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期學習與發(fā)展標準的國際比較——兼論學習基礎素養(yǎng)的能力取向
本文關鍵詞: 兒童早期學習與發(fā)展 學習能力 發(fā)現(xiàn)問題 建立聯(lián)系 個性化表達 出處:《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隨著神經科學、發(fā)展心理和學習理論研究的深入,我們對兒童早期學習與發(fā)展的認識不斷加深。在各國兒童早期學習與發(fā)展標準的制定和推進中,兒童的綜合應對和問題解決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早期發(fā)展的核心學習能力。本文以問題解決為關鍵線索,梳理了各國早期學習與發(fā)展標準中有關學習能力的表述,探討了以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建立聯(lián)系能力和個性化表達能力為二級指標的學習能力框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sci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learning theory, our understanding of early childhood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s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cop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childre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become the core learning ability of earl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problem-solving as the key clue. This paper combs the expression of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standards of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probes into the framework of learn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problems, to establish contact ability and to express individualized ability as the second level index.
【作者單位】: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河北大學學前教育系;
【基金】:《“零起點”政策背景下指向終身發(fā)展的兒童學習基礎素養(yǎng)的課程與教學培育研究》(D1504)的研究成果之一,該項目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重大項目
【分類號】:G610
【正文快照】: 21世紀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為提高本國早期教育的質量,提升兒童入學準備的水平,開始制定并推行早期學習與發(fā)展標準。近年來,在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遍及全球項目”(GoingGlobal Project)的推動下,眾多發(fā)展中國家也加入到制定本國早期學習與發(fā)展標準的行列中來。[1]我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遠峰;成人學習動力探源[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王利;;網絡環(huán)境與終身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欒春暉,李靖,詹國梁;論網絡時代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4 羅錫武;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J];學習導報;2003年08期
5 何善平;從學習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學習方式多樣化[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4年04期
6 李紅美;;論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激發(fā)[J];繼續(xù)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學習漫議[J];群眾;2007年03期
8 李偉;;關于在學習過程中目標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數(shù)學課堂要關注“學習過程”的教學[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韓笑;;學習就是快樂的體驗[J];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文;;讓合作學習在逆境中重生[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2 呂啟春;;淺談小學數(shù)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A];2014年1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學習動機培養(yǎng)策略課題的學習對體育教師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瞿春波;;淺議合作學習之誤區(qū)[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時龍;;把握分析學情是改進教學和促進學習的基礎[A];2012·學術前沿論叢——科學發(fā)展:深化改革與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韋彩紅;;如何組織學生共享學習成果[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A];2014年5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8 鈕榮榮;;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A];2014年6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陳妙;;讓數(shù)學課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淺談新課改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10 黃春妙;;淺談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把握[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農行浙江東陽支行 吳新國 周龍飛;銀行如何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N];上海金融報;2003年
2 西北師范大學 李瑾瑜;校長:如何引領和促進教師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永壽縣店頭中學 劉俊鋒;大力提倡合作學習 全面促進有效教學[N];咸陽日報;2009年
4 本報評論員;要在真學習上下功夫[N];酒泉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天然;學習應該是一種終身行為[N];大連日報;2010年
6 劉繼芳;淺議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中的“學習”內涵[N];伊犁日報(漢);2010年
7 哈爾濱市第五醫(yī)院 蒙碩;淺談醫(yī)院創(chuàng)建學習型黨組織[N];黑龍江日報;2010年
8 翟愛霞;淺談如何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N];太行日報;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制度變遷中的制度學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10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院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 龔春燕;實施新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N];中國教育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峰;基于社會網絡的大學生學習網絡結構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4年
2 付亦寧;本科生深層學習過程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3 張鈺e,
本文編號:1488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148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