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的迷宮—歐文·潘諾夫斯基的知識環(huán)境與思想形成
發(fā)布時間:2021-05-07 09:13
作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史家,歐文·潘諾夫斯基繼承了德國的古典學術傳統(tǒng),同時又受過系統(tǒng)的現代藝術科學訓練,并且還是將德語世界的藝術史學帶到英語世界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幾乎涵蓋了藝術史領域內每一個重要的主題,而他的圖像學研究不僅對藝術史學科影響深遠,對其他領域的研究同樣具有啟發(fā)意義。本文旨在揭示潘諾夫斯基從一位普通的學子成長為著名學者并形成自己成熟的學術思想的歷程。以往對他的研究通常只是在純理論層面進行探討,而本文將潘諾夫斯基置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知識環(huán)境中,盡量重建他所處的時代情境,考察他作為一位職業(yè)藝術史家身處在現實社會中所要面對的問題以及這種環(huán)境對他學術研究的影響。此外,潘諾夫斯基有許多早期的德語著作在其思想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因為包括語言在內的若干原因這部分著作常常被人忽略或者有意地回避;本文則試圖結合他的核心理論著作和實踐研究,在其知識環(huán)境的背景下呈現出他思想形成的清晰脈絡。
【文章來源】: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
【文章頁數】:31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少年歐文
第二章 大學時代
一 自由的學習
二 巨人的肩膀
老師弗格
丟勒的榮譽
戈德施米特的幽默
兩位恩師與世紀末的學術
三 關于丟勒的論文
四 潘多拉的婚姻
第三章 對藝術史問題的思考
一 從眼睛到精神
二 從藝術意志到內在含義
第四章 蘇格拉底的困窘
一 結緣伯樂
二 商業(yè)與文化
金融世家與文化科學圖書館
瓦爾堡家族與漢堡大學的建立
學者們的研究院
三 潘諾夫斯基老師
編外講師的壓力
從講師到教授
潘諾夫斯基與學生們
第五章 圖像與思想
一 在傳統(tǒng)中追溯
二 外觀世界的智性法則
三 作為象征形式的透視
卡西爾的象征形式
時間線索中的空間問題
四 圖像學的形成
圖像學的前奏
描述與內容解釋
結論
參考文獻
圖版
后記
本文編號:3173138
【文章來源】: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
【文章頁數】:31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少年歐文
第二章 大學時代
一 自由的學習
二 巨人的肩膀
老師弗格
丟勒的榮譽
戈德施米特的幽默
兩位恩師與世紀末的學術
三 關于丟勒的論文
四 潘多拉的婚姻
第三章 對藝術史問題的思考
一 從眼睛到精神
二 從藝術意志到內在含義
第四章 蘇格拉底的困窘
一 結緣伯樂
二 商業(yè)與文化
金融世家與文化科學圖書館
瓦爾堡家族與漢堡大學的建立
學者們的研究院
三 潘諾夫斯基老師
編外講師的壓力
從講師到教授
潘諾夫斯基與學生們
第五章 圖像與思想
一 在傳統(tǒng)中追溯
二 外觀世界的智性法則
三 作為象征形式的透視
卡西爾的象征形式
時間線索中的空間問題
四 圖像學的形成
圖像學的前奏
描述與內容解釋
結論
參考文獻
圖版
后記
本文編號:3173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17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