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區(qū)漢族尋常痤瘡患者白細胞介素-1α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2 17:27
目的:研究四川地區(qū)漢族尋常痤瘡患者白細胞介素(IL)-1α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方法:選取467例研究對象,其中尋常痤瘡組263例及正常對照組204例。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提取白細胞DNA,采用SNaPshot分型技術檢測IL-1α rs1800587位點基因SNP。結果:尋常痤瘡組IL-1α rs1800587位點CC、CT和TT基因型頻率分別為84.40%、14.80%和0.80%;正常對照組分別為92.60%、7.40%和0%,2組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尋常痤瘡組C、T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91.80%和8.20%;正常對照組為96.30%和3.7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IL-1α rs1800587位點T等位基因會增加尋常痤瘡的患病風險。
【文章來源】:臨床皮膚科雜志. 2020,49(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
1.2.3 數(shù)據(jù)采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YP19a1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成人尋常痤瘡的關聯(lián)研究[J]. 劉曄,張正華,項蕾紅.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5(01)
[2]痤瘡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目標的新認識[J]. 馬英,項蕾紅.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5(01)
[3]348例痤瘡遺傳因素分析[J]. 楊智,鄒勇莉,涂穎,顧華,何黎.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7(06)
[4]痤瘡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α-腫瘤壞死因子水平的檢測分析[J]. 林新瑜,羅旭松,董巍,王尚蘭,段西凌,陳學軍,楊雁.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3(06)
本文編號:3243243
【文章來源】:臨床皮膚科雜志. 2020,49(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
1.2.3 數(shù)據(jù)采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YP19a1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成人尋常痤瘡的關聯(lián)研究[J]. 劉曄,張正華,項蕾紅.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5(01)
[2]痤瘡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目標的新認識[J]. 馬英,項蕾紅.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5(01)
[3]348例痤瘡遺傳因素分析[J]. 楊智,鄒勇莉,涂穎,顧華,何黎.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7(06)
[4]痤瘡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α-腫瘤壞死因子水平的檢測分析[J]. 林新瑜,羅旭松,董巍,王尚蘭,段西凌,陳學軍,楊雁.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3(06)
本文編號:3243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2432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