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安全感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工作不安全感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同時社會經濟的快速變革也導致人們的工作不安全感不斷上升。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的很多企業(yè)開始注重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由此導致員工之間的關系隨著工作數(shù)量和工作質量的變化而變得日益緊張。員工工作不安全感的產生和增加會使得員工輸出一系列對組織不利的行為,組織為加強對員工的控制反過來又會增加員工的強制性公民行為。組織公民行為的減少和強制性公民行為的增加都會極大的降低組織的運行效率,組織運行效率的下降又會反過來增加員工的工作數(shù)量和工作質量的不安全感,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導致員工和組織都無法獲得預期的效用。對于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在當下的西方學術界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fā)展。而在我國對于這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完善,對于工作不安全感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的研究也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因此,本文聚焦于工作不安全感與組織公民行為以及強制性公民行為的關系的實證考察,以期尋求工作不安全感和組織公民行為以及強制性公民行為的合理平衡點。本文通過五章的內容來集中研究了工作不安全感與組織公民行為以及強制性公民行為的關系,還進一步考察了員工的自我感知可雇傭性以及組織支持感這兩者對組織公民行為的調節(jié)作用。本文選取浙江省和福建省涉及醫(yī)藥、工業(yè)制造、服務業(yè)、房地產等行業(yè)的六家企業(yè)的管理者和員工作為調查對象,運用管理者—員工配對樣本(Dyad)的方法,發(fā)放69名領導及其234名直接下屬的相關問卷進行調查,并借助軟件SPSS19.0,通過信度、效度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得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結論。本文得出結論主要包括:首先,員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對于組織公民行為具有負向影響作用,對強制性公民行為具有正向影響作用;其次,員工的自我感知的可雇傭性對員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對組織公民行為的負向影響具有負向調節(jié)作用;再次,組織支持感對員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對組織公民行為的負向影響具有負向調節(jié)作用。因此,企業(yè)可以通過合理的增強組織對員工工作的支持,以及增強員工自我感知的可雇傭性,從而促進員工工作不安全感的降低,增加員工組織公民行為的輸出減少強制性公民行為的輸出,從而促進企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工作不安全感 組織公民行為 自我感知的可雇用性 組織支持感
【學位授予單位】:華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72.9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緒論10-16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10-11
- 1.1.1 研究的背景10
- 1.1.2 選題的意義10-11
- 1.2 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11-13
- 1.2.1 研究方法11
- 1.2.2 論文的基本框架11-13
- 1.3 論文創(chuàng)新點與難點13-16
- 1.3.1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13-14
- 1.3.2 論文的難點14-16
- 第2章 理論依據(jù)16-32
- 2.1 工作不安全感16-19
- 2.1.1 工作不安全感的產生16
- 2.1.2 工作不安全感的內涵16-19
- 2.1.3 工作不安全感的測量19
- 2.2 組織公民行為19-22
- 2.2.1 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19-21
- 2.2.2 組織公民行為的維度21-22
- 2.2.3 組織公民行為的測量22
- 2.3 強制性公民行為22-24
- 2.3.1 強制性公民行為的概念22-23
- 2.3.2 強制性公民行為的測量23-24
- 2.4 工作不安全感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24-29
- 2.4.1 工作不安全感的組織模型分析24-25
- 2.4.2 社會交換理論的產生25-26
- 2.4.3 社會交換模型的應用26-28
- 2.4.4 理性選擇理論28
- 2.4.5 理性評價理論的應用28-29
- 2.5 自我感知的可雇傭性29-30
- 2.5.1 自我感知可雇傭性概念的提出29
- 2.5.2 自我感知可雇傭性的度量29-30
- 2.6 組織支持感30-32
- 第3章 研究方法32-36
- 3.1 模型構建與假設的提出32-33
- 3.1.1 模型構建32
- 3.1.2 假設提出32-33
- 3.2 樣本選取33-34
- 3.3 測量工具34-36
- 3.3.1 問卷設計及量表來源34-35
- 3.3.2 資料分析方法35-36
- 第4章 數(shù)據(jù)檢驗與分析36-56
- 4.1 量表分析36-42
- 4.1.1 信度分析36
- 4.1.2 效度分析36-41
- 4.1.3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41-42
- 4.2 相關性分析42-45
- 4.3 回歸分析45-56
- 4.3.1 工作不安全感與組織公民行為的回歸分析45-52
- 4.3.2 工作不安全感與強制性公民行為的回歸分析52-53
- 4.3.3 假設檢驗53-56
- 第5章 研究結論與管理啟示56-60
- 5.1 本文得到的結論56-57
- 5.2 對于實際工作的啟發(fā)與應用57-58
- 5.3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58-60
- 參考文獻60-64
- 致謝64-66
- 附錄A66-68
- 附錄B68-72
- 個人簡歷7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志;李業(yè)川;;工作不安全感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08年02期
2 ;不安全感需要深層的思想[J];世界知識;2008年20期
3 劉洋;李業(yè)川;;員工工作不安全感的應對策略[J];人才資源開發(fā);2009年04期
4 朱艷欽;;員工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年09期
5 解飛;;工作不安全感及其產生和干預[J];中外企業(yè)家;2010年02期
6 陳斯燕;;大學生生涯不安全感的調查研究[J];現(xiàn)代商業(yè);2010年33期
7 姜婷婷;陳建成;;工作不安全感影響研究綜述[J];人力資源管理;2011年07期
8 王萌;許百華;;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人類工效學;2011年02期
9 袁登華;楊雙;肖玫;;品牌不安全感的危害機制與化解策略[J];心理科學進展;2012年09期
10 李冰峰;;員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影響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年3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學軍;陳斯燕;;大學生職業(yè)不安全感的實證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馮冬冬;王海江;陸昌勤;;工作不安全感與員工績效、身心緊張的關系:可雇用性的調節(jié)作用[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3 胡三Z
本文編號:508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50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