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私有化案對中概股退市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08:49
【摘要】:私有化退市是美國資本市場極為常見的一種主動退市形式,也是保持美國證券市場活力的重要制度之一。通過美國證券法和公司法的有效規(guī)制,美國(尤其特拉華州)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成熟的私有化退市機制,戴爾私有化退市案正是發(fā)生在這一大背景下的典型案例。本文所稱的戴爾私有化案實際是指因戴爾私有化退市而衍生的股份回購請求權訴訟。戴爾私有化退市從啟動到結束歷時超過一年,整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戴爾私有化退市成功之后,因部分少數股東對私有化價格提出異議,隨后啟動了股份回購請求權訴訟。令人意外的是,該案在一審和二審階段,特拉華州衡平法院和特拉華州最高法院做出了大相徑庭的判斷,最高法院的判決雖然將本案發(fā)回重審,但兩級法院在判決中都不吝給予戴爾私有化案高度評價,充分樹立了戴爾私有化案的典型意義。在該案例中,戴爾董事會、特別委員會、各財務顧問單位及律師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邁克爾·戴爾先生、戴爾私有化投資人等參與者均表現出了高度的專業(yè)性,在自身利益與公司利益、大股東利益與少數股東利益之間較好的通過法律與自律找到了利益平衡點,較為完整的為我們呈現了美國公司法尤其特拉華州公司法上的重要原則和規(guī)則,值得深入研究品味。在研究戴爾私有化案中,我們充分意識到信義義務在私有化退市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毫不夸張的講,信義義務是貫穿整個私有化退市過程的核心規(guī)則,信義義務的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被擴充,其他配套規(guī)則,諸如露華濃規(guī)則等實質都是基于信義義務規(guī)則衍生的。對外而言,戴爾私有化退市案衍生的股份回購請求權訴訟的核心在于股份收購價格是否是公平價值;對內而言,本案審理的核心是對各方信義義務履行狀況的考察。只不過信義義務終究是一個需要主觀判斷的標準,法院只能通過私有化過程細節(jié)及私有化價格等外在事實來間接評判。需要指出的是,對于股份回購請求權案件,特拉華州法院一般傾向于采用現金流折現法確定股票的公平價值。但法院采用該種方式并非完全由自身直接進行數據采集和計算,而是要求訴訟雙方各自給出自己的計算方式,并對計算方式的合理性做出充分說明。法院經過評估之后評判哪一方的計算方式更為合理,從而最終確定測算數據。從本案來看,一審法院的測算結果實際折中了雙方的計算數據。我們認為,采用雙方數據折中方式會成為今后此類案件的常見方式。另一方面,從2010年以來,中概股集體面臨被美國證券市場做空的問題。自此之后,中概股的生存似乎愈發(fā)艱難,中概股近年來的私有化趨勢也愈演愈烈。選擇私有化退市是市場行為,但中概股在私有化退市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諸多問題而飽受詬病。最直觀的體現是,相當部分的中概股私有化價格低于其IPO價格,即便在正常上市期間其股票價格長期高于IPO價格。出現這種情況,投資人只能選擇用腳投票或者對中概股投資保持謹慎態(tài)度。長遠而言,這對中概股的發(fā)展是重大利空。我們通過研究發(fā)現,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存在諸多亂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基于中概股VIE架構產生的開曼難題,也即中概股從美國證券市場退市并不適用美國法律(注冊地在美國的除外),開曼法律對于私有化退市的監(jiān)管又形同虛設,舍得部分中概股鉆了法律的漏洞,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部分中概股的短視行為使得其未真正嚴格要求自身。但中概股獨特的VIE結構并不能長期作為中概股的免死金牌,部分中概股不規(guī)范不合理的退市行為一方面是典型的以鄰為壑,有損中概股這一整體的聲譽與利益,另一方面中概股的開曼難題正逐漸被開曼法律所規(guī)制,尤其開曼法院的判例正越來越多的傾向于參考美國的成熟判例——戴爾私有化案衍生的股份回購請求權訴訟就是開曼法院參考的重要案例之一,中概股今后恐怕難以再利用自身獨特的架構逃避責任。我們之所以持這種觀點,原因在于開曼法院近年來至少已經審判了兩起與股份回購請求權相關的案件,其中盛大游戲案作為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第一案更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解決這一問題和潛在風險的方案就在于戴爾私有化案。通過該案,中概股可以借鑒學習其中被法院和市場認可的操作方式,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今后逐漸參照美國私有化退市規(guī)則來嚴格要求自身。無論開曼法律是否逐漸完善私有化退市及股份回購請求權和相關配套規(guī)則,在其尚未形成完善的退市機制前中概股至少可以通過現有的成功案例獲得啟示,這正是本文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F832.51
本文編號:2697798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F832.51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翟浩;上市公司退市:理論分析和制度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吳銘;VIE結構的中概股回歸之路[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年
2 李波;在美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實證分析[D];重慶大學;2016年
3 郭健;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中控股股東信義義務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4 孫翠娟;美國存托憑證的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977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9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