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BnNAC19,BnNAC24和BnMYB46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7 11:03
苧麻是一種重要的天然纖維作物,韌皮纖維次生壁的生物合成決定著纖維產(chǎn)量。在模式植物擬南芥的次生壁生物合成調節(jié)網(wǎng)絡中,NAC轉錄因子和MYB轉錄因子起著主要調控作用。苧麻中NAC-MYB轉錄因子調控纖維次生壁發(fā)育的作用,目前仍然未知。本研究通過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發(fā)現(xiàn)BnNAC19和BnNAC24與擬南芥次生壁形成發(fā)育核心開關基因SND1,NST1/2高度同源;而BnMYB46與擬南芥SND1的直接下游靶基因次生壁形成發(fā)育的第二層級核心開關AtMYB46高度同源。因此,從苧麻中克隆出兩個NAC轉錄因子基因(BnNAC19和BnNAC24)和MYB轉錄因子基因(BnMYB46),并成功構建它們的過表達載體,亞細胞定位載體和轉錄激活載體。首先,通過農桿菌介導轉化法,過表達擬南芥和煙草探究生物學功能,發(fā)現(xiàn)BnNAC19和BnNAC24能夠增加擬南芥莖中次生壁纖維含量,在BnNAC24過表達擬南芥莖中束間纖維細胞壁出現(xiàn)增厚現(xiàn)象,BnNAC19過表達煙草葉中粗纖維含量顯著增加。進一步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在BnNAC19和BnNAC24過表達擬南芥中,涉及次生壁合成和發(fā)育的核心調控基因AtMYB46,在野生型和...
【文章來源】:吉首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擬南芥次生壁合成調控網(wǎng)絡圖(引自Zhong和Ye,2015)
1.3.1 本研究目的和意義苧麻是我國重要的韌皮纖維經(jīng)濟作物,提高苧麻纖維產(chǎn)量和質量一直是苧麻育種的主要目標,然而苧麻纖維生長發(fā)育的分子機制依然未得到闡明,嚴重阻礙苧麻品種改良。近年來關于植物次生壁的研究表明,植物轉錄因子 NAC 和轉錄因子MYB 在次生壁的發(fā)育中起重要的調控作用。模式植物擬南芥已形成比較清晰的基于 NAC-MYB 次生壁發(fā)育調控網(wǎng)絡,但苧麻中 NAC,MYB 基因研究甚少。因此,闡明苧麻纖維形成和發(fā)育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苧麻轉錄組數(shù)據(jù)庫篩選與模式作物擬南芥纖維發(fā)育相關轉錄因子基因 SND1,NST1,AtMYB46 和 AtMYB83 高度同源的苧麻 NAC-MYB 基因,并進行克隆及功能研究。通過農桿菌介導轉化法在擬南芥和煙草中過表達苧麻 NAC-MYB 基因研究其生物學功能;并用亞細胞定位和轉錄激活驗證其轉錄因子的特性,酵母雙雜篩選與其互作的基因。最終,以期為苧麻次生壁纖維生長和發(fā)育調控網(wǎng)絡提供理論依據(jù),進一步加快苧麻的分子育種計劃。1.3.2 本研究的技術路線
章 苧麻 BnNAC19 和 BnNAC24 基因的功麻 BnNAC19 和 BnNAC24 基重要纖維作物,解析其纖維的形成發(fā)植物 NAC 轉錄因子家族在次生壁形成1 和 NST1,NST2 為次生壁纖維發(fā)育的表達來控制次生壁纖維的形成發(fā)育。 BnNAC19 和 BnNAC24 基因。采用農細胞定位和轉錄激活試驗來驗證其功的篩選及克隆 的制備NA 瓊脂糖電泳,如圖 3.1,條帶清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飼用苧麻種質資源植物學與品質性狀鑒定[J]. 康萬利,揭雨成,邢虎成,雷海飛,佘瑋. 草業(yè)科學. 2010(10)
[2]苧麻UDPGDH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達分析[J]. 劉峰,黃妤,郭清泉,張學文,李良勇,鄧晶,謝玲玲.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8(11)
[3]苧麻多功能深度開發(fā)利用系列報道之一 苧麻多功能開發(fā)潛力及利用途徑[J]. 熊和平. 中國麻作. 2001(01)
博士論文
[1]苧麻鎘耐性機制及應用研究[D]. 王欣.湖南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068967
【文章來源】:吉首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擬南芥次生壁合成調控網(wǎng)絡圖(引自Zhong和Ye,2015)
1.3.1 本研究目的和意義苧麻是我國重要的韌皮纖維經(jīng)濟作物,提高苧麻纖維產(chǎn)量和質量一直是苧麻育種的主要目標,然而苧麻纖維生長發(fā)育的分子機制依然未得到闡明,嚴重阻礙苧麻品種改良。近年來關于植物次生壁的研究表明,植物轉錄因子 NAC 和轉錄因子MYB 在次生壁的發(fā)育中起重要的調控作用。模式植物擬南芥已形成比較清晰的基于 NAC-MYB 次生壁發(fā)育調控網(wǎng)絡,但苧麻中 NAC,MYB 基因研究甚少。因此,闡明苧麻纖維形成和發(fā)育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苧麻轉錄組數(shù)據(jù)庫篩選與模式作物擬南芥纖維發(fā)育相關轉錄因子基因 SND1,NST1,AtMYB46 和 AtMYB83 高度同源的苧麻 NAC-MYB 基因,并進行克隆及功能研究。通過農桿菌介導轉化法在擬南芥和煙草中過表達苧麻 NAC-MYB 基因研究其生物學功能;并用亞細胞定位和轉錄激活驗證其轉錄因子的特性,酵母雙雜篩選與其互作的基因。最終,以期為苧麻次生壁纖維生長和發(fā)育調控網(wǎng)絡提供理論依據(jù),進一步加快苧麻的分子育種計劃。1.3.2 本研究的技術路線
章 苧麻 BnNAC19 和 BnNAC24 基因的功麻 BnNAC19 和 BnNAC24 基重要纖維作物,解析其纖維的形成發(fā)植物 NAC 轉錄因子家族在次生壁形成1 和 NST1,NST2 為次生壁纖維發(fā)育的表達來控制次生壁纖維的形成發(fā)育。 BnNAC19 和 BnNAC24 基因。采用農細胞定位和轉錄激活試驗來驗證其功的篩選及克隆 的制備NA 瓊脂糖電泳,如圖 3.1,條帶清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飼用苧麻種質資源植物學與品質性狀鑒定[J]. 康萬利,揭雨成,邢虎成,雷海飛,佘瑋. 草業(yè)科學. 2010(10)
[2]苧麻UDPGDH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達分析[J]. 劉峰,黃妤,郭清泉,張學文,李良勇,鄧晶,謝玲玲.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8(11)
[3]苧麻多功能深度開發(fā)利用系列報道之一 苧麻多功能開發(fā)潛力及利用途徑[J]. 熊和平. 中國麻作. 2001(01)
博士論文
[1]苧麻鎘耐性機制及應用研究[D]. 王欣.湖南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0689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689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