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小麥TcLr19PR2基因在茉莉酸甲酯、乙烯及葉銹菌脅迫下的表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4-26 10:48

  本文選題:小麥 + 葉銹菌; 參考:《麥類作物學報》2016年10期


【摘要】:為揭示小麥TcLr19PR2基因在信號分子和葉銹菌誘導下的表達情況,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不同濃度茉莉酸甲酯(MeJA)和乙烯(ETH)誘導后于不同時間點該基因表達模式,明確MeJA和ETH最佳誘導濃度及誘導時間,同時分析了MeJA和ETH預處理后于不同時期接種葉銹菌后該基因在小麥中的表達特征。結(jié)果表明,MeJA和ETH的最佳誘導濃度分別為0.1和1.0mmol·L-1。接種葉銹菌后,TcLr19PR2基因表達量在MeJA誘導后0~3d都有明顯上調(diào),并在MeJA預處理3d后接種葉銹菌24h時TcLr19PR2基因表達量達到最大,基因表達峰值的出現(xiàn)要早于未接菌處理;ETH預處理3d后接種葉銹菌24h時TcLr19PR2基因表達水平開始升高,預處理10d后,接菌處理的各時間點均高于未接菌處理。以上結(jié)果說明,葉銹菌和信號分子協(xié)同作用能夠顯著誘導TcLr19PR2基因的表達,共同參與小麥品系TcLr19的抗葉銹病防御反應。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expression of TcLr19PR2 gene in wheat induced by signal molecules and leaf rust,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cLr19PR2 gene were analyz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metho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nduc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ethyl jasmonate and ethylene. The optimal induction concentration and induction time of MeJA and ETH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 in wheat were analyzed after inoculating leaf rust with MeJA and ETH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induction concentrations of Meja and ETH were 0. 1 and 1. 1,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TcLr19PR2 gene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3 days after MeJA indu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TcLr19PR2 gene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at 24 hour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MeJA for 3 day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Puccinia leaf rust, and the expression of TcLr19PR2 gen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oculation with Puccinia leaf rust. The peak expression level of TcLr19PR2 gene began to increase after inoculation with Puccinia rustacea for 3 days before inoculation. After 10 days of pretreatmen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cLr19PR2 gene in inoculation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uninoculated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ynergism of leaf rust and signal molecules could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TcLr19PR2 gen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resistance to leaf rust of wheat strain TcLr19.
【作者單位】: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河北省農(nóng)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C2012204005)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013CB127700)
【分類號】:S435.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維,楊秀蘭;小麥葉銹菌越冬問題[J];植物保護;1983年02期

2 劉穎超,朱之X ,王煥如;1991—1992年華北地區(qū)小麥葉銹菌主要毒性基因及其頻率初報[J];植物保護;1993年05期

3 張淑香,張向才,,陳楊林;小麥葉銹菌侵入方式的觀測簡報[J];植物保護;1994年02期

4 赤國彤,喬桂霞,楊文香,郭愛國,朱之X ;三十九個小麥品種(系)抗小麥葉銹菌基因分析[J];植物病理學報;1994年01期

5 原宗英,武英鵬,李艷芳;山西省不同生態(tài)區(qū)小麥葉銹菌毒性研究[J];華北農(nóng)學報;2001年03期

6 侯春燕,王冬梅,李小娟,韓勝芳,劉娟,王智火斤;細胞骨架解聚藥物對小麥與葉銹菌互作誘發(fā)的細胞過敏性反應的影響[J];植物病理學報;2002年02期

7 徐大慶,黃國紅,楊文香,劉大群;小麥葉銹菌毒性及分子多態(tài)性分析[J];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02年01期

8 黃國紅,康振生,朱之X ,李振歧;小麥葉銹菌在感病寄主上發(fā)育的組織病理學和超微結(jié)構(gòu)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3年01期

9 白志英,王冬梅,路丙社,侯春燕,韓勝芳,黃青尤;小麥與葉銹菌互作過程中細胞程序性死亡的細胞學觀察[J];實驗生物學報;2003年05期

10 楊文香;孟慶芳;馮圣東;劉大群;;1999年我國小麥葉銹菌毒性監(jiān)測[J];植物保護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術超;侯春燕;劉剛;王冬梅;;受葉銹菌侵染的小麥細胞間隙液中抗病相關蛋白的鑒定[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2 侯春燕;王冬梅;;鈣調(diào)素及其亞型參與小麥抗葉銹菌侵染的信號轉(zhuǎn)導過程研究[A];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全國植物生物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呂術超;侯春燕;劉剛;王冬梅;;受葉銹菌侵染的小麥細胞間隙液中抗病相關蛋白的研究[A];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全國植物生物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陳萬權;胡長程;張淑香;;中國小麥葉銹菌群體的毒性基因分析[A];“植物病蟲害生物學研究進展”——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論文選[C];1995年

5 楊文香;孟慶芳;馮圣東;劉大群;;1998~2000年我國小麥葉銹菌毒性譜監(jiān)測[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七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6 關春蕾;侯春燕;王冬梅;;鈣在小麥受葉銹菌侵染后誘發(fā)的細胞過敏性反應中的作用[A];2006年中國植物逆境生理生態(tài)與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鹿巍;楊文香;孟慶芳;劉大群;;紫外線誘導小麥葉銹菌突變體的選育[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侯春燕;王冬梅;;鈣調(diào)素參與小麥抵抗葉銹菌侵染的信號轉(zhuǎn)導過程的研究[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9 陳祖靜;費昭雪;曹支敏;白露超;;葉銹菌侵染進程中楊樹葉肉組織細胞核變化[A];第三屆中國森林保護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王佳f3;劉太國;何月秋;陳萬權;;分子標記技術在小麥葉銹菌DNA多態(tài)性研究中的應用[A];植物保護與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剛;自噬在小麥受葉銹菌侵染誘發(fā)的過敏性細胞死亡中的作用[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2 喬妹;小麥—葉銹菌互作過程中HR誘發(fā)的信號轉(zhuǎn)導機制及Ca~(2+)介導的基因表達分析[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3 李紅兵;水稻對小麥葉銹菌的非寄主抗性研究及條銹菌侵染的小麥葉片蛋白質(zhì)組學分析[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4 張立榮;TcLr24小麥抗葉銹病相關基因的分離與功能分析[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5 李星;小麥抗葉銹病基因Lr41差異表達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6 陳云芳;小麥葉銹菌誘導TcLr19cDNA文庫的構(gòu)建與EST分析[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得壯;中國部分省區(qū)小麥葉銹菌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2 王亦飛;小麥抵抗葉銹菌侵染早期的防衛(wèi)反應機制初探[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慧;小麥—葉銹菌互作過程中鈣調(diào)素下游蛋白的篩選[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4 白志英;小麥與葉銹菌互作中細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5 關春蕾;鈣在小麥受葉銹菌侵染后誘發(fā)的細胞過敏性反應中的作用[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6 張蓓;在小麥受葉銹菌侵染過程中特異性鈣信號形成機制的探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7 吳洪波;小麥與葉銹菌互作過程中β-1,3-葡聚糖酶的表達特征分析[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8 田棟;自噬在葉銹菌侵染小麥過程中的作用[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9 呂術超;受葉銹菌侵染的小麥葉片細胞間隙液中抗病相關蛋白的鑒定[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10 馬云鵬;小麥-葉銹菌互作過程中激發(fā)子的純化及其來源分析[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0573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0573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50a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