義
1.2.1 選題的目的
1.2.2 選題的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國內研究現狀
2.1.1 教育思想研究綜述
2.1.2 武術教育研究綜述
2.2 文獻綜述述評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對象、方法和技術路線
3.1.1 研究對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技術路線
3.1.4 相關概念
3.2 研究的重點、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3.2.1 本研究的重點
3.2.2 本研究的難點
3.2.3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4 研究過程與分析
4.1 尋本溯源:武術教育思想形成的歷史條件
4.1.1 武術成為不斷生長的文化生命體
4.1.2 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熏陶與浸潤
4.1.3 歷代武術教育家承前啟后的探索
4.2 披沙揀金:武術教育思想的五大核心內容
4.2.1 完人思想:武術教育之終極關懷
4.2.2 習武思想:武術教育之練功過程
4.2.3 教學思想:武術教育之內在要求
4.2.4 師道思想:武術教育之可靠保障
4.2.5 強種思想:武術教育之時代之殤
4.3 知古鑒今:武術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4.3.1 技道共進:引領人文價值回歸
4.3.2 精神共鳴:深化民族文化認同
4.3.3 古今共鑒:促進尚武精神重鑄
4.3.4 國人共力:推進師道文化重塑
5 研究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5.2 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立德樹人: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嬗變的視角[J]. 曾云.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9(01)
[2]傳統(tǒng)武術教育的“崇嚴”表現及根源[J]. 胡平清,李杰,朱國棟. 體育文化導刊. 2018(06)
[3]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中小學武術教育的思考[J]. 王海鷗.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8(04)
[4]武德五要[J]. 張世昌. 武當. 2018(04)
[5]通向天人合一的至善之道——《大學》篇“自明明德”探析[J]. 高牧原. 今傳媒. 2018(04)
[6]中央國術館考略[J]. 麻晨俊,高亮. 體育文化導刊. 2018(01)
[7]人學視域下我國學校武術教學的審視與路徑構建[J]. 李本一,姚丹.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7(05)
[8]基于現代性批判的競技體育人文性的復歸[J]. 李響.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9]民國時期體育議決案對武術教育發(fā)展的影響[J]. 劉帥兵. 體育科學. 2017(10)
[10]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武術教育的價值[J]. 馬文國. 武術研究. 2017(08)
博士論文
[1]學校武術教育的當代困境與出路[D]. 宿繼光.山西大學 2016
[2]阿特巴赫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 王光妍.西南大學 2016
[3]生存·生活·生命:論武術教化三境界[D]. 唐韶軍.上海體育學院 2015
[4]武術功法訓練論繹[D]. 張長思.福建師范大學 2015
[5]文化遺產及其主動創(chuàng)新[D]. 葛俐杉.南京大學 2014
[6]武術教育在學校體育中的功能研究[D]. 胡平清.北京體育大學 2013
[7]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張力紅.河北師范大學 2010
[8]歷史學視野下的中國武術教育[D]. 李龍.上海體育學院 2008
[9]武術釋義[D]. 李印東.北京體育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李更生教育思想研究[D]. 鄭興展.河北師范大學 2017
[2]張文廣武術教育思想研究[D]. 位慧娣.北京體育大學 2015
[3]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中的師徒傳承研究[D]. 郝超輝.成都體育學院 2015
[4]鄭懷賢武術教育思想的口述史研究[D]. 邢照利.成都體育學院 2013
[5]王薌齋武學核心思想研究[D]. 謝永廣.北京體育大學 2012
[6]對中國武術文化傳承的研究[D]. 次春雷.東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933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19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