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對江西省中等專業(yè)學校校園暴力情況調查的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20:30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著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富強。近年來,我國的校園暴力呈日益上升趨勢,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如何有效的控制校園暴力,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本文結合對江西省中等專業(yè)學校的調查,認為校園暴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結構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既有屬于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環(huán)境中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首先,校園暴力與青少年特有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征緊密相關,這是導致校園暴力產(chǎn)生的內(nèi)因。其次,家庭因素是產(chǎn)生校園暴力的重要因素。再次,作為社會化重要場所的學校也是產(chǎn)生校園暴力的重要因素。最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產(chǎn)生校園暴力的重要因素。這些是導致校園暴力產(chǎn)生的外因。 剖析原因是為了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對策。由于產(chǎn)生校園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控制校園暴力的措施將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參與,運用多種手段,實行綜合控制。通過分析,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措施。第一、校園暴力的家庭預防。第二、校園暴力的學生預防。第三、校園暴力的學校預防。第四、校園暴力的社會預防。 總之,只有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齊心協(xié)力,全社會共同參與...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美國對校園暴力的研究
1.2.2 德國對校園暴力的研究
1.2.3 我國對校園暴力的研究
1.3 校園暴力的概念
1.3.1 校園暴力的界定
1.3.2 對暴力的理解
1.3.3 研究范圍
第二章 校園暴力的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方法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2.1 被試學生對校園暴力行為發(fā)生的原因的認知
2.2.2 被試學生對減少校園暴力措施的認知
2.3 討論和結論
第三章 校園暴力產(chǎn)生的原因
3.1 家庭方面的原因
3.1.1 家庭結構
3.1.2 家長素質
3.1.3 家庭教育
3.2 學生方面的原因
3.2.1 攻擊性是校園暴力的溫床
3.2.2 挫折感是校園暴力的導火索
3.2.3 盲目模仿是校園暴力的催化劑
3.3 學校方面的原因
3.3.1 學校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措施不到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
3.3.2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
3.3.3 管理不善,學校不能形成良好的校風
3.4 社會方面的原因
3.4.1 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
3.4.2 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
3.4.3 網(wǎng)絡不良文化的影響
3.4.4 不良社區(qū)環(huán)境的影響
第四章 校園暴力的預防和控制
4.1 校園暴力的家庭預防
4.1.1 家長重視與子女溝通和交流
4.1.2 提高自身素質,形成示范作用
4.1.3 倡導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長家教水平
4.1.4 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4.2 校園暴力的學生預防
4.2.1 學會自制
4.2.2 增強挫折容忍力
4.2.3 學會同情和內(nèi)疚
4.2.4 加強法制意識,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4.3 校園暴力的學校預防
4.3.1 貫徹落實《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強化德育教育
4.3.2 轉變教育態(tài)度,提倡文明教學
4.3.3 加強學校管理,完善各種制度
4.3.4 開展法制教育,防患于未然
4.3.5 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指導
4.4 校園暴力的社會預防
4.4.1 保持良好的社會治安局面,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障社會環(huán)境
4.4.2 凈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青少年活動場所建設
4.4.3 整頓文化娛樂場所,遏制暴力文化傳播
4.4.4 加強社區(qū)建設
4.4.5 重視各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工作,開展志愿活動,調動社會力量預防校園暴力
結束語
引文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校園暴力行為探析[J]. 何江軍,張慶林. 社會心理科學. 2006(01)
[2]從校園暴力的凸顯探析教育的缺失[J]. 張麗佳.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5(04)
[3]校園暴力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 王超,馬迎華.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5(11)
[4]中小學師生的校園暴力內(nèi)隱觀研究[J]. 楊宏飛,葉映華. 應用心理學. 2005(03)
[5]美國公立學校暴力及其對策研究[J]. 宋雁慧. 比較教育研究. 2005(02)
[6]暴力文化誘發(fā)校園暴力[J]. 聶建江,張澤遠. 瞭望新聞周刊. 2004(47)
[7]情感教育與校園暴力事件防治[J]. 陽榮威. 思想·理論·教育. 2004(Z1)
[8]校園暴力[J]. 新馨. 國外社會科學. 2004(03)
[9]聚焦校園暴力[J]. 劉冬梅,馬兵.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04(01)
[10]從校園暴力看德育改革的迫切性[J]. 彭端生. 學習導報. 2004(01)
本文編號:3505809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美國對校園暴力的研究
1.2.2 德國對校園暴力的研究
1.2.3 我國對校園暴力的研究
1.3 校園暴力的概念
1.3.1 校園暴力的界定
1.3.2 對暴力的理解
1.3.3 研究范圍
第二章 校園暴力的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方法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2.1 被試學生對校園暴力行為發(fā)生的原因的認知
2.2.2 被試學生對減少校園暴力措施的認知
2.3 討論和結論
第三章 校園暴力產(chǎn)生的原因
3.1 家庭方面的原因
3.1.1 家庭結構
3.1.2 家長素質
3.1.3 家庭教育
3.2 學生方面的原因
3.2.1 攻擊性是校園暴力的溫床
3.2.2 挫折感是校園暴力的導火索
3.2.3 盲目模仿是校園暴力的催化劑
3.3 學校方面的原因
3.3.1 學校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措施不到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
3.3.2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
3.3.3 管理不善,學校不能形成良好的校風
3.4 社會方面的原因
3.4.1 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
3.4.2 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
3.4.3 網(wǎng)絡不良文化的影響
3.4.4 不良社區(qū)環(huán)境的影響
第四章 校園暴力的預防和控制
4.1 校園暴力的家庭預防
4.1.1 家長重視與子女溝通和交流
4.1.2 提高自身素質,形成示范作用
4.1.3 倡導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長家教水平
4.1.4 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4.2 校園暴力的學生預防
4.2.1 學會自制
4.2.2 增強挫折容忍力
4.2.3 學會同情和內(nèi)疚
4.2.4 加強法制意識,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4.3 校園暴力的學校預防
4.3.1 貫徹落實《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強化德育教育
4.3.2 轉變教育態(tài)度,提倡文明教學
4.3.3 加強學校管理,完善各種制度
4.3.4 開展法制教育,防患于未然
4.3.5 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指導
4.4 校園暴力的社會預防
4.4.1 保持良好的社會治安局面,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障社會環(huán)境
4.4.2 凈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青少年活動場所建設
4.4.3 整頓文化娛樂場所,遏制暴力文化傳播
4.4.4 加強社區(qū)建設
4.4.5 重視各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工作,開展志愿活動,調動社會力量預防校園暴力
結束語
引文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校園暴力行為探析[J]. 何江軍,張慶林. 社會心理科學. 2006(01)
[2]從校園暴力的凸顯探析教育的缺失[J]. 張麗佳.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5(04)
[3]校園暴力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 王超,馬迎華.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5(11)
[4]中小學師生的校園暴力內(nèi)隱觀研究[J]. 楊宏飛,葉映華. 應用心理學. 2005(03)
[5]美國公立學校暴力及其對策研究[J]. 宋雁慧. 比較教育研究. 2005(02)
[6]暴力文化誘發(fā)校園暴力[J]. 聶建江,張澤遠. 瞭望新聞周刊. 2004(47)
[7]情感教育與校園暴力事件防治[J]. 陽榮威. 思想·理論·教育. 2004(Z1)
[8]校園暴力[J]. 新馨. 國外社會科學. 2004(03)
[9]聚焦校園暴力[J]. 劉冬梅,馬兵.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04(01)
[10]從校園暴力看德育改革的迫切性[J]. 彭端生. 學習導報. 2004(01)
本文編號:35058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5058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