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教育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教育的研究
【摘要】:在通信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推動下,MOOC慕課和傳統(tǒng)教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已成為高職教育研究熱點。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效率下滑,學生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師生角色定位不準。本文利用"學習金字塔"理論依據(jù),設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重點研究混合教學模式、教師角色轉變和考核評價體系。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MOOC 混合教學模式 教師角色 考核評價
【基金】:2015年江蘇省通信技術品牌專業(yè)項目編號(PPZY2015A092) 2015年江蘇省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課題(2015-R-43990) 2015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軍地聯(lián)合定向培養(yǎng)直招士官機制研究”(2015JSJG382)
【分類號】:G434;G712
【正文快照】: 一、前言近年來,我國職業(yè)教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促進就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1。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產業(yè)逐步轉型升級,尤其是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之后,在推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過程中,社會對教育改革提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邢大立;在化學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哲學素質[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2 牛晚揚;實踐教學的科學管理與實施[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海向梅;略論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的界定和評價[J];社科縱橫;2000年05期
4 曹伴好;以創(chuàng)造態(tài)度對待教學[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11期
5 高振林;談教學效果的回顧[J];職業(yè)技能培訓教學;2000年08期
6 李妍;呂士杰;張巍;王麗華;;教學效果反饋對青年教員搞好教學的重要性[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0年04期
7 夏駿;教學信息的隱性損失[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馬鳳龍;教學藝術的特征及功能[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9 肖新玲;開展實踐教學的有效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10 金春蘭;對教學模式的研究(一)[J];黑龍江教育;2001年Z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仁愛;;結合視障學生特點搞好推拿課教學[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2 魏紅;申繼亮;;高校教師有效教學的特征分析[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3 任偉;馬進;;有效教學:案例與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4 王順輝;鄒潔;;淺談高校交互式教育教學的研究與應用[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5 劉曉輝;單巖;;交互性教學模式在護理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的實踐研究[A];2013年河南省護理專業(yè)成長與職業(yè)環(huán)境規(guī)劃研討班論文集[C];2013年
6 陳志華;;“教學化”及其三種境界[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C];2013年
7 姜紅;;論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A];全面小康:發(fā)展與公平——第六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12年
8 李佃文;;讓多媒體教學設備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淺談農村多媒體教學[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9 王鵬;;淺談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10 李玉梅;;上好一堂政治課[A];2013年3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樟樹市臨江初中 楊少龍;重視例題教學 提高教學效果[N];宜春日報;2010年
2 江蘇省濱?h八灘中學 徐海艷;生物教學中應注意“度”的把握[N];學知報;2010年
3 本報通訊員 鮑豐彩 周煒 本報記者 葉輝;解讀浙江大學“教學優(yōu)先”新政[N];光明日報;2011年
4 凱里市旁海中學 潘昌敏;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N];貴州民族報;2013年
5 劉新奇;新教師如何克服組織教材能力低的障礙[N];中國教師報;2003年
6 敢 峰;閱讀《中學寫作教學新探》[N];中國教師報;2005年
7 呂森林;多媒體教學 從重效應走向重效果[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8 勉縣二中 成顯軍;教師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N];安康日報;2007年
9 渤海大學高職學院 汪洪斌;反串教學非利弊之爭[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王升 趙雙玉;教學藝術使教師職業(yè)更加美麗[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良田;語篇交際原理與語文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周仕東;科學哲學視野下的科學探究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春新;《漢俄教學字典》:理論構建與編纂實踐總結[D];黑龍江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青;語文學科中“屬對”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李華;插圖在延吉市北山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D];延邊大學;2015年
3 李銀實;高中概率與統(tǒng)計的教學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4 鐘庭;幼兒園嬰班繪本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娟;榆林市第一中學語文“271”教學模式現(xiàn)狀調g敕治鯷D];延邊大學;2015年
6 熊輝;湖北省獨立學院籃球課程改革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7 高蒙;技術促進農村教學點開齊開好課的教學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蔡莎莎;從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顯、隱性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9 任慧;中小學IWBS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10 隋嬌;孫永河語文教學風格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教育的研究
,
本文編號:5117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51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