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患者中CALR與JAK2基因突變型的比較及預后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01:12
【摘要】:目的通過收集及研究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ET)患者中CALR及JAK2兩種不同基因型突變的臨床資料,比較兩種不同基因型突變的ET患者的基本資料(性別、年齡)、既往病史(出血史、血栓史、CVR風險)、臨床體征(脾大、肝大)及部分外周血液指標(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D-2聚體)的參數資料間的異同,結合相關文獻探討上述臨床參數與基因型突變的相關聯(lián)系及預后評判。方法收集并統(tǒng)計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期間就診我院門診及住院部的首診ET病人,共統(tǒng)計總病例數37例。根據患者基因檢測結果分列為JAK2 V617F基因突變組及CALR基因突變組,并分別采集患者的性別、發(fā)病年齡、出血史、血栓史、CVR風險因素、腹部彩超及患者門診/入院后第一次采集的外周血液指標數據,利用統(tǒng)計學對比不同基因型突變組之間上述基本信息、背景資料及外周血象部分指標(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D-2聚體)的參數資料,并依托上述數據,結合國內外文獻,分析兩種基因型突變的發(fā)病機制、臨床特征及預后評判。結果1、在37例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患者中共檢出24例JAK2 V617F基因突變陽性,占病例總體的64.9%;共檢出13例CALR基因突變陽性,占總病例數的35.1%;未檢測至其它基因突變陽性。2、ET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變組的血栓史事件發(fā)生率高于CALR基因突變組,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0.05)。3、ET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變組的外周血白細胞計數高于CALR基因突變組,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0.05)。4.ET患者中CALR與JAK2 V617F基因突變組兩組間的性別分布、發(fā)病年齡、出血史、CVR風險、肝脾增大、外周血象中的血小板、血紅蛋白及D-2聚體的參數資料在數學上未發(fā)現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差異(P0.05)。結論1、本課題中的ET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變陽性與CALR基因突變陽性的比例較國內外研究基本一致。2、相較于CALR基因突變陽性的ET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變陽性的ET患者具有更高的白細胞計數及血栓事件發(fā)生率。3、攜帶JAK2 V617F基因突變的ET患者與攜帶CALR基因突變的ET患者相比,具有更差的生存預后及更高的血栓事件風險。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58.3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5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秦偉;;細胞因子信號轉導抑制蛋白3與骨髓增殖性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0年04期
2 夏s,
本文編號:25879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879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