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亞進程中德國體育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特征解析與啟示
本文關鍵詞:博洛尼亞進程中德國體育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特征解析與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博洛尼亞進程 德國 體育學科 碩士研究生 培養(yǎng)特征
【摘要】:德國兼具教育強國與體育強國雙重身份,其單列體育學科的高等教育學科設置理念與我國頗為類似。為進一步拓寬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的理論視野,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選取德國高等教育發(fā)展中心(CHE)體育學科評估排名前10名高校為研究對象,堅持一手資料收集,運用文獻分析、數理統(tǒng)計、比較研究等方法從學院定位與學位設置、招生制度與研究方向設置、授課方式與考試形式、模塊化課程體系、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融合等5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博洛尼亞進程中德國各高校體育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特征。結合我國當前體育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xiàn)狀從4個方面闡述了對我國的啟示:1)打造學校自身特色,追求差異化培養(yǎng)方向;2)構建能力本位下的課程體系;3)注重課程設置與研究方向的契合;4)豐富授課與考試形式,注重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貴陽學院;
【關鍵詞】: 博洛尼亞進程 德國 體育學科 碩士研究生 培養(yǎng)特征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2CTY023)
【分類號】:G807.4;G643
【正文快照】: 投稿日期:2015-03-30在“洪堡理念”的指引和規(guī)訓下,德國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生院及人才培養(yǎng)體系[1]。自19世紀20年代各大學開始建立體育系部和科研院所以來,依靠特有的“師徒制”傳統(tǒng)培養(yǎng)模式,德國培養(yǎng)了一批高質量的體育科研人才。雖然此后的德國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芳;“教”是為了“不教”——瓦根舍因“范例教學論”在外語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性作用[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王梅;魏敏敏;;甄別卓越——德國CHE卓越排名評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3 李佳孝;周美林;;提高研究生討論課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亞青;;近三十年國內研究生科研狀況的研究述評[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劉建中;;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模塊化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3 吉日格勒;;體育院校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途徑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4 房淑珍;;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探驪[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李凱歌;;我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研究的現(xiàn)狀綜述[J];教育與考試;2013年04期
6 余春蓮;黃文英;簡裕;劉楊;肖曉玲;徐春玲;;體育類學術型與專業(yè)型碩士研究生交互式教學影響的實驗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3年09期
7 郭峰;;基于校企合作框架的學分銀行制度設計[J];繼續(xù)教育;2014年02期
8 劉婉姿;郭麗君;;“生態(tài)課堂”理念下研究生討論課探析[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4年05期
9 潘桂芝;馬怡冰;王淼;;黑龍江省體育學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研究[J];林區(qū)教學;2015年01期
10 郭峰;;課程模塊化設計探究——基于校企合作框架的學分銀行制度設計與實踐探索[J];繼續(xù)教育;201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張建功;中美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查遠莉;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張瑞林;我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關晶;西方學徒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建春;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歷與職業(yè)資格證書相互轉換的課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石朋朋;德國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園園;現(xiàn)代教學理論在高中有機化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賀紅巖;博洛尼亞進程下德國學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亞青;碩士研究生科研活動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張小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鄒劍銳;江蘇省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xiàn)狀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岳增彥;對我國48份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的分析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曾誠;江西省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xiàn)狀的調查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劉盼盼;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xiàn)狀的調查[D];蘇州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孟萬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要素的調查研究及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宋健飛;孫瑜;;德國高校學制改革綜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朱玉梅;;羅馬尼亞EAP教學討論課探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白福臣;尹萌;;“習明納”教學模式在國際貿易專業(yè)的運用[J];金融經濟;2008年16期
5 孟萬金;研究生選拔考試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江蘇高教;2001年03期
6 肖娟群;;德國CHE大學排名的價值取向及其啟示[J];大學教育科學;2008年01期
7 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03期
8 林曉青;;大學排名方法的局限與改進[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9 賀斌;學年制、學年學分制和學分制與研究生教育彈性學制比較研究[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吳雪萍;張科麗;;歐洲職業(yè)教育與培訓質量保證參考框架分析[J];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冰;東北三省高校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現(xiàn)狀分析[D];沈陽體育學院;2010年
2 汪瓊;中美體育類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年
3 李俊霞;我國排球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和就業(yè)現(xiàn)狀分析[D];蘇州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滿生;;博洛尼亞進程:中國視角[J];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5期
2 ;葡萄牙與“博洛尼亞進程”[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8期
3 于爾根·施瑞爾;趙雅晶;;“博洛尼亞進程”:新歐洲的“神話”?[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2期
4 雷煒;方永平;胡維華;;歐洲博洛尼亞進程及其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06期
5 王曉瓊;;美、澳、加三國應對“博洛尼亞進程”的啟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6期
6 趙葉珠;胡世君;;博洛尼亞進程對學生流動的影響分析[J];教育與考試;2008年06期
7 馬曉潔;李盛兵;;博洛尼亞進程中的芬蘭高等教育政策調整[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佛朝暉;;博洛尼亞進程中意大利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9 麥可·辛;張玲;;歐洲博洛尼亞進程與“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畢業(yè)聲明”——降低高校畢業(yè)生流動信息障礙[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8年03期
10 王書武;;博洛尼亞進程對俄羅斯參與全球化的影響[J];西伯利亞研究;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陳璐 編譯;“博洛尼亞進程”十年風雨不斷[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本報駐柏林記者 柴野;“博洛尼亞進程”在德國10年看利弊[N];光明日報;2012年
3 本報記者 唐景莉 沈祖蕓 楊晨光;大學應當成為一個知識社區(qū)[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高校教育創(chuàng)新 國外專家來支招[N];中國教育報;2012年
5 本報駐薩格勒布記者 趙嘉政;斯洛文尼亞高教改革很費勁[N];光明日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仇方迎 趙鳳華;巴黎高科:我們怎樣培養(yǎng)工程師[N];科技日報;2006年
7 沈祖蕓 唐景莉 楊晨光;在學生交流中產生創(chuàng)新智慧[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教育處 李旭東邋孫玲;瑞典高等教育改革關注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8年
9 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亞歐教育部長會議代表團成員 周滿生;亞歐對話尋求高等教育共同前景[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靜;“博洛尼亞進程”新進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仇妍;“博洛尼亞進程”及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尚海漫;博洛尼亞進程中芬蘭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4 孫傳春;博洛尼亞進程中的歐洲高等教育政策調整[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隋萌萌;“博洛尼亞進程”研究及其啟示[D];吉林大學;2014年
6 王惠芝;博洛尼亞進程中的烏克蘭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7 楊萌;高等教育全球化視角下的博洛尼亞進程:分析與借鑒[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8 董舒文;歐洲“博洛尼亞進程”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9 金如意;博洛尼亞進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10 賀紅巖;博洛尼亞進程下德國學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25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52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