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聲速橫向機動非線性控制算法及驗證平臺設計
本文關鍵詞:高超聲速橫向機動非線性控制算法及驗證平臺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高超聲速飛行器 再入機動 非線性廣義預測控制 改進滑模干擾觀測器 Anti-windup補償系統(tǒng) 仿真平臺
【摘要】:鑒于日趨緊張的國際形勢以及為滿足未來國防安全的需要,高超聲速飛行器(HSV,Hypersonic Vehicle)已成為各軍事大國的研究焦點,其在軍事領域和民用領域有著不可估量的戰(zhàn)略及應用價值。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橫向機動控制系統(tǒng)作為其飛行控制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其軍事生存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復雜的飛行環(huán)境、多變的干擾以及舵面偏轉飽和等問題,使得HSV再入橫向機動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充滿了挑戰(zhàn)。圍繞上述問題,本文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工作:首先,建立高超聲速飛行器再入機動數(shù)學模型。針對其強非線性、強耦合性和快時變的特點,參考BTT控制方式,通過對航跡和姿態(tài)角回路的控制實現(xiàn)了HSV的無側滑橫向機動轉彎飛行。其次,針對機動過程中的不確定及干擾問題,本文提出改進滑模干擾觀測器(ISMDO:Improved 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來對參數(shù)不確定及外界干擾進行估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基于ISMDO的非線性廣義預測控制(NGPC:Nonlinear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方法,將其應用在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橫向機動控制系統(tǒng)中,經(jīng)仿真驗證,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然后,針對高超聲速飛行器再入機動過程中舵面偏轉飽和的問題,提出了外部anti-windup補償系統(tǒng)結合NGPC的控制策略來緩解或消除其對系統(tǒng)的不良影響。經(jīng)仿真驗證,該方法確實能夠實現(xiàn)對氣動舵面偏轉飽和的控制補償作用,進而為高超聲速飛行器橫向機動飛行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最后,搭建了用于驗證高超聲速飛行器控制算法的半實物仿真平臺。硬件上,完成了高超聲速飛行器實時仿真計算機、飛行控制計算機、監(jiān)控計算機與物理舵機的相互通信,構成了硬件的閉環(huán)控制回路。軟件上,完成了數(shù)學模型和控制器的實時解算,飛行控制結果的顯示。實驗表明仿真平臺能夠很好地檢驗控制算法的實時性及魯棒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高超聲速飛行器 再入機動 非線性廣義預測控制 改進滑模干擾觀測器 Anti-windup補償系統(tǒng) 仿真平臺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V249.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注釋表10-11
- 縮略詞11-12
- 第一章 緒論12-20
- 1.1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12-13
- 1.2 高超聲速橫向機動控制的研究現(xiàn)狀13-18
- 1.2.1 高超聲速橫向機動面臨的問題13-15
- 1.2.2 現(xiàn)代飛行控制方法研究現(xiàn)狀15-16
- 1.2.3 飛控系統(tǒng)半實物仿真平臺設計16-18
-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18-20
-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18-19
- 1.3.2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9-20
- 第二章 高超聲速飛行器機動飛行數(shù)學模型及分析20-31
- 2.1 引言20
- 2.2 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幾何模型和操縱20-22
- 2.3 高超聲速飛行器六自由度非線性數(shù)學模型22-25
- 2.3.1 基本假設22
- 2.3.2 常用坐標系定義及飛行器運動參數(shù)22-24
- 2.3.3 高超聲速飛行器數(shù)學模型24-25
- 2.4 空氣動力及氣動力模型25-26
- 2.5 HSV機動飛行控制系統(tǒng)結構圖及仿射非線性方程的建立26-30
- 2.5.1 HSV飛行狀態(tài)量之間的關系26-27
- 2.5.2 HSV仿射非線性方程的建立27-30
- 2.6 本章小結30-31
- 第三章 基于改進滑模干擾觀測器的高超聲速再入橫向機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31-47
- 3.1 引言31
- 3.2 非線性廣義預測控制基本原理31-35
- 3.3 HSV再入橫向機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35-38
- 3.3.1 HSV再入橫向機動控制系統(tǒng)結構35-36
- 3.3.2 HSV再入橫向機動航跡回路控制系統(tǒng)設計36-37
- 3.3.3 HSV橫向機動姿態(tài)回路控制系統(tǒng)設計37-38
- 3.4 改進滑模干擾觀測器設計38-43
- 3.4.1 超螺旋super-twisting算法38-39
- 3.4.2 基于super-twisting改進滑模干擾觀測器設計39-43
- 3.5 系統(tǒng)閉環(huán)穩(wěn)定性分析43
- 3.6 高超聲速飛行器仿真驗證43-46
- 3.7 本章小結46-47
- 第四章 HSV再入橫向機動舵面抗飽和系統(tǒng)設計47-58
- 4.1 引言47
- 4.2 輸入飽和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47-48
- 4.3 anti-windup系統(tǒng)48-50
- 4.4 HSV再入橫向機動抗飽和控制系統(tǒng)設計50-55
- 4.4.1 HSV再入橫向機動抗飽和控制系統(tǒng)結構51-52
- 4.4.2 基于NGPC抗飽和Anti-windup系統(tǒng)設計52-53
- 4.4.3 HSV再入橫向機動抗飽和姿態(tài)回路控制系統(tǒng)設計53-54
- 4.4.4 再入機動軌跡回路控制系統(tǒng)設計54-55
- 4.5 高超聲速飛行器仿真驗證55-57
- 4.6 本章小結57-58
- 第五章 HSV機動飛行半物理仿真平臺設計58-72
- 5.1 引言58
- 5.2 仿真平臺總體設計58-61
- 5.2.1 功能設計要求58-59
- 5.2.2 基于飛控模型的半實物仿真平臺59
- 5.2.3 仿真平臺總體方案59-61
- 5.3 仿真平臺硬件組成61-62
- 5.4 仿真平臺的軟件構成62-71
- 5.4.1 仿真軟件運行環(huán)境62-63
- 5.4.2 飛行系統(tǒng)分模塊軟件設計方案63
- 5.4.3 數(shù)學模型仿真算法63-65
- 5.4.4 HSV模型計算機軟件流程65-66
- 5.4.5 HSV半實物仿真監(jiān)控界面設計66-68
- 5.4.6 仿真示例68-71
- 5.5 本章小結71-72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72-74
- 6.1 本文的主要創(chuàng)新工作及貢獻72
- 6.2 展望72-74
- 參考文獻74-79
- 致謝79-80
-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芳;高雙林;;乘波技術在高超聲速飛行器中的應用[J];國際航空;2007年04期
2 吳宏鑫;孟斌;;高超聲速飛行器控制研究綜述[J];力學進展;2009年06期
3 蔡亞梅;汪立萍;;美國的高超聲速飛行器發(fā)展計劃及關鍵技術分析[J];航天制造技術;2010年06期
4 陳潔;潘長鵬;吳進華;顧文錦;;高超聲速飛行器非線性建模及開環(huán)特性分析[J];飛行力學;2011年03期
5 黃偉;夏智勛;;美國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研究進展及其啟示[J];國防科技;2011年03期
6 黃琳;段志生;楊劍影;;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對控制科學的挑戰(zhàn)[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1年10期
7 時建明;王潔;;高超聲速飛行器H_∞魯棒跟蹤控制研究[J];戰(zhàn)術導彈技術;2012年05期
8 張園園;胡楊;劉志敏;李仁府;;基于Quasi-continuous高階滑模理論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控制[J];飛機設計;2012年03期
9 凡雪靈;陳凱;;高超聲速飛行器分離干擾的伴隨方法分析[J];指揮控制與仿真;2013年04期
10 李文杰;牛文;張洪娜;王琳;;2013年世界高超聲速飛行器發(fā)展總結[J];飛航導彈;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閻超;;未來的飛行器——高超聲速飛行器發(fā)展展望[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嚴玲玲;李少遠;;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預測控制和可視化仿真[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D卷[C];2011年
3 姚照輝;鮑文;;高超聲速飛行器調節(jié)/保護多模式切換控制方法[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莊益夫;陳潔;潘長鵬;;一類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建模及非線性控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A卷[C];2011年
5 賀杰;鄭德齋;;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特點及關鍵技術研究[A];第九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空航天科技創(chuàng)新與長三角經(jīng)濟轉型發(fā)展分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鮑文;姚照輝;常軍濤;于達仁;唐井峰;;高超聲速飛行器耦合動力學建模問題探討[A];第二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7 鮑文;姚照輝;;高超聲速飛行器調節(jié)/保護多模式切換控制方法[A];第二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8 譚湘敏;易建強;范國梁;;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研究[A];第二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9 譚湘敏;易建強;范國梁;;高超聲速飛行器滑模自適應控制研究[A];第三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文集[C];2010年
10 孫未蒙;張靖男;鄭志強;;高超聲速飛行器控制技術的幾個增長點[A];中國航空學會控制與應用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暉;美國加快高超聲速飛行器研制[N];中國航空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陳龍 通訊員 王二強;“高超”:改變未來戰(zhàn)爭模式的利器[N];中國航天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倩;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控制系統(tǒng)設計方法與仿真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趙林東;高超聲速飛行器建模及巡航跟蹤控制技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融;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多信息融合自適應容錯自主導航技術[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4 李樂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陳鑫;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熱—結構建模及模型降階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6 劉健;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系統(tǒng)熱力分析邊界元快速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7 葛東明;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魯棒變增益控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張紅梅;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建模與控制[D];天津大學;2012年
9 張園園;高超聲速飛行器縱向模型的非線性控制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10 劉燕斌;高超聲速飛行器建模及其先進飛行控制機理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彪;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朱艷明;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非線性控制[D];東北大學;2009年
3 黃廣;高超聲速飛行器殘差自調節(jié)高精度控制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4 安昊;高超聲速飛行器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楊鐵柱;高超聲速飛行器助推分離段軌跡優(yōu)化與抗擾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易芳;高超聲速飛行器分時攔截信息處理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許昱涵;高超聲速飛行器縱向平面制導控制一體化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金濤;高超聲速飛行器軌跡優(yōu)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9 周之;基于光纖光柵傳感器的高超聲速飛行器結構損傷診斷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10 張浩;高超聲速飛行器線性變參數(shù)建模及其魯棒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5556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55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