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企業(yè)再融資擇時效應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4 06:03
【摘要】:上市企業(yè)的股權再融資問題近年來一直是國內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資本市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為企業(yè)提供融資渠道以幫助其發(fā)展成長,從而建立起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之間的橋梁。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后往往會在未來的時間內實施一系列的再融資活動來滿足企業(yè)更多的資金需求。中國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中再融資遠比其首次公開發(fā)行容易實現(xiàn),上市公司再融資規(guī)模在資本市場融資總規(guī)模中一直占有相當高的比重,公司一旦將融資的動機非理性化,將融資的目的模糊化,就會出現(xiàn)較大的負面效應。因此研究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這一財務現(xiàn)象背后深層次的理論問題就具有重要意義。 公司金融理論認為企業(yè)經營的目標是實現(xiàn)企業(yè)內在價值的最大化,在進行融資行為時一般遵循優(yōu)序融資的原則,即按照留存收益、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的順序來維持合理的資本結構。而在我國,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經濟環(huán)境導致上市企業(yè)普遍存在的股權再融資偏好,傳統(tǒng)的融資理論不能對我國這一獨特的現(xiàn)象作出很好的解釋,基于此本文從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重點通過融資的市場擇時理論來對我國上市企業(yè)股權再融資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安排 本文以上市企業(yè)股權再融資為主線,首先闡述了國內外股權再融資的現(xiàn)狀和主要特征,然后對影響我國上市企業(yè)再融資的內外部因素做了綜合分析比較,進而著重探討了股權再融資的擇時效應問題,用Logit模型進行實證檢驗,從基本面的視角解釋上市企業(yè)可能存在的再融資動機,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規(guī)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和證券監(jiān)管部門有效實施其職責的政策建議。 本文的結構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為緒論,提出本文要研究的問題,對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整體結構進行說明; 第二部分為文獻綜述,回顧和評述了國內外學者在企業(yè)融資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了融資與再融資的定義、上市公司的融資方法分類,國外的融資理論的綜述主要分為權衡理論、優(yōu)序融資理論及市場擇時理論這三個主流的理論方向,并且對這三個融資理論的相關實證研究進行了整理與評論,最后結合我國學者在股權再融資方面的研究總結了國內研究的缺陷。 第三部分為我國上市企業(yè)融資現(xiàn)狀分析,對再融資規(guī)模總體特征進行了描述,分析比較了再融資的兩種主要的方式增發(fā)和配股,在再融資特征分析部分,本文采取國內外股權融資情況橫向比較和中國自身市場的縱向比較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進行分析,最后總結了股權再融資偏好的原因,為下文的研究確定基礎。 第四部分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經典的市場時機選擇理論的相關模型,提出研究基本假定,從具體的公司層面利用Logit模型對我國證券市場上市企業(yè)股權再融資的擇時效應進行實證研究,對各個變量的實證結果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理解。 第五部分對我國證券監(jiān)管部門制定再融資相關政策提出了建議,著重分析了現(xiàn)有政策的事前約束作用及事后監(jiān)管。 在國內研究股權偏好問題時,更多的是從融資成本、再融資后企業(yè)績效變化的角度來進行研究,而本文選擇了國內研究相對不足的股權再融資擇時效應作為研究方向,通過實證檢驗我國上市企業(yè)是否存在擇時融資的現(xiàn)象,深入了相關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我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現(xiàn)狀為基礎,在市場擇時理論的主體框架下對我國上市企業(yè)再融資活動進行了總體性的描述,分析了股權再融資偏好的特征和原因,隨后利用Logit模型對A股市場中符合篩選條件的上市公司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進行了實證檢驗,通過模型找出再融資公司的特征因素與其再融資概率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并對各個因素進行分析。 三、本文的主要結論 通過對2006年至2010年期間滬市實施了股權再融資的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關于股權再融資擇時效應的實證檢驗,發(fā)現(xiàn)上市企業(yè)在股票價值被高估的融資窗口選擇進行增發(fā)配股等再融資行為的效應在一定意義上并不夠顯著。 (1)實證的主要解釋變量之一公司提前一期和滯后一期的股票價格收益率與再融資概率分別顯示的正負相關性表明,企業(yè)確實存在著再融資的時機選擇行為;(2)換手率與再融資概率之間的顯著正相關也表明在股票交易活躍、價格估值較高的時候,上市企業(yè)進行再融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避免市場的負面效應,具有比較顯著的市場擇時效應;(3)而市凈率值與之負相關則與傳統(tǒng)的市場擇時理論的研究結論不太一致,我國特殊的再融資審批制度能夠解釋實證檢驗結果與理論上的分歧。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控制較為嚴格,企業(yè)的融資行為并非完全獨立的決策過程,受監(jiān)管部門的影響非常大。證券監(jiān)管部門往往會在股票市場趨暖的時候對再融資審批有所放松,在市場行情不好時則會更加嚴格的控制再融資行為。以前國內的相關文獻并沒有把這個制度背景加以考慮,所以研究結論不完全符合我國的實際狀況。 綜上所述,本文的主要結論為:市場擇時理論對再融資動機的解釋并不顯著,再融資行為受到了我國獨特的再融資制度的影響,大部分再融資的動機為企業(yè)滿足自身經營發(fā)展對資金的需求。 四、主要的貢獻和創(chuàng)新點 (1)對股權再融資幾大經典理論和國內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歸納評述,對國內研究的不足進行了補充解釋。本文選擇了國內研究相對不足的股權再融資擇時效應作為研究方向,通過實證檢驗我國上市企業(yè)是否存在擇時融資的現(xiàn)象,深入了相關的研究。 (2)研究角度比較獨特。國內學者對股權再融資的研究往往基于整體證券市場來進行研究和分析,較少針對具體的上市企業(yè)。本文在借用國外的理論成果和基礎的同時,根據我國具體的實際情況對模型進行了相關的修改,并提出了幾個研究基本假定,使研究的科學性得到了保證。 (3)實證結果的解釋有所創(chuàng)新。由于本文的實證結果與國外傳統(tǒng)的市場擇時理論并不完全吻合,本文從證券市場監(jiān)管部門和我國的獨特再融資政策環(huán)境額度角度對結果進行了解釋,分析我國上市企業(yè)股權再融資擇時現(xiàn)象與各個影響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在實證結果的解釋上有所創(chuàng)新。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275;F832.51;F224
本文編號:2712396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275;F832.5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春,歐陽智華;關于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問題的探討[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2 韓德宗,李艷榮;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順序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管惠榮;;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失效問題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年05期
4 金戈,孫守用;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危機探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年S1期
5 張祥建;郭嵐;;股權再融資、盈余管理與大股東的尋租行為[J];當代經濟科學;2007年04期
6 楊云紅;周春生;;非有效證券市場中公司的最優(yōu)股權再融資策略[J];管理世界;2005年03期
7 李志文,宋衍蘅;影響中國上市公司配股決策的因素分析[J];經濟科學;2003年03期
8 劉力;行為金融理論對效率市場假說的挑戰(zhàn)[J];經濟科學;1999年03期
9 劉天明;;上市公司惡意再融資的動機、行為、結果分析及規(guī)范建議[J];經濟問題探索;2005年12期
10 沈藝峰,田靜;我國上市公司資本成本的定量研究[J];經濟研究;1999年11期
,本文編號:2712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1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