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分析
本文關鍵詞: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分析
【摘要】:保障性住房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是由國家提供給中低收入群體的一種政策性住房。我國自2004年提出保障性住房政策以來,到2010年大力發(fā)展至今,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但在供給上仍然存在問題,供需不平衡,空間規(guī)劃不合理,供給方式單一使得這項惠民政策大打折扣。長春市作為吉林省省會城市,屬于率先建設保障性住房城市之一,截止2015年末,其城鎮(zhèn)化率已達到50%,外來人口以及新就業(yè)大學生的大量增加,住房問題亟待解決,隨著城鎮(zhèn)化的進一步建設,新增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長春市為例從三個方面分析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1)供給量。選取長春市城鎮(zhèn)人口總數的40%作為被保障人群,人均住宅面積的60%作為保障性住房人均供給面積,建立灰色預測GM(1,1)模型,對長春市未來5年(2016-2020年)新增保障性住房的供給量進行預測。(2)空間規(guī)劃。選取地價以及出行成本,交通可達性,城市結構發(fā)展三個影響因素分析,提出未來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空間規(guī)劃建議。(3)供給方式。在長春市現有保障性住房供給方式基礎上,分析多種供給方式的可行性與必要性,提出未來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以政府團購、新建、租賃三種供給方式的合理供給建議。
【關鍵詞】:保障性住房 供給 規(guī)劃 長春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99.23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緒論10-16
-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10-12
- 1.1.1 選題背景10-12
- 1.1.2 選題意義12
-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12-14
- 1.2.1 國內研究綜述12-13
- 1.2.2 國外研究綜述13-14
- 1.3 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14-16
- 1.3.1 主要研究方法14-15
- 1.3.2 主要研究內容15-16
- 第2章 保障性住房供給概述16-25
- 2.1 保障性住房相關概念16-17
- 2.1.1 保障性住房的分類16-17
- 2.1.2 保障性住房的特征17
- 2.2 保障性住房供給的理論基礎17-24
- 2.2.1 住房過濾理論及住房過濾模型17-19
- 2.2.2 住宅區(qū)位理論19-22
- 2.2.3 地租地價理論22-24
- 2.3 本章小結24-25
- 第3章 長春市保障性住房供給現狀25-31
- 3.1 長春市保障性住房的發(fā)展25-26
- 3.2 長春市保障性住房供給情況26-29
- 3.2.1 建設規(guī)模26-27
- 3.2.2 地理位置27-29
- 3.2.3 供給方式29
- 3.3 長春市保障性住房供給存在的問題29-30
- 3.4 本章小結30-31
- 第4章 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分析31-39
- 4.1 供給房源分析31-34
- 4.1.1 新建型31-32
- 4.1.2 團購型32
- 4.1.3 租賃型32-34
- 4.2 供給影響因素分析34-38
- 4.2.1 需求量34-35
- 4.2.2 空間規(guī)劃35-37
- 4.2.3 供給方式37-38
- 4.3 本章小結38-39
- 第5章 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建議39-57
- 5.1 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量預測39-46
- 5.1.1 GM(1,,1)灰色預測模型39-41
- 5.1.2 供給量影響因素關聯度分析41-43
- 5.1.3 供給量預測43-46
- 5.2 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空間規(guī)劃46-52
- 5.2.1 長春市保障性住房分布現狀47-48
- 5.2.2 長春市保障性住房空間規(guī)劃對策48-49
- 5.2.3 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空間規(guī)劃建議49-52
- 5.3 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方式52-56
- 5.3.1 長春市住房市場現狀52-54
- 5.3.2 長春市保障性住房供給方式54-55
- 5.3.3 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方式建議55-56
- 5.4 本章小結56-57
- 結論57-58
- 參考文獻58-6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2-63
- 致謝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管新帥;種若利;;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方式與選擇[J];發(fā)展;2006年09期
2 付靜;;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及其選擇[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10年01期
3 張延青;;淺析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發(fā)展趨勢[J];現代交際;2014年01期
4 趙奉軍;論公共產品供給方式的變革[J];中國發(fā)展;2003年04期
5 林耘;;論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選擇[J];理論導刊;2007年05期
6 趙子建;;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研究述評[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1期
7 牛寒松;;芻議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與供給方式[J];網絡財富;2010年14期
8 董明濤;孫鈺;;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方式的選擇路徑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李錦偉;;明清時期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方式初探——以江西吉安府為例[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丁元竹;丁瀟瀟;;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國際視角[J];開放導報;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林耘;;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選擇[A];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公共服務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文;張潤麗;;地質產品及其供給方式分析[A];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青年分會2006年學術交流論文匯編[C];2006年
3 袁新民;董水生;;基于辯證法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協(xié)同治理研究[A];2009中國·廊坊基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京津廊一體化研究——廊坊市域經濟發(fā)展與京津廊經濟一體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胡德鋅;;目前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問題及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王義;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方式的重大轉變[N];青島日報;2006年
2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 丁元竹;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十大對策[N];中國經濟時報;2013年
3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 樊繼達;探索公共產品供給方式的多樣化[N];新華日報;2009年
4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 丁元竹;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國際視角[N];中國經濟時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孔華;改善供給方式 完善保障體系[N];廣東建設報;2010年
6 韓麗娟;我市能源供給方式逐步改善[N];通遼日報;2007年
7 記者 梁敏;全國開展養(yǎng)老服務業(yè)綜合改革試點工作[N];上海證券報;2014年
8 本報記者 朱洪升 通訊員 李玉林 王海紅;山東:政府將向社會購買316項公共服務[N];聯合日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美香;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2 邢召鑫;城市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合作供給方式研究[D];貴州大學;2016年
3 李雪;長春市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給分析[D];吉林建筑大學;2016年
4 劉惟馨;我國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有效性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金璐;中英養(yǎng)老服務供給方式比較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6 史蕾;流動公共服務:內蒙古地區(qū)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7 馬寒玉;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嬗變與重塑[D];鄭州大學;2012年
8 辛騰飛;廣州地鐵供給方式研究[D];暨南大學;2013年
9 張赫;長春市廉租房“按份共有”供給方式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10 董靜芳;河北省農村信息服務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53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95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