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案例研究——丹麥奧爾堡大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
本文關鍵詞:國際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案例研究——丹麥奧爾堡大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是提高工程師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運用案例研究法,以課程改革愿景與目標、課程開發(fā)與結構設計、學習方式與學習評價為分析框架,對奧爾堡大學課程改革中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進行了深入剖析。研究歸納了PBL模式的特點、價值取向及改革經驗,揭示了工程教育課程回歸到工程實踐的改革理念。根據研究結果,我國正在實施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課程改革可以從歐洲國家的有益經驗中獲得借鑒。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
【關鍵詞】: 工程教育 課程改革 基于問題的學習 奧爾堡大學 PBL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本科工程教育課程改革機理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3YJC880010)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高校課程結構調整與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0BSH038) 江蘇高校社科項目“國際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模式及經驗借鑒研究”(項目編號:2012SJD880053)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比較視閾下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研究”(項目編號:C-c/2011/01/22)的成果之一 東南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SKCX20130050)資助
【分類號】:G643;TB-4
【正文快照】: 在知識經濟時代,包括人口特征、全球化及技術革新等方面的強大力量,驅使工程在社會發(fā)展中起著愈發(fā)重要的作用。恰如英國政府2008年發(fā)布的《創(chuàng)新國家白皮書》(Inno-vation Nation White Paper)所言:“未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是英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人力資源,對需求與供給方而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吉臻;;工程教育課程改革的思維轉向:工程化的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王淑芳;金涌;;大工程觀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1年01期
3 朱高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戰(zhàn)略意義——在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朱高峰;;中國的工程教育——成績、問題和對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5 ;國際工程教育擷英(第8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幾個理念問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7 張維;王孫禺;;對工程教育改革的幾點想法[J];教學研究;1999年01期
8 王正洪;陳志剛;;論工程教育對工程現(xiàn)實的回應[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19期
9 ;Leah Jamieson:工程教育的未來[J];中國教育網絡;2008年11期
10 康妮;沈巖;劉惠琴;;美英德日四國工程教育鑒定的實踐及對我們的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謝英柏;蘇杭;論立勇;宗露香;;制冷與低溫工程專業(y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嘗試與體會[A];制冷空調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第五屆全國高等院校制冷空調學科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譚瓊;曾曉松;;基于三維設計的《工程制圖》課程改革與實踐[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政武;;適應時代發(fā)展,改革制圖課程[A];第十四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六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4 吳曉;覃永暉;;工程教育的“博弈”:提高地方高校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探索[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十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唐波;樊瑋虹;李歡;;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影響[A];教育部中南地區(qū)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李克嫇;陳朝光;;五十年侜灣工程教育之進展[A];海峽兩岸面向21世紀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7 ;全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專家委員會機械類專業(yè)認證分委員會秘書處正式成立[A];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九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覃文潔;程穎;;大學生現(xiàn)代設計方法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現(xiàn)代設計方法課程教學的改革[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趙建國;韓學山;;對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有關問題的認識[A];第五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1)[C];2008年
10 陳清泉;;工程哲學與工程教育[A];第十二屆中國小電機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玉蘭 朱振國;工程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化實踐能力[N];光明日報;2009年
2 唐景莉;工程教育要構建質量監(jiān)控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涂善東;倡導全面工程教育[N];文匯報;2007年
4 記者 張莞昀 通訊員 屈彩云;要努力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貫穿大學工程教育[N];新清華;2006年
5 戴麗昕;給工程教育一片藍天凈土[N];上海科技報;2007年
6 趙鳳華;大學工程教育與大學發(fā)展研討會召開[N];科技日報;2007年
7 記者 劉肖勇 通訊員 朱玉尊;廣大將啟動工程教育CDIO改革[N];廣東科技報;2010年
8 記者 劉京青;澳-中工程教育科研聯(lián)合體成立[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9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 涂善東;解讀全面工程教育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王慶環(huán);大學工程教育須重視國際交流[N];光明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李曉強;工程教育再造的機理與路徑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王昕紅;專業(yè)主義視野下的美國工程教育認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孔寒冰;基于本體的工程學科框架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余曉;面向產業(yè)需求的工程實踐能力開發(fā)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白逸仙;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傅靜;高等工程教育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董娜;基于工程素質的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畢忠宜;我國創(chuàng)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4 李藝蕓;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倫理維度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李妍;基于CDIO的我國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6 胡玨;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工程訓練平臺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7 李莉;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yè)實踐問題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周庚淵;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鑒定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李文;基于質量的工程專業(yè)國際互認對策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胡琪;大工程人才應然素質構建[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國際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案例研究——丹麥奧爾堡大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6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26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