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服務業(yè)跨國投資福利協同效應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美服務業(yè)跨國投資福利協同效應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美服務業(yè) 跨國投資 福利協同效應 經濟轉型
【摘要】:一國服務業(yè)的發(fā)達程度體現了一國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也成為衡量國力的標志,我國服務業(yè)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該文認為,經濟結構失衡是中美服務貿易長期逆差的原因,也是中國貨幣超發(fā)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不當的引資政策導致美國FDI在我國投資不平衡,這又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福利。該文通過統計分析和案例分析,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不同的視角分別研究中美服務業(yè)跨國投資的福利協同效應,結果也證實了現階段進入我國服務業(yè)的美國FDI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不大,在某些行業(yè)甚至還出現了負效應。在此基礎上,作者就我國政府和企業(yè)如何合理利用美國服務業(yè)FDI、加快我國經濟轉型提供思路和對策建議。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 中美服務業(yè) 跨國投資 福利協同效應 經濟轉型
【分類號】:F719;F832.6
【正文快照】: 一、引 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三十多年的時間里從一個農業(yè)國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成就矚目。但近年來,我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的經濟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資源短缺、土地和勞動力價格上漲、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原來在制造業(yè)方面的成本優(yōu)勢已漸漸失去;我國制造業(yè)的質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秀清;合資的動機和利益:協同效應的解釋[J];商業(yè)研究;2004年22期
2 葉宏偉;發(fā)揮協同效應 提升公司競爭優(yōu)勢[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馬冬菊;劉軒宇;;基于協同效應視角對資本運營與企業(yè)價值關系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年06期
4 葉大軍;張霜;;資源協同效應與戰(zhàn)略聯盟穩(wěn)定性[J];經營與管理;2010年12期
5 易文燕;田亮;;公司收購后的信息共享協同效應貢獻模型構建[J];電子商務;2013年08期
6 劉歡;石油與石化兩大集團公司如何發(fā)揮協同效應[J];現代化工;1999年03期
7 李忱,李穎明;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中的協同效應分析[J];中外管理導報;2002年02期
8 王琛,簡韌;企業(yè)如何獲得協同效應[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王琛,趙英軍,劉濤;協同效應及其獲取的方式與途徑[J];學術交流;2004年10期
10 張寶生;;要注重組織與個體的系統協同效應[J];中國石油企業(yè);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陳敬武;李進;杜宏巍;;知識共享的協同效應[A];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韻江;;企業(yè)集團的價值創(chuàng)造與戰(zhàn)略改進——基于協同效應的視角[A];首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石海瑞;孫國強;;網絡組織負效應的實證分析[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閆華紅;曹萌萌;;上市公司并購協同效應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譚開明;魏世紅;;軍民融合式發(fā)展的協同效應分析及實現路徑[A];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第123場——2011國防科技工業(yè)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馮博;樊治平;李文立;;基于協同效應的知識創(chuàng)新團隊伙伴選擇方法[A];系統工程與和諧管理——第十屆全國青年系統科學與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陳光需;趙云;方曉亮;傅鋼;鄭南峰;;貴金屬納米催化劑的表界面協同效應[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4分會:納米催化[C];2014年
8 史佩京;于鶴龍;許一;徐濱士;;礦物粉體潤滑油添加劑與不同表面涂層/鍍層的摩擦協同效應研究[A];第八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會議暨第三屆青年表面工程學術論壇論文集(四)[C];2010年
9 王正武;李干佐;;混合表面活性劑協同效應理論的進一步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華寶證券研究所所長 李國旺;投資要關注“協同效應”[N];中國證券報;2010年
2 記者 曾雯璐;強化協同效應 券商跨部門合作逐漸密切[N];上海證券報;2013年
3 本報首席記者 楊軍 記者 王司東 柴雙;“輸血+造血”的協同效應[N];雙鴨山日報;2014年
4 楊軍 朱春艷 王司東 本報記者 王鑫彪;“輸血+造血”的“協同效應”[N];黑龍江經濟報;2014年
5 記者 林建偉 通訊員 郭紅艷;協同效應助力企業(yè)中介雙贏[N];湖北日報;2013年
6 記者 田立民 黃世瑾;白電業(yè)務發(fā)展勢頭良好 四川長虹協同效應顯著[N];上海證券報;2013年
7 陸文軍;地鐵“跨界”互通凸顯協同效應[N];國際商報;2013年
8 劉紅霞;論商標購并的協同效應[N];中國工商報;2003年
9 記者 姚,
本文編號:913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fwjj/91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