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鹽芥磷酸轉運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8-09 16:32
【摘要】:磷是植物生長發(fā)育重要的礦質元素,也是核酸、磷脂和ATP等生物分子的關鍵成分。土壤中磷的存在方式有很多種,但分布不均而且常以難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難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植物PHT1基因家族主要調控植物根系對土壤中磷的吸收以及植物體內細胞間磷的轉運。因此,為了提高植物在磷缺乏時的耐受力,獲得能夠高效吸收利用磷的植株,本研究從對非生物脅迫有高耐受力的鹽芥中,克隆到2個PHT1基因,并將其轉入植物體內,以探討基因功能并獲得具有耐低磷脅迫的植株。本論文在前期研究基礎上,通過實時定量PCR分析鹽芥PHT1基因家族14個成員在鹽芥體內的表達模式,篩選并克隆了低磷條件下高表達的Thhalv10003186m和Thhalv10009424m,分別命名為TsPHT1;1和TsPHT1;8基因。通過農桿菌介導,轉化擬南芥和大豆,獲得了轉35S:TsPHT1;8的擬南芥、轉35S:TsPHT1;1的擬南芥和大豆。用不同磷濃度的培養(yǎng)基處理轉35S:TsPHT1;8擬南芥,測定其根長、側根密度、磷含量等。結果發(fā)現,與野生型植株相比,轉基因植株的根長和磷含量等在低磷環(huán)境中均有增加,側根密度有所下降。用不同磷濃度的Hoagland營養(yǎng)液處理轉35S:TsPHT1;1的擬南芥和大豆。結果發(fā)現,受低磷脅迫時,轉基因植株的生長狀況優(yōu)于野生型,葉片中總磷和無機磷含量也顯著提高。綜上所述,在低磷條件下,鹽芥TsPHT1;1和TsPHT1;8基因可以提高擬南芥和大豆吸收磷的效率,增強轉基因植株耐低磷脅迫的能力。本研究不僅為進一步闡明植物PHT1基因對磷素吸收利用的調控機理奠定了基礎,也為獲得磷高效利用型轉基因植物提供了兩種有潛力的候選功能基因。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Q943.2
【圖文】:

鹽芥,定量分析,基因,處理時間


圖 2-1 鹽芥 Thhalv10003186m 和 Thhalv10009424m 基因在地上部分的定量分析Figure 2-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halv10003186m and Thhalv10009424m genes in theThellungiella salsuginea shoots根據圖 2-1 至 2-4 可知,14 個鹽芥 PHT1 基因家族的成員在地上部分表達情況。Thhalv10003186m 和 Thhalv10009424m 這 2 個基因的表達量均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呈現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見圖 2-1。其中,Thhalv10003186m 基因在 0 μM和 50 μM 磷濃度處理 12 h 后開始大量表達,并顯著高于對照,在兩種磷濃度處理 24 h 時表達量達到峰值,分別是對照的 73 倍和 7.75 倍,之后其表達水平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而降低,處理 3 d 后,該基因的表達量分別下降到對照的 1.78 倍和 1.65 倍,而在 625 μM 磷濃度處理 48 h 后,該基因的表達量達到峰值,是對照的 1.71 倍;Thhalv10009424m 基因在不同磷濃度處理 12 h 后開始陸續(xù)表達,三種磷濃度處理 48 h 后表達量均達到峰值,且與對照差異明顯,分別是對照的22.01、5.06 和 3.03 倍,當處理時間為 3 d 時,該基因的表達量分別是對照的 2.97、2.48 和 1.85 倍。

鹽芥,基因,定量分析,濃度


圖 2-2 鹽芥 Thhalv10010274m、Thhalv10016497m 和 Thhalv10003340m 基因在地上部分的定量分析Figure 2-2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halv10010274m, Thhalv10016497 and Thhalv10003340mgenes in the Thellungiella salsuginea shootsThhalv10010274m 和 Thhalv10016497m 基因的表達量在不同磷濃度處理下均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呈現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趨勢,Thhalv10003340m 基因在0、50 μM 磷處理時也符合上述規(guī)律,而在 625 μM 磷處理時表達量呈現先降低再升高的趨勢,見圖 2-2。其中 Thhalv10010274m 基因在 0 μM 磷濃度處理 48 h 后開始大量表達并達到峰值,是對照的 1.8 倍,在 50 μM 和 625 μM 磷濃度處理后表達量均低于或接近對照;Thhalv10016497m 基因的表達量在 0 μM 和 50 μM 磷濃度處理 24 h 后開始大量表達并高于對照,在 625 μM 磷濃度處理后其表達量低于對照,其中該基因的表達量在 0 μM 磷濃度處理 48 h 后達到峰值是對照的 2.1倍,在 50 μM 磷濃度處理 24 h 后達到峰值是對照的 1.9 倍;Thhalv10003340m 基因在 0 μM 和 50 μM 磷濃度處理 48 h 后表達量達到峰值,分別是對照的 1.09 和

鹽芥,基因,定量分析,濃度


表達量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呈現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趨勢,見圖2-3。其中,Thhalv10003183m 基因在不同的磷濃度處理 24 h 后表達量均達到峰值并高于對照,分別是對照的 2.33、8.13 和 1.51 倍;Thhalv10018375m 基因的表達量在 0 μM 磷濃度處理 48 h 后達到峰值是對照的 1.22 倍,在 50 μM 磷濃度處理 24 h 后達到峰值是對照的 1.21 倍,而在 625 μM 磷濃度處理下其表達量都低于或接近對照。Thhalv10003187m 基因的表達量在不同磷濃度處理下均呈現先下降后增加的趨勢,該基因在不同磷濃度處理 48 h 后開始大量表達并高于對照的表達水平,處理 3 d 后其表達量到達峰值,分別是對照的 1.46、1.64 和 1.29 倍。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瑩;任大明;;鹽芥—新型耐鹽模式植物及其研究進展[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0年09期

2 ;科學出版社生物分社新書推介《鹽生植物鹽芥的組學分析》[J];作物學報;2012年10期

3 孫志賓;王臻;王增蘭;;NaCl對鹽芥愈傷組織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5期

4 唐帥;陳悅;陳寧美;松布爾巴圖;何俊卿;周宜君;徐小靜;;低溫脅迫下鹽芥和擬南芥蠟質組成及相關基因的表達差異[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8年11期

5 軒春雷;肖向文;李曉波;祝建波;;鹽芥ICE1轉錄因子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生物技術通報;2010年11期

6 王臻;扈玉婷;孫靖;;卡那霉素對鹽芥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6期

7 ;中科院遺傳所成功解析鹽芥基因組序列[J];中國科技信息;2012年15期

8 周宜君;劉玉;趙丹華;程文靜;趙竹;張根發(fā);;鹽脅迫下鹽芥和擬南芥內源激素質量分數變化的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9 陳悅;陳寧美;松布爾巴圖;唐帥;周宜君;徐小靜;;鹽芥WBC11克隆與RNAi載體的構建[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01期

10 常麗麗;韓冰;王海燕;郭安平;王旭初;;鹽芥響應鹽脅迫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西北植物學報;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樊守金;趙遵田;;鹽芥(Thellungiella salsuginea)生物學特性研究[A];第七屆全國系統(tǒng)與進化植物學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高飛;朱衛(wèi)娉;周宜君;張根發(fā);;鹽芥耐受低溫脅迫的蛋白質組學分析[A];第二屆全國植物蛋白質組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樊守金;張穎穎;李法曾;;中國鹽芥居群的遺傳多樣性研究[A];中國植物學會七十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3)[C];2003年

4 高峰;岳桂東;張舉仁;;鹽芥氫離子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5 蔡小寧;楊平;賁愛玲;續(xù)晨;;鹽芥ThHKT1基因的克隆[A];2006年擬南芥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趙昕;吳雨霞;何建新;丁楠;;NaCl脅迫下鹽芥和擬南芥質膜和液泡膜H~+-ATPase功能調節(jié)機制[A];2007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7 陳志強;陳文利;;延遲熒光檢測,光譜分析與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分析比較研究NaCl脅迫對鹽芥和擬南芥光合作用的影響[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8 段曉光;高峰;楊愛芳;張舉仁;;轉基因煙草細胞水平耐鹽性差異的比較分析[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05年學術大會、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科聞;中科院遺傳所成功解析鹽芥基因組序列[N];科技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荃;鹽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作為耐鹽模式植物的耐鹽機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增蘭;鹽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耐鹽生理及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高秀華;鹽芥耐鹽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高峰;鹽芥耐鹽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山東大學;2006年

5 孔祥強;水稻KCC基因的功能研究及鹽芥小RNA的功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樊守金;鹽芥居群遺傳多樣性及分子進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龐秋穎;鹽脅迫鹽芥和擬南芥的芥子油苷和蛋白質組比較[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8 李偉;鹽脅迫下擬南芥與鹽芥顯微及超微結構的比較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4年

9 姚步青;鹽芥和青甘韭表型可塑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孫志賓;鹽芥蛋白質組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爽;鹽芥磷酸轉運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天津大學;2018年

2 蔡玲玲;選擇性多聚腺苷化在擬南芥和鹽芥鹽脅迫過程中對基因表達調控的影響研究[D];廈門大學;2017年

3 劉慧;鹽芥響應重金屬鉻脅迫的蛋白質組學研究[D];阜陽師范學院;2017年

4 隋欣;鹽芥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響應逆境的蛋白表達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5 高亞平;鹽芥磷高效利用的生理以及分子機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馬亭亭;鹽芥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宋莉璐;鹽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中活性氧清除酶相關基因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弓長;耐鹽植物鹽芥吸鉀排鈉的生理機制及基因調控網絡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6年

9 魏陸海;鹽芥EST庫中某未知基因的功能鑒定[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寶;三種生態(tài)型鹽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表皮蠟質及其合成相關的KCS家族各基因表達分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873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873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5fe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