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基因的RT-PCR擴增與表達分析
本文關鍵詞:甘蔗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基因的RT-PCR擴增與表達分析 出處:《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16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甘蔗 ScCPR基因 亞細胞定位分析 基因表達模式分析 脅迫
【摘要】:細胞色素P450基因在電子傳遞鏈、次生代謝物質合成和對外源化學藥物毒性降解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深入了解該基因在甘蔗中的功能,通過RT-PCR擴增獲得甘蔗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基因的cDNA全長序列,命名為ScCPR450(Gen Bank Accession Number:KR864841).該基因全長999 bp,含有744 bp的完整開放閱讀框,編碼247個氨基酸.亞細胞定位結果顯示,ScCPR450蛋白分布于細胞質中,與生物信息學預測結果相符.q RT-PCR表達分析表明,該基因在甘蔗中組成型表達,但有組織特異性,芽中表達量最高,其次是葉,而皮中表達量最低.在脫落酸(ABA)、水楊酸(SA)、茉莉酸甲酯(Me JA)、聚乙二醇(PEG)和氯化銅(CuCl_2)脅迫誘導過程中,該基因的表達量呈現(xiàn)不同變化模式,其中SA脅迫6 h下,ScCPR450基因的表達量最高,約為對照的12.21倍;在PEG脅迫下,ScCPR450基因的表達量上調且表達量穩(wěn)定,推測ScCPR450基因在甘蔗響應生物和非生物脅迫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可為該基因家族其它成員的克隆以及深入解析該基因的功能特性奠定基礎,進而為基于基因工程技術對甘蔗品種進行定向改良提供基因資源.
[Abstract]:Cytochrome P450 g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secondary metabolite synthesis and toxic degradation of exogenous chemical drug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cytochrome P450 gene in sugarcane. The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 of 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gene from sugarcane was obtained by RT-PCR amplification. The gene was named ScCPR450(Gen Bank Accession Number1: KR864841. The gene was 999bp in length. A complete open reading frame containing 744 BP encoding 247 amino acids was obtained.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CPR450 protein was distributed in the cytoplasm. According to the bioinformatics prediction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Q RT-PCR showed that the gene was expressed constitutively in sugarcane, but it was tissue specific, and the highest expression was in bud, followed by leaf. However, the lowest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the skin, during the stress induction of abscisic acid (Aba), salicylic acid (SAA), methyl jasmonate (me JAG),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nd copper chloride (CuCl2). The expression of scCPR450 was the highest at 6 h of SA stress, which was about 12.21 time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expression of scCPR450 gene was up-regulated and stable under PEG stress. It is speculated that ScCPR450 gene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sugarcane response to abiotic and biological stress. This study may lay a foundation for cloning of other members of the gene family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 Therefore, genetic resources can be provided for directional improvement of sugarcane varieties based on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作者單位】: 福建農林大學農業(yè)部福建甘蔗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國家甘蔗產業(yè)技術研發(fā)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101196) 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2015J06006) 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JA14095) 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項目(CARS-20)資助~~
【分類號】:S566.1
【正文快照】: CLC S566.103.4:Q78細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PR)是一個超基因家族,它在真菌、細菌及動植物中均存在,是目前學術研究的焦點之一[1].其中,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在整個細胞色素P450酶系中起到重要功能作用.迄今,已從包括綠豆(Vigna radiate)[2]、棉花(Gossypiumhirsutum)[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浚蔗二號甘蔗[J];技術與市場;2001年12期
2 ;廣西柳城推廣甘蔗良種良法種植效益驟增[J];中國糖料;2001年01期
3 ;崇左調整甘蔗品種農民喜增收[J];中國糖料;2001年02期
4 王水琦,王子琳,潘世明,曾東火,李海明;幾個優(yōu)良食用甘蔗品種的脫毒和組培快繁[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2年02期
5 陳玉水;干旱與甘蔗[J];廣西蔗糖;2002年03期
6 張春良;勐海氣候與甘蔗高產[J];甘蔗糖業(yè);2004年01期
7 宗武;依靠科技促甘蔗增產[J];云南農業(yè);2004年08期
8 韋超妹;;甘蔗低產的原因與對策[J];廣西農學報;2006年02期
9 張躍彬;;云南甘蔗科技與新時期發(fā)展方向[J];云南科技管理;2007年01期
10 羅贛豐;劉小全;張遠福;孫火喜;;江西甘蔗品種改良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7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慶庭;陳金侃;區(qū)穎剛;;田間倒伏甘蔗的空間姿態(tài)[A];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韋麗嬌;李明;;甘蔗橫向潛在價值分析[A];紀念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暨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CSAE 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陳超君;韋漢文;黃有總;韓世健;陸國盈;余勇;;引進甘蔗品種(系)的抗旱性研究[A];2010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黎煥光;譚裕模;譚芳;王倫旺;;甘蔗纖維分與農藝工藝性狀的相關分析[A];2010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張保青;楊麗濤;李楊瑞;;自然條件下甘蔗品種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較研[A];2010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楊榮仲;李楊瑞;王維贊;楊麗濤;朱秋珍;梁闐;周會;唐仕云;;不同條件下的甘蔗耐寒評價分析[A];2010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許莉萍;陳如凱;潘大仁;;生物技術與甘蔗[A];中國青年農業(yè)科學學術年報[C];2002年
8 王維贊;朱秋珍;鄧展云;;國內外引進甘蔗品種資源的聚類分析[A];廣西甘蔗研究所論文集[C];2003年
9 張亦誠;岑健枝;;生物工程技術在甘蔗上的應用[A];’2003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10 楊榮仲;譚裕模;譚芳;劉海斌;黎煥光;;甘蔗常用雜交組合的剝葉性能差異[A];中國作物學會甘蔗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超邋通訊員 田婉瑩 林紅生;海南入選我國甘蔗區(qū)試點[N];海南日報;2008年
2 劉廣金;同是種甘蔗 收入天壤別[N];中國特產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張穎;為了讓甘蔗越來越甜[N];福建日報;2013年
4 諸葛子房;舒四棠20畝甘蔗可獲13萬元[N];中國特產報;2003年
5 張銳;云南推廣甘蔗良種結碩果[N];農民日報;2004年
6 廣東省湛江農墾局局長 陳劍峰;以現(xiàn)代農業(yè)理念建設湛江甘蔗示范區(qū)[N];農民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劉旭;甘蔗良種“待字閨中”難出閣[N];國際商報;2008年
8 記者 董明 通訊員 梁麗娟;甘蔗品種提前更新?lián)Q代[N];柳州日報;2008年
9 肖衛(wèi)萍 肖衛(wèi)秋;抓管理重投入增甘蔗單產[N];云南經濟日報;2008年
10 記者 鄭嵐嵐;國家級重點甘蔗科研基地遭破壞?[N];湛江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建波;間作大豆對甘蔗生長及內生細菌、固氮細菌多樣性的效應[D];廣西大學;2014年
2 葉頡;轉基因甘蔗在中國商業(yè)化的潛在經濟影響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5年
3 韋麗君;甘蔗干旱脅迫的形態(tài)結構及生理機制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吳棉國;我國甘蔗及制品質量與技術標準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5 朱琳;甘蔗中蔗糖代謝途徑關鍵基因和糖轉運蛋白的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梁潘霞;硅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及分子基礎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7 張增學;梳刷式甘蔗剝葉機剝葉機理的試驗研究[D];華南農業(yè)大學;2002年
8 許莉萍;甘蔗抗感黑穗病池的構建和抗病基因分子標記[D];福建農林大學;2000年
9 闕友雄;甘蔗與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應答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8年
10 張保青;低溫脅迫下甘蔗后期生理特性及差異蛋白質組學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程文偉;甘蔗對鉛和鎘的吸收特性及生理響應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9年
2 唐云仙;甘蔗莖尖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褐變與生理生化性狀的關系[D];廣西大學;2015年
3 陳家慧;不同甘蔗品種基因組DNA甲基化分析[D];廣西大學;2015年
4 楊聲澉;不同施氮時期和施氮終止期對甘蔗氮素吸收分布影響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5 陳永繼;甘蔗—土壤系統(tǒng)仿真模型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6 張躍彬;云南甘蔗農業(yè)栽培專家系統(tǒng)研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陳偉績;有機—無機復混肥對甘蔗生長和土壤養(yǎng)分的效應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7年
8 范業(yè)賡;甘蔗莖的糖分積累與乙烯生物合成兩個關鍵酶基因表達的關系[D];廣西大學;2007年
9 藍立斌;應用~(15)N示蹤法對甘蔗生長及氮素利用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10 檀小輝;54個廣西區(qū)試甘蔗品種的抗旱性評價及甘蔗抗旱基因的分離[D];廣西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95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39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