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稈基因Rht_NM9在小麥株高建成中對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影響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勝,王景,段靜雅,王金發(fā),劉良式;水稻極度分蘗突變體的分離和遺傳學初步研究[J];作物學報;2002年02期
2 梁乃亭,魏玉波,布哈麗且木;水稻超綠突變體“綠花舞”[J];上海農(nóng)業(yè)學報;2002年S1期
3 楊朝柱;李春壽;舒小麗;張志轉(zhuǎn);張磊;趙海軍;馬傳喜;吳殿星;;富含抗性淀粉水稻突變體的淀粉特性[J];中國水稻科學;2005年06期
4 韋存虛;謝佩松;周衛(wèi)東;陳義芳;嚴長杰;;水稻脆性突變體葉的解剖結構和化學特性[J];作物學報;2008年08期
5 ;全世界共200000份水稻突變體可供科學研究[J];分子植物育種;2009年02期
6 王立豐;陳月異;;白條紋水稻突變體的光合特性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10年12期
7 ;中國科學家從玉米中提取出抗艾蛋白酶突變體[J];廣西科學;2011年01期
8 張水金;鄭軼;朱永生;楊東;涂詩航;周鵬;鄭家團;黃庭旭;;水稻脆性突變體研究進展[J];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2011年05期
9 李金軍;潘日定;陸金根;高榮村;;水稻無種子類突變體的保存方法研究[J];中國稻米;2013年02期
10 陳慶華;;突變體的選擇和利用(一)[J];遼寧農(nóng)業(yè)科學;198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易小平;陳芳遠;盧升安;周開達;;空間環(huán)境誘發(fā)水稻突變體特異親和性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2 戴新賓;張榮銑;許長成;匡廷云;;水稻葉綠素b減少突變體的光抑制特性研究[A];全國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學及其相關的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3 程備久;mail.hf.ah.cn);李展;mail.hf.ah.cn);朱蘇文;mail.hf.ah.cn);李純;mail.hf.ah.cn);李培金;mail.hf.ah.cn);謝傳曉;mail.hf.ah.cn);;玉米對生突變體的遺傳與分子標記研究[A];第八屆全國激光生物學學術會議暨《激光生物學》創(chuàng)刊十周年慶祝會會議指南及論文摘要[C];2002年
4 許曉明;張榮銑;;水稻葉綠素缺乏突變體的吸收光能分配特性[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全國學術年會暨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學術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5 林植芳;彭長連;徐信蘭;林桂珠;張景六;;兩個新的水稻缺葉綠素b突變體光合作用的熱穩(wěn)定性[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6 魏玉波;梁乃亭;布哈麗且木;;水稻永綠突變體及應用價值[A];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核科技、核應用、核經(jīng)濟論壇[C];2005年
7 李鵬;孫明柱;張鳳云;高國強;邱登林;李新華;;一個小麥抗寒性突變體的變異分析[A];第六屆核農(nóng)學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會暨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核農(nóng)學分會論文集[C];2011年
8 金衛(wèi);;水稻長護穎突變體初步研究[A];全國作物生物技術與誘變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劉軍華;陳代詞;趙文生;彭友良;;一個水稻抗性類病斑突變體的分子遺傳分析[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沈海超;施勇烽;奉保華;王惠梅;徐霞;黃奇娜;呂向光;吳建利;;一個新型水稻斑點葉突變體的鑒定與遺傳分析[A];2012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張克;我科學家發(fā)現(xiàn)水稻衰老調(diào)控分子機制[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逢舉;陸地棉極短纖維突變體的遺傳、精細定位與表達譜分析[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馬曉智;水稻黃綠葉突變體ys83和脆性突變體b364的基因克隆[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3 邱正高;玉米矮稈突變體dm676的遺傳分析及育種潛勢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4 王復標;水稻早衰突變體(psf)葉片衰老形成與衰老速率調(diào)控的生理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5 張所兵;兩個水稻株高突變體變異機制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6 胡運高;直立重穗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候選基因克隆與育種利用[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7 邵繼榮;水稻溫敏失綠突變體冷激應答的細胞與分子機理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8 任學良;水稻低植酸突變體籽粒的品質(zhì)與發(fā)育特性及相關分子遺傳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張紅心;Ds插入與非插入突變體的分子生物學及生理學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1年
10 謝修志;高梁突變體har1的藍光超敏感反應及光受體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婷婷;水稻窄葉白化突變體nul1(t)的鑒定與基因定位[D];西南大學;2015年
2 朱環(huán)環(huán);兩個水稻苗期致死突變體abl25和ygll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玲;水稻矮化并花發(fā)育異常突變體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 (ddf2)的基因定位與候選基因分析[D];西南大學;2015年
4 徐金剛;水稻光氧化突變體812HS葉片光合和抗氧化特性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5 魏溪涓;水稻閉花授粉突變體fod的突變基因克隆與功能分析[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6 謝婷婷;水稻矮化多分蘗突變體的表型分析與基因克隆[D];聊城大學;2015年
7 孔蘭;水稻斑點葉突變體W1764的鑒定和基因的精細定位[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4年
8 張靜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多雌突變體(mip)的細胞學觀察[D];蘭州大學;2012年
9 辛龍;水稻白條紋葉突變體wgl58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10 張麗萍;陸地棉高稈突變體的生物學特性及遺傳學分析[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864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8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