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條約視角下的中國電報局與電信初創(chuàng)時期的對外交涉
本文選題:準條約 + 企業(yè)外交 ; 參考:《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06期
【摘要】:中國電報局是清政府設立的管理和經營電報電信事業(yè)的職能部門,承擔了經營電信事業(yè)的經濟職能及對外電信交涉的外交職能。其代表清政府與國外電信企業(yè)訂立的合同,是近代中國最初的準條約。中國電報局的電信交涉是企業(yè)的外交行為,或政府與國外企業(yè)展開的涉外經濟行為,這種行為不同于民國時期出現的商人外交或民間外交,是一種復合的行為,這種復合行為的本身源自于其自身機構性質的復合性。
[Abstract]:The China Telegraph Bureau was establish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to manage and manage the telegraphic telecommunication business, which assumed 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business and the diplomatic function of the foreign tele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foreign telecom enterprises was the first quasi-treaty in modern China.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of the Chinese Telegraph Bureau is a diplomatic act of an enterprise or a foreign economic act carried out by the government and a foreign enterprise. This behavio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erchant diplomacy or the folk diplomacy that appeare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 is a kind of compound behavior. The compound behavior itself stems from the compounding nature of its own mechanism.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近代中國準條約問題研究”(項目號11CZS04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632.9;K2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馮峰;;“局”與晚清的近代化[J];安徽史學;2007年02期
2 郭海燕;;從朝鮮電信線問題看甲午戰(zhàn)爭前的中日關系[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3 關曉紅;;晚清局所與清末政體變革[J];近代史研究;2011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韓晶;晚清中國電報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曉榮;晚清中外船碰問題探論[J];安徽史學;2004年03期
2 姜修憲;王列輝;;開埠初期閩浙沿海的海盜活動初探[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3 李永勝;;1902年中葡交涉述論[J];安徽史學;2007年02期
4 傅德元;;丁韙良《萬國公法》翻譯藍本及意圖新探[J];安徽史學;2008年01期
5 毛立坤;張金蘋;;甲午前夕朝鮮海上對外貿易初探(1884-1893)[J];安徽史學;2008年04期
6 徐建國;;近代民信局的寄遞網絡研究[J];安徽史學;2009年03期
7 方文娟;;晚清電報業(yè)的創(chuàng)辦歷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8 蔣立場;;清末銀兩匯價波動與外債償付(上)[J];安徽錢幣;2008年02期
9 黎俊祥;;清末新政啟動前慈禧心態(tài)的變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馬陵合;;從“聯美”到均勢外交——清季幣制借款的外交功能及其缺失[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明;;“客郵”、“客卿”與郵權——兼論中國近代政治的歷史境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2 欒景河;;《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比較[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宋杰;;對《維也納條約法公約》關于條約解釋規(guī)則的再認識[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五)[C];2007年
4 高永富;;關于海峽兩岸建立自由貿易安排之思考[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六)[C];2007年
5 劉勇;;WTO成員并未承擔防止和避免“傾銷”的條約義務[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6 覃延佳;;試析陸榮廷起家龍州之歷史場域及其隱諭[A];陸榮廷與龍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郭衛(wèi)東;;時代轉換之際的變相——以辛亥革命時期的岑春煊為案例[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8 許方寧;;評馬賴之死[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高曉芳;;指稱外語的詞語演變及其原因[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呂一燃;;1861年中俄會勘東段邊界研究[A];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遠;上海公共租界特區(qū)法院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呂鳴;《鹿特丹規(guī)則》與相關貨物運輸公約的沖突及其協(xié)調[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朱蓉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民間外交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6 孟昊;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漢大學;2010年
7 曹傳清;赫德對晚清中國社會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瑛;李鴻章與晚清條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易剛明;東南亞華僑華人與中國關系[D];暨南大學;2010年
10 文志勇;民國新疆民族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均利;清代外銷畫表現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09年
2 廖武山;中國內地與臺灣區(qū)際司法協(xié)助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常佼;從國際法視角看朝核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談中正;能源貿易安全的規(guī)則路徑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顧紹文;1996年HNS公約的新發(fā)展及我國對該公約的應對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趙芳;湖南郵務管理權的收回(1926-1927)[D];湘潭大學;2010年
7 焦徽;衡陽城市現代化進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學;2010年
8 李雪冬;中國與非洲三國民商事判決承認與執(zhí)行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亓玉花;歷史地理文獻中琉球名稱之考述[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傅榮;論條約保留與中國的相關對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超;;甲午戰(zhàn)爭時期中國電報局的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2 賈熟村;李鴻章與中國電訊事業(yè)[J];安徽史學;1997年02期
3 馮峰;;“局”與晚清的近代化[J];安徽史學;2007年02期
4 劉偉;;同光年間州縣官選任制度的嬗變[J];安徽史學;2010年01期
5 王開璽;洋務運動與清廷傳統(tǒng)軍政礦廠政策[J];安徽史學;1995年03期
6 高升斗;東北電報與李鴻章[J];北方文物;1991年01期
7 劉磊;電報與中國近代報業(yè)[J];傳媒;2002年04期
8 蘇全有,李風華;近十年來我國近代郵政史研究綜述[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王鶴亭;蘇全有;;晚清中外海底電報交涉述評[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婁承浩;;上海電信事業(yè)縱橫談[J];上海檔案;1988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彭淑琦;[N];中國文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包羽;洋務運動時期的電報技術[D];東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雪屏;清末電信業(yè)的歷史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王鶴亭;晚清中外電信交涉[D];蘇州大學;2004年
3 馬靜;電報在近代中國的創(chuàng)辦歷程[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顧臻偉;蘇中郵電事業(yè)早期現代化進程(19世紀末—1949年)[D];揚州大學;2007年
5 顧永杰;晚清有線電報技術的引進和發(fā)展[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6 蔡金殿;銀價波動與晚清貨幣演變[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中軍;;準條約視角下的中國電報局與電信初創(chuàng)時期的對外交涉[J];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895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xjj/189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