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服飾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Abstract]:Dress is the window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Manchu folk dress is varied, contains rich Manchu culture. The article holds that it has important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value 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 value. Incorporating Manchu dress into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all aspects of body and mind. Cultivating children's strong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o develop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Manchu clothing kindergarten, we can carry out the Manchu dress curriculum in the form of theme activities in three ways, 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the five major fields of curriculum, and permeates into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作者單位】: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科研處;
【基金】:河北民族師范學院2012年度校級課題《承德滿族服飾文化幼兒園課程建構(gòu)研究》的結(jié)項成果(課題編號:201214)
【分類號】:G6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曾慧;;滿族服飾研究(一)[J];滿族研究;2012年02期
2 劉明新;;解讀滿族服飾習俗的文化內(nèi)涵[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慧;滿族服飾文化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吳紅艷;;明、清服飾文化比較[J];現(xiàn)代絲綢科學與技術(shù);2012年03期
2 丁振賓;韓二濤;;珍珠球運動的文化內(nèi)涵剖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年16期
3 孫藝嘉;;探析滿族服飾的分類和特色[J];大眾文藝;2014年05期
4 彭靜;;淺析滿族服飾的審美特征[J];南寧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5 賀飛;;肅慎系民族服飾習俗的發(fā)展演變及其文化內(nèi)涵[J];黑龍江史志;2013年21期
6 孫緒瑞;;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圖片“宣統(tǒng)帝溥儀(1908—1912年在位)”服飾考[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年01期
7 彭靜;;京劇服飾審美中的滿族意識[J];宜春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格日勒圖;游牧文化視野中的蒙古族服飾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2 王艷暉;湖南靖州花苗服飾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3 亓延;近代山東服飾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4 王柯;金簪銀釵探遺珍[D];蘇州大學;2013年
5 權(quán)迎;云南壯族“坡芽歌書”符號創(chuàng)生與傳承的教育人類學闡釋[D];西南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天放;清入關(guān)前后帝、后服飾研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1年
2 杜晶;我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區(qū)域差異的歷史地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新亮;從滿語中的漢語借詞看滿族文化變遷[D];黑龍江大學;2008年
4 董霞;清代至民國時期烏魯木齊社會生活[D];新疆大學;2010年
5 青青;巴爾虎蒙古族服飾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6 彭靜;京劇服飾審美中的滿族意識與符號意義[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7 程燃;清代滿族禮俗的文學傳播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洋;晚清興京旗人社會生活述略[D];遼寧大學;2012年
9 王淑慧;滿族傳統(tǒng)服裝造型結(jié)構(gòu)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2年
10 尹琳;陣痛與蛻變[D];安徽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曾慧;;滿族服飾文化的變遷(上)[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胡敬萍;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文化[J];廣西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3 曾慧;滿族先祖服飾的發(fā)展演變(上)[J];滿族研究;2004年04期
4 彼得·波格達列夫;胡妙勝;;作為記號的服飾——在人種學中服飾的功能和結(jié)構(gòu)概念[J];戲劇藝術(shù);1992年02期
5 吳紹(钅九);《熱河日記》與滿族民俗[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家雄;幼兒園課程中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J];早期教育;2004年08期
2 田素娥;;對幼兒園課程園本化的幾點思考[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1年Z1期
3 ;教育文摘[J];幼兒教育;1990年03期
4 楊麗珠,袁茵,郭曉琴;幼兒園課程標準、模式研究的理論思考[J];教育科學;1998年04期
5 于冬青;貼近幼兒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解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J];教育導刊;2002年22期
6 彭彭;幼兒園課程要生活化游戲化——記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虞永平博士[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3年01期
7 張麗莉;幼兒園課程中的環(huán)境設置[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3年Z2期
8 張麗莉;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實踐分析”之四[J];山東教育;2005年30期
9 朱家雄;;發(fā)展和編制幼兒園課程的社會責任[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6年10期
10 ;蘇州高新區(qū)楓橋中心幼兒園[J];好家長;2009年2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秦旭芳;陶媛媛;;科學活動中心理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探析——教師視野中幼兒園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8年
3 張麗敏;劉穎;;幼兒教師組織支持感、離職傾向的現(xiàn)狀及其關(guān)系研究[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朱琪;;提升教師科技教育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幼兒科學素質(zhì)的關(guān)鍵[A];科學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實踐和探索[C];2009年
5 馬佳宏;王琴;;我國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問題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西北師范大學 李曉梅;加強民族地區(qū)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四點建議[N];中國民族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肖慧;給孩子一個自主創(chuàng)造的空間[N];貴州日報;2010年
3 黃蕾;幼兒園里,,要學習還是要好好玩兒?[N];中國社會報;2005年
4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江夏;走向共生的生活化課程[N];中國教師報;2011年
5 郭銘華;公辦幼兒園收費漲價的前前后后[N];黑龍江日報;2007年
6 記者 潘秀慧;幼兒園“小學化”要叫停[N];溫州日報;2007年
7 記者 李新雄;幼兒園課程創(chuàng)新教材在我區(qū)受歡迎[N];廣西日報;2006年
8 ;為孩子一生的快樂奠基[N];深圳商報;2007年
9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系 朱家雄;皮亞杰和維果茨基對幼兒園課程如何立論[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王文靜;中國第一所幼兒園藏身鼓浪嶼[N];廈門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生蘭;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2 蘇貴民;幼兒園科學領域課程實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文化適宜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嚴仲連;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路晨;學前自然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關(guān)中國學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蓉暉;幼兒園教師課程決策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彭海蕾;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小紅;中國現(xiàn)當代幼兒園課程價值取向的流變與反思[D];西南大學;2013年
10 張麗莉;皮亞杰建構(gòu)主義理論在我國幼兒園課程中運用的可行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紅;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幼兒園課程設計[D];河北大學;2005年
2 胡秀杰;感覺統(tǒng)合訓練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晶;長春某幼兒園開展民間兒童游戲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青青;生態(tài)學視野下的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楊麗;新加坡學前幼兒課程體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陳淑華;上海市幼兒園家長教育選擇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海紅;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整合利用的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陳曉紅;實習場與幼兒園課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丹;張雪門幼兒園行為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席小莉;幼兒園健康主題活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529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245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