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玉米穗發(fā)芽突變體的基因定位與等位性驗證

發(fā)布時間:2020-04-17 03:29
【摘要】:對玉米籽粒突變體進行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的分析,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玉米籽粒的發(fā)育機制,而且為玉米育種實踐提供巨大的應用價值。本實驗室在玉米繁種過程中發(fā)現9個穗發(fā)芽突變體(viviparous),連續(xù)多代自交后,篩選并鑒定3個突變體性狀明顯且能穩(wěn)定遺傳的株系,進行下一步試驗。本研究對玉米穗發(fā)芽突變體vp-like4進行基因定位并克隆其結構基因。利用自交系Mo17與vp-like4雜交獲得F1代,F1再自交用于獲得F2遺傳定位群體,采用BSR-Seq的方法,將vp-like4初步定位在第5染色體173.8~175.6 Mb之間。參考maize GDB網站的玉米基因組信息,進行序列比對以及等位測驗,發(fā)現vp-like4是基因Viviparous15(Vp15)的一個等位基因,該基因突變影響鉬喋呤合酶的正確合成,同時也影響ABA的生物合成。基因組序列比對,發(fā)現基因vp-like4共有60個堿基的缺失,缺失位置在基因第2外顯子的末端和3′-UTR區(qū),并造成移碼突變;而已報道的文獻中,vp15突變體(vp15-umu1和vp15-DR1126)是在第2個外顯子上有Mutator轉座子插入的突變。檢測vp-like4突變體中Vp15基因的轉錄水平,發(fā)現在突變籽粒與正常籽粒中有著顯著的差異。綜上所述,突變體vp-like4是Vp15基因的另一新等位突變體。利用相似的方法將突變體vp-like8初步定位在第3染色體160.4~165.6 Mb之間。參考maize GDB網站的玉米基因組信息,經序列比對和等位測驗,發(fā)現vp-like8是基因Viviparous1(Vp1)的一個等位基因,編碼只在種子特異表達的轉錄因子,能提高種子對ABA的敏感度;蚪M序列比對,發(fā)現在基因vp-like8的第2內含子有343個堿基的刪除突變并且在第3內含子處插入222個堿基的重復序列,與文獻報道的vp1突變體在第2內含子處有343個堿基的缺失的突變方式不同。檢測vp-like8突變體中Vp1基因的轉錄水平,發(fā)現在突變籽粒與正常籽粒中有著顯著的差異。綜上所述,突變體vp-like8是Vp1的另一新等位突變體。本研究對玉米穗發(fā)芽突變體vp-like5進行基因克隆并研究其功能。利用vp-like5×Zheng58、vp-like5×Mo17構建F2遺傳定位群體,采用BSR-Seq策略,將目的基因初步定位在在第4染色體235.5~241.0 Mb之間。通過圖位克隆的方法,將目的基因定位在SSR分子標記bnlg589和umc1109之間,兩個標記之間的物理距離為1.8 Mb,但還需進一步擴大群體和開發(fā)新的分子標記縮小范圍,進而確定候選基因和進行下一步驗證試驗。綜合以上結果,從本實驗室保存的穗發(fā)芽突變體中,其中兩個突變體分別與已報道基因Vp15、Vp1是等位突變體,也發(fā)現一個新的穗發(fā)芽突變體vp-like5,此突變體的鑒定為玉米籽粒穗發(fā)芽機制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驗材料。
【圖文】:

生物合成途徑,玉米,突變體


圖 1-1 玉米 ABA 的生物合成途徑 (S米胚乳不透明突變體主要包括兩于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降低或蛋o7、o10、o15等);半顯性 Floury IP 類轉錄因子,該轉錄因子能夠調[48-50],o2 突變體改變了胚乳蛋白酸和色氨酸等),導致突變籽粒呈現不僅提高了營養(yǎng)價值,也提供了優(yōu)的 XI 型肌動蛋白,該蛋白在內質I 型肌動蛋白功能異常,導致突變種 CoA 合成酶,該酶能夠影響[52]。O10 基因編碼一種只在谷類體中的正確分布,在 o10 突變體的表型[53]。第二類是蠟質不透明

生物合成,種子萌發(fā),種子,鱷梨


6圖 1-2 ABA生物合成及調節(jié)通路(張莉等,2007)素氧化酶(ZEP),,ZEP 催化一系列氧化反應種子中高表達,并且調控 ABA 在種子中的達量達到頂峰,ZEP 基因表達的時序性與 AABA含量,延遲種子萌發(fā)。間接途徑中,NCED 催化一系列裂解反應,成途徑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最初,NCED 基分別在菜豆、鱷梨以及擬南芥等植物中被克 ABA 含量,加深種子的休眠[71];在煙草中種子萌發(fā)進程[72]。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5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程紅亮;陳甲法;丁俊強;吳建宇;;一個玉米葉色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J];華北農學報;2011年03期

2 張莉;汪炳良;臧全宇;;種子胎萌機制研究進展[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7年05期

3 郭士偉,黃少白;小麥穗發(fā)芽研究進展[J];世界農業(yè);2000年04期

4 宋同明,陸效武;對一個玉米雙重標記新突變基因(os)的染色體定位和初步遺傳研究[J];遺傳學報;1993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巖;玉米穗發(fā)芽突變體和小粒突變體基因克隆及功能驗證[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7年

2 呂洪坤;玉米矮化基因D2003的圖位克隆與功能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見坤;Mutator介導的玉米籽粒突變體的鑒定[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6303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303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a00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