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表皮蛋白基因克隆及表達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clone the epidermal protein gene (Plutella xylostella cuticular protein,PxyICP) of Plutella xylostella and analyze its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pattern. In order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xyICP in the epidermis formation of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the PxyICP, was clon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terminal (RACE). The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PxyICP m RNA in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as studi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the length of open reading frame of PxyICP gene cloned was 531 bp,. It encodes 177 amino acids with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18.90 KD and isoelectric point of 5.32. The results of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mino acid at position 1 ~ (16) of Plutella xylostella epidermis protein was a signal peptide involved in transmembrane protein transfer, and it had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served motif of RR-1 type in CPR family of insect epidermal protein. The results of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alysi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xyICP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lutella xylostella, in which PxyICP was found in the 3rd and 4th instar larvae of Plutella xylostella. The expression levels in pupae and adult were 3.19 and 12.32 times of that of the first instar larva,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xyICP gene was cloned successfully. According to its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pattern, PxyICP protein is involved in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epidermis sclerosis and melanization of Plutella xylostella (Plutella xylostella).
【作者單位】: 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農(nóng)業(yè)與生物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1401805) 廣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項目(KA1548850)
【分類號】:S433.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志剛;小菜蛾的發(fā)生與防治[J];安徽農(nóng)業(yè);2001年03期
2 李惠明;小菜蛾發(fā)生規(guī)律與氣象要素的研究[J];植保技術(shù)與推廣;1995年06期
3 杜曉蕓,杜志斌,李炳成;內(nèi)蒙古烏盟地區(qū)小菜蛾的防治[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2000年05期
4 趙紅梅 ,李棟 ,蘇翠萍;杜邦安達防治小菜蛾試驗[J];新農(nóng)業(yè);2002年08期
5 ;小菜蛾防治三法[J];農(nóng)藥市場信息;2002年09期
6 楊德良,瞿忠南;百草一號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J];長江蔬菜;2003年06期
7 黃濤生;一套菜農(nóng)易于操作的小菜蛾防治配套技術(shù)[J];蔬菜;2003年10期
8 劉漢才,胡仁火,徐汪;咸寧市小菜蛾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J];咸寧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劉曉聲;小菜蛾的發(fā)生及防治措施[J];安徽農(nóng)業(yè);2004年03期
10 潘勝屏;對付小菜蛾 選用新“武器”[J];農(nóng)家參謀;2004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廣宏;朱應(yīng);蔡汪洋;孟小林;梁東瑞;;小菜蛾半合成飼料的研究[A];全國生物防治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1995年
2 李仲惺;周學杰;吳永漢;;浙江南部小菜蛾代次劃分探討[A];保護地農(nóng)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技術(shù)[C];2005年
3 尤民生;岳震;何瑋毅;楊鑫華;楊廣;謝苗;詹東亮;;小菜蛾基因組研究[A];首屆“全國青年昆蟲學科技工作者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王建軍;韓召軍;王蔭長;;小菜蛾鈉離子通道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摘要)[A];紀念六足學會創(chuàng)建八十周年、江蘇省昆蟲學會四十周年論文集粹[C];2000年
5 呂利華;何余容;龐雄飛;馮夏;陳煥愉;;一種小菜蛾蟲霉菌的研究初報[A];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中國昆蟲學會200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0年
6 趙鋒;李建洪;;小菜蛾抗藥性研究進展[A];第三屆湖北湖南植保農(nóng)藥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李仲惺;;小菜蛾防治“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A];保護地農(nóng)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技術(shù)[C];2005年
8 李向永;趙雪晴;尹艷瓊;陳宗麒;諶愛東;;云南小菜蛾種群發(fā)生特點及其成災(zāi)原因[A];“創(chuàng)新驅(qū)動與現(xiàn)代植!薄袊参锉Wo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羅雁婕;吳文偉;浦恩堂;尹可鎖;何成興;郭志祥;;云南小菜蛾抗藥性衰退測定[A];云南省昆蟲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包華理;陳偉平;虞皓;王少毅;何文彪;;廣州地區(qū)小菜蛾發(fā)生量預測模型研究[A];農(nóng)業(yè)生物災(zāi)害預防與控制研究[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勇文 余德億;小菜蛾綜合防治技術(shù)[N];福建科技報;2005年
2 ;小菜蛾的發(fā)生與防治技術(shù)[N];瓜果蔬菜報.農(nóng)業(yè)信息周刊;2006年
3 本報記者;小菜蛾中等偏重發(fā)生[N];瓜果蔬菜報.農(nóng)業(yè)信息周刊;2007年
4 ;小菜蛾的發(fā)生與防治技術(shù)[N];瓜果蔬菜報.農(nóng)業(yè)信息周刊;2007年
5 安格諾 王小杰;小菜蛾的防治技術(shù)[N];河北農(nóng)民報;2006年
6 通訊員 雷旭東 陳棟賢 記者 吳鶴年;小菜蛾:看你如何再猖獗[N];科技日報;2002年
7 承德市蔬菜研究所 董克良 陶秀娟 房慶國;小菜蛾無公害防治[N];河北科技報;2011年
8 華大;對付小菜蛾有殺手锏[N];廣東科技報;2001年
9 盛堆;小菜蛾的防治[N];云南科技報;2003年
10 記者 高建進;福建農(nóng)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N];光明日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麗娟;表油菜素內(nèi)酯和20-羥基蛻皮甾酮對小菜蛾生物學和生化特性影響的比較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2 謝苗;氟蟲腈脅迫下小菜蛾生理生化及基因表達變化[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1年
3 王建軍;小菜蛾P(guān)lutella xylostella (L.)殺蟲劑靶標抗性的分子生物學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4 魏輝;植物次生物質(zhì)對小菜蛾控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2年
5 陳崢;30種菊科植物提取物對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次生物質(zhì)成分鑒定[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9年
6 孫麗娜;小菜蛾和甜菜夜蛾魚尼丁受體基因克隆及分子藥理學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2年
7 符偉;小菜蛾對Bt抗性機理及湖南地區(qū)綜合治理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8 Patcharaporn Vanichpakorn;[D];西南大學;2010年
9 盧美光;小菜蛾對菊酯的kdr抗性機制及抗性的分子檢測方法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10 龔佑靜;小菜蛾對Bt毒素Cry1Ac抗性的生化與分子機理[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峰;小菜蛾hsp90和hsp20基因克隆及熱激表達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3年
2 吳照力;小菜蛾hsp70基因克隆與表達的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3年
3 胡玉蘭;小菜蛾對毒死蜱抗性的遺傳方式及連鎖圖譜構(gòu)建[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2年
4 李廣閱;雙酰胺類殺蟲劑抗性與敏感品系小菜蛾差異性cDNA及魚尼丁受體基因分析[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5 馬鑫;春甘藍田小菜蛾種群動態(tài)及時空生態(tài)位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6 劉揚;幾種藥劑及其混用對春甘藍田小菜蛾及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影響[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7 李建玉;小菜蛾過氧化物還原酶基因的鑒定及其功能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8 蘇曉t,
本文編號:24277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42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