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HFR和COMT基因多態(tài)性對中國高血壓人群基線血壓及依貝沙坦降壓療效的獨立、交互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03:38
【摘要】:背景: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CVD)的人數(shù)高達1700萬,占全球總死亡人數(shù)的比例大約為30%,排在所有導致死亡因素的首位。據(jù)統(tǒng)計,我國CVD導致的死亡率占居民死亡構(gòu)成比的40%左右,CVD己經(jīng)成為了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險因子,同時是導致我國居民死因的頭號風險因素。我國居民CVD發(fā)生的高危態(tài)勢與我國居民CVD風險因子的流行是顯著相關的,其中遺傳因素被認為在CVD的發(fā)生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尋找與高血壓相關的易感基因并進行精準降壓治療,是降低高血壓發(fā)病風險的有效途徑。目的:(1)驗證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C677T(rs1801133)、兒茶酚胺氧位甲基轉(zhuǎn)移酶基因(COMT)Val158Met(rs4680)基因多態(tài)性位點和環(huán)境因素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基線舒張壓(DBP)和收縮壓(SBP)的影響。(2)進一步探索COMTVa1158Met(rs4680)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對中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服用依貝沙坦降壓療效的影響。方法:本研究從安徽省招募了 1094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服用依貝沙坦降壓藥(150mg/d),藥物服用療程為28天(4周),采用標準的水銀壓力計檢測受試者的基線DBP、SBP和服藥28天后的血壓,采用Taqman高通量等位基因分型技術鑒定他們的MTHFRC677T和COMT Va1158Met位點基因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熒光檢測法測定服藥28天后的血漿依貝沙坦藥物濃度。結(jié)果:(1)MTHFRC677T位點的CC,CT和TT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38.6%,48.1%和13.3%。在隱性模型中(CC+CTvsTT),MTHFR 677TT基因型攜帶者的基線舒張壓顯著高于677CC和677CT基因型攜帶者(P=0.013)。此外,我們進一步根據(jù)基線DBP和基線SBP的值,按照三分位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成了三組。與DBP最低組相比較,校正后的DBP最高組中TT基因型比值比是2.6(95%CI,1.1-6.2)。然而,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基線SBP在MTHFRC677T三組基因型之間的分布存在顯著的差異。(2)COMT Va1158Met位點基因型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也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在總?cè)巳褐袥]有發(fā)現(xiàn)Val158Met多態(tài)性與基線BP之間有顯著性相關性,但是在根據(jù)血壓狀態(tài)分層的多元回歸分析中發(fā)現(xiàn),在嚴重高血壓組,攜帶COMTVa1158MetAA基因型的患者與G等位基因攜帶者相比有顯著較高的SBP水平。此外,環(huán)境因素和COMT Val158Met基因型對依貝沙坦降壓療效有顯著的相互作用。連續(xù)28天使用依貝沙坦治療后,與G等位基因攜帶者相比,攜帶AA基因型的女性或吸煙者都有更好的SBP降壓療效(P=0.011 和 P=0.014)。結(jié)論:(1)MTHFR C677T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態(tài)性可能是中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BP一個重要的遺傳決定因子。(2)COMT Val158Met位點的基因突變與依貝沙坦治療降壓療效之間顯著相關。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44.1
本文編號:2621694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4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杜霞;袁洪;邢曉為;;DNA甲基化與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10年04期
,本文編號:2621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216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