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性勞動力與崗位的匹配研究:基于納什均衡對我國失業(yè)與用工荒問題的解讀
本文選題:異質性勞動力 + 崗位空缺。 參考:《管理工程學報》2016年02期
【摘要】:本文對DMP模型進行拓展,利用動態(tài)規(guī)劃和納什博弈研究兩個分割的勞動力市場的均衡失業(yè)流,并通過教育成本內生化使勞動力在市場之間流動。結論認為,由于教育成本和預期收入不同,在當前的人力資本結構和經濟結構下異質性勞動力失業(yè)的風險有所不同。若勞動者討價還價的能力較低,高學歷勞動力失業(yè)的風險低于低學歷勞動力,社會可能出現普遍性失業(yè);若勞動者博弈能力較高,高學歷勞動力失業(yè)的風險高,社會出現"技工荒"。并且高校畢業(yè)生的擴大可能導致高學歷的失業(yè)問題擴大。這正是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困境,反映了我國經濟發(fā)展結構和勞動力技能結構之間的矛盾。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DMP model, use dynamic programming and Nash game to study the 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flow in two separate labor markets, and make the labor flow between the markets through the endogenous biochemistry of educational cos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isk of heterogeneous labor unemployment is different under the current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education cost and expected income. If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the laborer is low, the risk of the unemployment of the highly educated labor forc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w-educated labor force, the society may have universal unemployment; if the laborer has a higher ability to play games, the risk of the unemployment of the highly educated labor force is high. There is a shortage of craftsmen in society. And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may lead to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is the dilemma of China's labor market, which reflec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labor skills.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基金】:2013年教育部重大攻關資助項目(13jzd023)
【分類號】:F24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揭秘中國用工荒[J];甘肅金融;2010年02期
2 ;“用工荒”再現東南沿海 人口紅利時代即將終結?[J];光彩;2010年03期
3 笑蜀;;用工荒警示國家投入須即刻轉向[J];決策探索(上半月);2010年03期
4 陳桂宏;;淺談國內“用工荒”產生的原因及對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3期
5 許永江;;破解“用工荒”[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0年05期
6 古峰;;破解用工荒難題 走出低成本經營誤區(qū)[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0年04期
7 趙靈敏;;用工荒,一個時代的終結[J];南風窗;2010年08期
8 本刊編輯部;趙靈敏;;用工荒,轉型中國的節(jié)點[J];南風窗;2010年08期
9 趙俊明;;“用工荒”,何須慌[J];金融經濟;2010年07期
10 佚名;;“用工荒”背后的新訴求[J];政府法制;2010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巧巧;;“用工荒”現象的成因和背后的機遇[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專刊2)[C];2011年
2 徐世明;;談“用工荒”的多元因素與解決途徑[A];科學發(fā)展觀與勞動保障問題研究[C];2005年
3 李華榮;;為何又鬧“用工荒”[A];2009全國農村改革與發(fā)展座談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康勁;蘭州服務業(yè)出現新一輪“用工荒”[N];工人日報;2007年
2 張超柱;市區(qū)服務業(yè)遭遇年終“用工荒”[N];嘉興日報;2006年
3 任建黨;工商業(yè)界“用工荒”當引起關注[N];開封日報;2006年
4 余建文;個私小企業(yè)年關遭遇“用工荒”[N];寧波日報;2007年
5 記者 何超群;“用工荒”調查[N];紹興日報;2007年
6 薛飛;破解“用工荒”還得靠科技[N];威海日報;2007年
7 劉兵;新疆部分農區(qū)出現“用工荒”[N];西部時報;2006年
8 姜鵬飛;縫機中小企業(yè)用工荒漸顯[N];中國服飾報;2007年
9 王海平;我市制衣業(yè)出現用工荒[N];安陽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張慧麗;京城服務業(yè)出現“用工荒”[N];市場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培鋒;諸城市“用工荒”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2 王敏;當前城市用工荒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3 李紅敏;萊州經濟開發(fā)區(qū)“用工荒”問題探析[D];山東大學;2012年
4 李敏;協同治理視閾下非公企業(yè)“用工荒”破解之道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玲瑞;我國企業(yè)“用工荒”問題的成因分析和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闞雙雙;“用工荒”與“農民荒”背景下的新時期農民就業(yè)研究[D];云南農業(yè)大學;2013年
7 藍琦;浙江省制造業(yè)“用工荒”原因的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4年
8 李浩;武漢市“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9 羅迎;大學擴招對用工荒、就業(yè)難的影響分析與實證[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包蓓蓓;江蘇省紡織服裝行業(yè)“用工荒”的影響因素分析[D];江蘇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854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8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