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高等職業(yè)院校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8 10:18

  本文關鍵詞:中國高等職業(yè)院校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 通識教育 通識課程 課程設置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培養(yǎng)人才陣地的高等院校,必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出具有合理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高職院校的定位就是培養(yǎng)高級技術專門人才的場所,因此,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知識面狹窄,基礎理論知識貧乏,社會適應性差。通識教育的目的就是將人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它恰恰可以彌補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上述不足。而通識教育課程設置是實施通識最基礎的方式,學校通過設置通識課程給學生以全面而直接的影響,借以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高職院校實施通識教育勢在必行。首先,它是培養(yǎng)與國際接軌高級專門人才的需要;其次,它是培養(yǎng)出能夠很好地應對產業(yè)結構不斷調整、職業(yè)崗位頻繁變化等問題的高級人才的需要。最后,實施通識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選擇。本課題以我國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為研究領域,在全國范圍內隨機選取了10所高職院校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置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研究發(fā)現: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缺乏對通識教育內涵的深刻理解、沒有科學的通識課程設置理念的指導、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支撐和高職院校通識教育師資的不完備,導致通識課程目標認識不清;通識課程內容偏向應用型、工具性,知識化傾向嚴重,深度和廣度較小,缺乏綜合性課程;課程結構僵化、學生選擇自由度小、忽視非正式課程的開發(fā)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通過借鑒國外和港臺地區(qū)的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經驗,結合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的實際,分別從理念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建設、結構建設、制度建設、師資培養(yǎng)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對策。第一,加強通識教育與通識課程設置的重要性學習,提出“完人”的教育理念;第二,精心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內容、加強其深度和廣度、注意在專業(yè)課程中滲透通識課程內容;第三,嘗試擬定了高職院校通識課程設置目標;第四,在通識課程設置的結構上完善通識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積極開發(fā)非正式課程、在實踐課程中貫徹通識教育理念;第五,提高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素質。通過這些對策使得我國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能夠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712.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波;;美國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的經驗與啟示[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2 李澤民;柴明勤;;我國地方高校通識教育課程規(guī)劃與設計探析[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趙惠莉;;中美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比較[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張靜;;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理論與實踐[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9年09期

5 張德啟;;臺灣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發(fā)展及其特色[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9期

6 陳小紅;;通識教育課程模式的探討[J];復旦教育論壇;2010年05期

7 李建輝;王晶晶;;通識教育課程設置與實施的比較研究——以臺灣、香港、大陸的三所高等院校為研究個案[J];閩臺文化交流;2010年02期

8 高娟;;北京大學與哈佛大學現行通識教育課程比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05期

9 龐海芍;;通識教育課程:問題與對策[J];大學(學術版);2011年05期

10 黃聯英;;淺議通識教育課程的特點[J];學理論;2011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史陽;李娟華;;美國費城社區(qū)學院通識教育課程的特點及啟示[A];教育科學的探索——北京聯合大學教育科研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重慶教育學院教務處 陳永躍;設立通識教育課程需要發(fā)散思維[N];光明日報;2008年

2 記者 李佳 通訊員 張全友;武大停掉8門通識教育課程[N];長江日報;2010年

3 劉俊敏;“四大模塊”構建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N];中國社會報;2012年

4 常梧 整理;中國通識教育的務實之道[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5 本報記者 徐瑞哲;擴招后“通識師資”瓶頸凸現[N];解放日報;2009年

6 吳銘;中國通識教育的迷茫與探索[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7 南京大學校長 陳駿;深化教學改革 讓杰出人才“冒”出來[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通訊員 余珊燕;服務+學習 公益有學分[N];中國教育報;2013年

9 張曉鵬;通識教育中外比較:我們的理念偏差[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姜澎;本科階段應大力發(fā)展通識教育[N];文匯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楊頡;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彭壽清;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舒穎;通識教育課程個性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2 夏玲;美國社會科學通識教育課程及其強國職能[D];河北大學;2010年

3 張海云;我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的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4 沈媛媛;中美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滿滿;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評價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6 丁妍;我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的優(yōu)化管理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7 潘雙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8 亢蓓蓓;通識教育課程設置機制歷史流變[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9 丁委;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現狀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10 趙慧;中國高等職業(yè)院校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9943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19943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6c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