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與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教育研究
本文關鍵詞:延安精神與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教育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延安精神 高職學生 職業(yè)素質教育
【摘要】:延安精神內涵豐富,思想深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被注入新的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延安精神的發(fā)展和延續(xù)。"中國夢"需要培育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奉獻力量。當前高職學生的職業(yè)素質狀況并不理想,延安精神為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豐富案例,在高職院校大力開展學習、弘揚延安精神活動,是職業(yè)素質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
【作者單位】: 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
【關鍵詞】: 延安精神 高職學生 職業(yè)素質教育
【基金】:陜西省大學生延安精神教育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YAJS15025
【分類號】:G711
【正文快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的繼承和發(fā)展,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弘揚延安精神,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呼喚著千百萬高素質技能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詹斌;試論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及時代價值[J];青海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2 賀德耀;論延安精神的本質特征及時代意義[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3 魏宏運;尋求延安精神[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李靜;延安精神簡論[J];固原師專學報;2002年05期
5 姚波;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必須大力發(fā)揚延安精神[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吳志根;延安精神以何為核心鐡[J];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12期
7 李文海;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年06期
8 李慶剛;;弘揚延安精神,建設小康社會——延安精神研究學術座談會綜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3期
9 廉永杰;延安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一種提升[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左曉光;讓延安精神進校園[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竇紅莉;;弘揚延安精神 促進西部開發(fā)[A];中國共產黨與現代中國[C];2001年
2 張宏邦;趙華鵬;;延安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聯系[A];陜西社會科學界第3屆學術年會輝煌6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道路專題論壇文集[C];2009年
3 鄧發(fā)科;;紀念共產黨成立90周年 弘揚延安精神[A];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楊輔;;楊善洲精神與延安精神一脈相承[A];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第二編 延安精神與黨的先進性建設[A];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全國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6年
6 李文海;;弘揚延安精神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A];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全國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6年
7 王群;;弘揚延安精神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基礎條件[A];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全國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6年
8 ;弘揚延安精神與黨的先進性建設[A];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全國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6年
9 胡興華;;弘揚和實踐延安精神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A];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全國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6年
10 畢遠佞;;淺析弘揚延安精神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關系[A];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全國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賈治邦;讓延安精神煥發(fā)新的光輝[N];陜西日報;2004年
2 記者 艾慶偉 趙寶玉 通訊員 焦偉;圣地延安再掀“紅色旅游”熱[N];陜西日報;2004年
3 ;傳承延安精神 建設和諧社會[N];文藝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劉斌;讓延安精神永放光芒[N];寶雞日報;2006年
5 陳丹;全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充分肯定我市“四進”活動[N];長江日報;2007年
6 王曉民;延安旅游紅爛漫[N];中國旅游報;2006年
7 張隴堂;延安紅色旅游之花正爛漫[N];中國旅游報;2006年
8 王華蓉;州延安精神研究會召開四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N];楚雄日報(漢);2006年
9 畢恩彪;弘揚延安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N];楚雄日報(漢);2007年
10 本報記者 王春波;省延安精神研究會考察團到我州考察[N];楚雄日報(漢);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黨挺;延安體育之研究(1935-1948)[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2 劉蘇華;延安出版業(yè)研究(1937-1947)[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飛;論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陶政波;論延安精神的價值[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錚;論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D];延安大學;2011年
4 王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延安精神研究[D];延安大學;2012年
5 王碩;延安精神及其時代意義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6 師絮;“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研究[D];延安大學;2015年
7 任杰;延安精神的歷史作用與當代價值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6年
8 莊文;革命語境中的自我批評[D];南京大學;2014年
9 楊漢;延安精神的歷史意蘊及當代價值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10 高海娥;延安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和模式研究[D];延安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0404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04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