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5-20 05:21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世界各國均將能源生產、消耗,提升到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高度。對中國而言,GDP的增長離不開化石能源的支撐,即不可再生能源的高強度消耗,特別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可再生能源對經濟發(fā)展的束縛日益突顯。一方面,來自于經濟增長和能源強度的沖擊,使得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壓力逐年增大,供需缺口日漸放大,加之獲取國外資源受多方遏制,致使中國不可再生能源安全危機日益嚴重;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各項由能源消耗特別是煤炭燃燒所排放的污染物數(shù)量已遠超世界平均水平,但化石能源對中國工業(yè)化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這就將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環(huán)境影響、經濟發(fā)展三者限于兩難局面;此外,在終端利用領域,單位不可再生能源投入獲取的經濟價值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加速時期,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主體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是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力量,由此可見,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那么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壓力逐年增加、供需缺口日漸放大的驅動因素是什么呢?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究竟如何測算?...
【文章頁數(shù)】:16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選題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目標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目標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術路線
1.5 主要創(chuàng)新點
2 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述評
2.1 理論基礎
2.1.1 不可再生能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
2.1.2 資源效率與代際公平
2.1.3 能源-經濟-環(huán)境系統(tǒng)理論
2.1.4 綠色經濟與低碳經濟理論
2.1.5 資源效率的全過程管理
2.2 相關研究述評
2.2.1 研究現(xiàn)狀的總體文獻梳理
2.2.2 不可再生能源的范疇界定
2.2.3 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概念
2.2.4 效率的評價與測算
2.2.5 效率的變動與差異
2.2.6 效率的影響因素
2.2.7 效率的改進與提升
3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形勢及壓力分析
3.1 發(fā)展形勢分析
3.1.1 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狀況
3.1.2 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構成狀況
3.2 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壓力分析
3.2.1 壓力模型
3.2.2 壓力的驅動因素分解
3.2.3 壓力界域預測
3.3 本章小結
4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測算及分析
4.1 測算方法及模型
4.1.1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法
4.1.2 測算模型的概念框架
4.1.3 測算模型簇
4.2 測算指標體系
4.2.1 投入指標
4.2.2 產出指標
4.3 基于國家層面的時間序列實證分析
4.3.1 原始數(shù)據(jù)及預處理
4.3.2 測算結果分析
4.3.3 效率交互影響的存在——基于脈沖響應函數(shù)的解釋
4.4 基于省域層面的面板數(shù)據(jù)實證分析
4.4.1 原始數(shù)據(jù)及預處理
4.4.2 測算結果分析
4.4.3 效率交互影響的存在——基于stata面板脈沖的解釋
4.4.4 區(qū)域資源詛咒的存在——基于效率分布的解釋
4.5 本章小結
5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的均衡與收斂分析
5.1 效率波動與差異的存在
5.2 國家層面上效率波動的均衡分析
5.2.1 均衡檢驗的計量模型
5.2.2 檢驗結果及分析
5.3 省域層面上效率差異的收斂分析
5.3.1 收斂性檢驗模型
5.3.2 絕對α收斂檢驗及分析
5.3.3 絕對β收斂檢驗及分析
5.3.4 條件β收斂檢驗及分析
5.4 本章小結
6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6.1 相關文獻回顧
6.2 關鍵影響因素的識別
6.2.1 多層次灰色感知評價法
6.2.2 調研問卷設計與收集
6.2.3 計算處理與結果分析
6.3 關鍵影響因素的模型驗證
6.3.1 關鍵影響因素的邏輯假設
6.3.2 國家層面上關鍵影響因素的模型驗證
6.3.3 省域層面上關鍵影響因素的模型驗證
6.4 本章小結
7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提升的對策措施
7.1 構建效率提升網絡平臺
7.1.1 技術創(chuàng)新網絡平臺
7.1.2 政策干預網絡平臺
7.1.3 行為意愿網絡平臺
7.1.4 物質交換網絡平臺
7.2 形成能效提升共生體
7.2.1 國家戰(zhàn)略層面
7.2.2 省域規(guī)劃層面
7.2.3 終端利用層面
7.2.4 公眾認知層面
7.3 持續(xù)進行能力建設
8 結論與展望
8.1 研究結論
8.2 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科研項目及科研成果
致謝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4046912
【文章頁數(shù)】:16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選題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目標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目標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術路線
1.5 主要創(chuàng)新點
2 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述評
2.1 理論基礎
2.1.1 不可再生能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
2.1.2 資源效率與代際公平
2.1.3 能源-經濟-環(huán)境系統(tǒng)理論
2.1.4 綠色經濟與低碳經濟理論
2.1.5 資源效率的全過程管理
2.2 相關研究述評
2.2.1 研究現(xiàn)狀的總體文獻梳理
2.2.2 不可再生能源的范疇界定
2.2.3 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概念
2.2.4 效率的評價與測算
2.2.5 效率的變動與差異
2.2.6 效率的影響因素
2.2.7 效率的改進與提升
3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形勢及壓力分析
3.1 發(fā)展形勢分析
3.1.1 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狀況
3.1.2 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構成狀況
3.2 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壓力分析
3.2.1 壓力模型
3.2.2 壓力的驅動因素分解
3.2.3 壓力界域預測
3.3 本章小結
4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測算及分析
4.1 測算方法及模型
4.1.1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法
4.1.2 測算模型的概念框架
4.1.3 測算模型簇
4.2 測算指標體系
4.2.1 投入指標
4.2.2 產出指標
4.3 基于國家層面的時間序列實證分析
4.3.1 原始數(shù)據(jù)及預處理
4.3.2 測算結果分析
4.3.3 效率交互影響的存在——基于脈沖響應函數(shù)的解釋
4.4 基于省域層面的面板數(shù)據(jù)實證分析
4.4.1 原始數(shù)據(jù)及預處理
4.4.2 測算結果分析
4.4.3 效率交互影響的存在——基于stata面板脈沖的解釋
4.4.4 區(qū)域資源詛咒的存在——基于效率分布的解釋
4.5 本章小結
5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的均衡與收斂分析
5.1 效率波動與差異的存在
5.2 國家層面上效率波動的均衡分析
5.2.1 均衡檢驗的計量模型
5.2.2 檢驗結果及分析
5.3 省域層面上效率差異的收斂分析
5.3.1 收斂性檢驗模型
5.3.2 絕對α收斂檢驗及分析
5.3.3 絕對β收斂檢驗及分析
5.3.4 條件β收斂檢驗及分析
5.4 本章小結
6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6.1 相關文獻回顧
6.2 關鍵影響因素的識別
6.2.1 多層次灰色感知評價法
6.2.2 調研問卷設計與收集
6.2.3 計算處理與結果分析
6.3 關鍵影響因素的模型驗證
6.3.1 關鍵影響因素的邏輯假設
6.3.2 國家層面上關鍵影響因素的模型驗證
6.3.3 省域層面上關鍵影響因素的模型驗證
6.4 本章小結
7 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提升的對策措施
7.1 構建效率提升網絡平臺
7.1.1 技術創(chuàng)新網絡平臺
7.1.2 政策干預網絡平臺
7.1.3 行為意愿網絡平臺
7.1.4 物質交換網絡平臺
7.2 形成能效提升共生體
7.2.1 國家戰(zhàn)略層面
7.2.2 省域規(guī)劃層面
7.2.3 終端利用層面
7.2.4 公眾認知層面
7.3 持續(xù)進行能力建設
8 結論與展望
8.1 研究結論
8.2 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科研項目及科研成果
致謝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40469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0469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