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規(guī)模與激勵機制設計
本文選題:對沖基金 + 最優(yōu)規(guī)模; 參考:《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17年08期
【摘要】:文章根據(jù)委托代理理論,通過建立理論模型,討論了以基金經(jīng)理管理能力為依據(jù)的最優(yōu)契約及最優(yōu)激勵機制,并求解了基金最優(yōu)管理規(guī)模。結(jié)果表明,對于管理能力較低的基金經(jīng)理,用于支付基金經(jīng)理的管理費用應當是固定的。而對于具有較高管理能力的基金經(jīng)理而言,用于支付基金經(jīng)理的固定管理費用,激勵費用及基金經(jīng)理的個人財富之間的影響應該是消極的。模型表明基金的最優(yōu)管理規(guī)模應當是規(guī)模報酬遞減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timal contract and the optimal incentiv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fund manager, and solves the optimal management scale of the fu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fund manager with lower management ability, the management expenses should be fixed. For the fund manager with high management ability, the influence between the fixed management fee, incentive cost and personal wealth of the fund manager should be negative.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optimal management scale of the fund should be diminishing.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分類號】:F832.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永俊;對沖基金的運行、影響、監(jiān)管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宓卓;對沖基金的風險及其監(jiān)管[J];金融科學;2000年01期
3 沈雪來;探討對沖基金的監(jiān)管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技術經(jīng)濟;2002年07期
4 王雪青,尹志健;對沖基金與金融監(jiān)管[J];地質(zhì)技術經(jīng)濟管理;2003年01期
5 田源;;對沖基金:天使還是魔鬼?[J];中國證券期貨;2004年08期
6 趙慶明,甄路;對沖基金讓我輕輕地靠近你[J];時代經(jīng)貿(mào);2005年10期
7 劉擎;;對沖基金探路中國[J];經(jīng)濟;2006年03期
8 鐘加勇;;對沖基金“潛入”中國銀行?[J];商務周刊;2006年Z1期
9 張照華;;對沖基金探路中國[J];中國外資;2006年05期
10 楊育謀;;對沖基金試水中國[J];管理與財富;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蕭秉國;;美國和英國對沖基金監(jiān)管制度研究[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2 劉震;;對沖基金在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A];2011年第五屆中國期貨分析師論壇?痆C];2011年
3 陳楚鐘;朱羿錕;;外資銀行與對沖基金的監(jiān)管[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4 程崇禎;劉威;;如何看待美國對沖基金在世界經(jīng)濟中的地位和作用[A];美國新經(jīng)濟周期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張越艷;魏先華;;對沖基金復制技術及其在中國的可行性分析[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6 馬智飛;;資管產(chǎn)品的量化管理與對沖策略[A];第七屆中國期貨分析師論壇?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桂山;對沖基金卷土重來[N];中國證券報;2004年
2 本報實習記者 貝佳;對沖基金:臟老鼠變成了寵物鼠?[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陳天翔;對沖基金的光環(huán)消失在2004年[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4 記者 吳建;全球半數(shù)對沖基金面臨關閉[N];國際金融報;2002年
5 莫凡 孫琳;對沖基金進入監(jiān)管層視野[N];國際金融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王龍云;日本對沖基金開始大熱[N];經(jīng)濟參考報;2005年
7 記者 陶冶;對沖基金:繁榮背后危機四伏[N];金融時報;2005年
8 記者 陶冶;對沖基金:自我監(jiān)管是坦途[N];金融時報;2005年
9 ;亞洲對沖基金呈突破性增長[N];期貨日報;2004年
10 時巖;對沖基金開發(fā)新的賬戶模式[N];期貨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瑩;對沖基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2 王愛華;股票多/空型對沖基金定價模型修正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3 程翼;對沖基金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陳高翔;論對沖基金投機沖擊對國際經(jīng)濟關系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5年
5 田徑;對沖基金動作論[D];四川大學;2006年
6 伍軍;國際對沖基金的行業(yè)輪動投資:理論與實踐[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7 胡惠民;金融霸權(quán)背景下的對沖基金投機沖擊行為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8 陳志斌;對沖基金流動性風險的計量與應用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宗伯;論對沖基金監(jiān)管的法律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2 許志遠;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沖基金發(fā)展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3 劉瑞英;對沖基金監(jiān)管問題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0年
4 劉洋;美國對沖基金監(jiān)管制度研究及借鑒[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5 宋宇輝;對沖基金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6 朱濤濤;對沖基金中高水印、凸補償和投資組合選擇問題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5年
7 吳停停;帶高水印條款激勵機制的對沖基金動態(tài)模型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5年
8 劉軍;新媒體營銷[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9 王昊辰;我國對沖基金評級體系構(gòu)建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10 蔣煥程;技術進步對我國對沖基金投資管理的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407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94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