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氣道內激波/邊界層干擾及控制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02:28
進氣道作為高速航空航天飛行器的重要氣動部件,對飛行器的氣動力特性、結構重量、隱身性能等有顯著影響。激波/邊界層干擾現象是高速進氣道內普遍存在的一類流動現象,對進氣道的性能有突出的影響。發(fā)生于進氣道內的激波/邊界層干擾現象主要可分為正激波/邊界層干擾、斜激波/邊界層干擾以及三維激波/邊界層干擾幾類,由于受到側壁壁面和進氣道內背景波系的影響,這些干擾現象偏離了傳統(tǒng)基于簡化模型的研究結果,具有顯著的耦合干擾特征,干擾區(qū)間內三維特征明顯。概述了發(fā)生于進氣道內的激波/邊界層干擾特性及相關研究進展,并對目前進氣道內激波/邊界層干擾現象的控制方法進行了總結。
【文章來源】:推進技術. 2020,41(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19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進氣道內激波/邊界層干擾研究
2.1 正激波/邊界層干擾
2.2 斜激波/邊界層干擾
2.3 三維曲面激波/邊界層干擾
3 激波/邊界層干擾控制技術
3.1 放氣控制方法
3.2 微型渦流發(fā)生器控制技術
3.3 壁面鼓包控制激波/邊界層干擾
3.4 等離子體控制技術
4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波系配置的鼓包壓縮面流動特性實驗研究[J]. 劉亞洲,譚慧俊,黃河峽,張悅,高婉寧,盛發(fā)家. 推進技術. 2019(08)
[2]連續(xù)雙掃掠激波/湍流邊界層干擾流動特性研究[J]. 盛發(fā)家,譚慧俊,黃河峽,劉亞洲,高婉寧,王衛(wèi)星. 推進技術. 2019(05)
[3]基于記憶合金的可變形渦流發(fā)生器控制唇罩激波/邊界層干擾研究[J]. 張悅,高婉寧,程代姝. 推進技術. 2018(12)
[4]不同波系配置的鼓包壓縮面引起的激波/邊界層干擾特性[J]. 王嬌,譚慧俊,黃河峽. 航空動力學報. 2018(02)
[5]Bump進氣道中鼓包誘導的激波/邊界層干擾特性[J]. 王嬌,譚慧俊,黃河峽. 航空動力學報. 2018(01)
[6]固定壁面激波控制技術的研究進展[J]. 譚慧俊,李程鴻,張悅,李光勝. 推進技術. 2016(11)
[7]一種進氣道內激波/邊界層干擾控制的新方法及其流動機理[J]. 張悅,譚慧俊,張啟帆,程代姝. 宇航學報. 2012(02)
[8]Experimental study of a supersonic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using PIV[J]. HE Lin * , YI ShiHe, ZHAO YuXin, TIAN LiFeng & CHEN Zhi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11(09)
[9]基于NPLS技術的可壓縮湍流機理實驗研究新進展[J]. 易仕和,田立豐,趙玉新,何霖. 力學進展. 2011(04)
本文編號:3486388
【文章來源】:推進技術. 2020,41(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19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進氣道內激波/邊界層干擾研究
2.1 正激波/邊界層干擾
2.2 斜激波/邊界層干擾
2.3 三維曲面激波/邊界層干擾
3 激波/邊界層干擾控制技術
3.1 放氣控制方法
3.2 微型渦流發(fā)生器控制技術
3.3 壁面鼓包控制激波/邊界層干擾
3.4 等離子體控制技術
4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波系配置的鼓包壓縮面流動特性實驗研究[J]. 劉亞洲,譚慧俊,黃河峽,張悅,高婉寧,盛發(fā)家. 推進技術. 2019(08)
[2]連續(xù)雙掃掠激波/湍流邊界層干擾流動特性研究[J]. 盛發(fā)家,譚慧俊,黃河峽,劉亞洲,高婉寧,王衛(wèi)星. 推進技術. 2019(05)
[3]基于記憶合金的可變形渦流發(fā)生器控制唇罩激波/邊界層干擾研究[J]. 張悅,高婉寧,程代姝. 推進技術. 2018(12)
[4]不同波系配置的鼓包壓縮面引起的激波/邊界層干擾特性[J]. 王嬌,譚慧俊,黃河峽. 航空動力學報. 2018(02)
[5]Bump進氣道中鼓包誘導的激波/邊界層干擾特性[J]. 王嬌,譚慧俊,黃河峽. 航空動力學報. 2018(01)
[6]固定壁面激波控制技術的研究進展[J]. 譚慧俊,李程鴻,張悅,李光勝. 推進技術. 2016(11)
[7]一種進氣道內激波/邊界層干擾控制的新方法及其流動機理[J]. 張悅,譚慧俊,張啟帆,程代姝. 宇航學報. 2012(02)
[8]Experimental study of a supersonic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using PIV[J]. HE Lin * , YI ShiHe, ZHAO YuXin, TIAN LiFeng & CHEN Zhi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11(09)
[9]基于NPLS技術的可壓縮湍流機理實驗研究新進展[J]. 易仕和,田立豐,趙玉新,何霖. 力學進展. 2011(04)
本文編號:34863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348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