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構投資者慣性交易與反轉交易行為研究
【圖文】:
在1997年以前,中國股票市場都是由個人投資者主導市場,并且因此造成市場的高度波動。鑒于此,證監(jiān)會在1997年n月14日著手頒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在2000年證監(jiān)會又提出超常規(guī)的培育與發(fā)展機構投資者,期望改善投資者隊伍的結構,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的持續(xù)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機構投資者迅速發(fā)展壯大,并已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證監(jiān)會公布的截至2010年12月‘,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大約為3.巧萬億,占流通市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12%增加到現在的70%。目前,全國共有基金管理公司63家,管理資產2.73萬億,其中公募基金554只、資產規(guī)模2.62萬億,社保委托資產6997億,企業(yè)年金1119億,特定客戶資產512億;基金托管銀行18家;基金銷售機構125家。然而在機構投資者大發(fā)展的同時,其在資本市場所應該體現的維護市場穩(wěn)定、促進金融業(yè)創(chuàng)新、優(yōu)化公司治理結構等積極作用是否得到發(fā)揮卻是值得深思的,與此同時人們發(fā)現機構投資者自身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機構投資者利用制度缺陷、甚至違規(guī)違法,從而中飽機構管理人的私人利益的行為常有發(fā)生。構投資者的負面影響一次又一次地給市場帶來負面沖擊,這對于原本就比較脆弱的中國資本市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位機構投資者的作用。
在1997年以前,中國股票市場都是由個人投資者主導市場,并且因此造成市場的高度波動。鑒于此,證監(jiān)會在1997年n月14日著手頒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在2000年證監(jiān)會又提出超常規(guī)的培育與發(fā)展機構投資者,期望改善投資者隊伍的結構,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的持續(xù)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機構投資者迅速發(fā)展壯大,并已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證監(jiān)會公布的截至2010年12月‘,,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大約為3.巧萬億,占流通市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12%增加到現在的70%。目前,全國共有基金管理公司63家,管理資產2.73萬億,其中公募基金554只、資產規(guī)模2.62萬億,社保委托資產6997億,企業(yè)年金1119億,特定客戶資產512億;基金托管銀行18家;基金銷售機構125家。然而在機構投資者大發(fā)展的同時,其在資本市場所應該體現的維護市場穩(wěn)定、促進金融業(yè)創(chuàng)新、優(yōu)化公司治理結構等積極作用是否得到發(fā)揮卻是值得深思的,與此同時人們發(fā)現機構投資者自身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機構投資者利用制度缺陷、甚至違規(guī)違法,從而中飽機構管理人的私人利益的行為常有發(fā)生。構投資者的負面影響一次又一次地給市場帶來負面沖擊,這對于原本就比較脆弱的中國資本市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位機構投資者的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832.51;F2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英杰;;論機構投資者的社會責任[J];中國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2 李映照;郭娟;;前十大股東中機構投資者持股對上市公司績效影響分析——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1年20期
3 李俊英;;論機構投資者由消極股東向積極股東的轉變[J];財會通訊;2011年20期
4 徐浩峰;朱松;羅妍;;信息與證券價格形成的交易過程:分析與展望[J];證券市場導報;2011年08期
5 王合喜;王琨;崔繼紅;;股票上市首日交易行為和監(jiān)管政策效應研究——來自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的數據[J];財會通訊;2011年21期
6 曹建新;龔練;;機構投資者持股與上市公司派現相關性研究[J];商業(yè)會計;2011年26期
7 王歌;;機構投資者套利限制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李善民;王媛媛;王彩萍;;機構投資者持股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1年07期
9 王洪;;我國有限合伙制股權投資基金的發(fā)展現狀及對策——以機構投資者為視角[J];管理現代化;2011年03期
10 吳佩飛;;論機構投資者對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影響——以交通銀行為例進行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1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海燕;孫健;;監(jiān)督或無為:異質機構投資者對代理成本的影響[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健;劉斌;;應計異象與機構投資者交易行為[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姚頤;劉志遠;;機構投資者可以成為大股東的制衡力量嗎?[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于李勝;王艷艷;楊麗彬;;投資者特征與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現象(PEAD)[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5 唐松蓮;袁春生;;投資者或投機者:從持股行為與公司業(yè)績關系看機構投資者治理角色[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6 尹哲;;積極股東主義、控制權安排與中小企業(yè)成長性——基于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伊志宏;李艷麗;江軒宇;;機構投資者具有監(jiān)督作用嗎——來自股權激勵宣告公司的證據[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8 黃興年;;國有企業(yè)集團建設中合格監(jiān)督制約主體條件的分析[A];第七屆國有經濟論壇“大型國有企業(yè)集團公司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金蓮花;張志花;;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來自滬市A股的經驗證據[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10 高雷;張杰;;控股股東、機構投資者與現金股利[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松;“股神”巨虧97%的啟示[N];上海證券報;2008年
2 記者 董科;機構投資者培育需要更多陽光雨露[N];期貨日報;2011年
3 陳露 周健 謝琳 張貽軍;基金非理性投資行為放大了股市波動[N];上海證券報;2010年
4 獨立財經撰稿人,著名作家 皮海洲;規(guī)范大宗交易行為面臨兩難選擇[N];經理日報;2008年
5 喬新生;全流通后機構投資者何去何從[N];中國保險報;2005年
6 本報副總編輯 杜躍進;促進機構投資者發(fā)展[N];中國證券報;2002年
7 記者 李中秋;“中國頭寸”海外巨虧難題待解[N];中國證券報;2005年
8 喬新生;全流通后機構投資者何去何從[N];上海證券報;2005年
9 銀河證券 田書華博士后;機構投資者不該靠天吃飯[N];證券時報;2004年
10 張書懷;機構投資者尚難不“靠天吃飯”[N];證券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世勇;制度約束、大股東代理與機構投資者持股選擇[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2 汪忠;基于機構投資者視角的目標公司治理評價及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劉杰文;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效率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趙利人;中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林文生;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機構投資者的行為與監(jiān)管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張清;機構投資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機制和績效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王磊;機構投資者、市場效率與市場穩(wěn)定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蔣露洲;機構投資者與股票市場之間的微觀機理分析[D];復旦大學;2003年
9 陳仲民;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結構[D];吉林大學;2005年
10 魏巍;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效率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丹丹;我國機構投資者基于盈余信息的交易行為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2 謝春洋;中國機構投資者慣性交易與反轉交易行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麗琳;機構投資者行為對證券市場穩(wěn)定性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4 孔順軍;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5 楊莎莉;機構投資者與股票收益時間可預測性[D];廈門大學;2008年
6 蔣茁;股利政策下A股市場信息交易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7 吳琳娜;機構投資者與金融期貨市場的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7年
8 周雅;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9 裴崇毅;機構投資者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張霞;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62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6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