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學校現代化評價的工具理性標準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23:43
在充分關注教育公平的時代還要不要關注效能?如果需要,那么構建什么樣的學校效能標準及其評價指標,才既能將教育現代化的戰(zhàn)略目標轉化為學,F代化的愿景與規(guī)劃,又能將學校決策轉化為具體行動,進而轉化為辦學效能?借鑒國外學校效能研究及評價的成果和經驗,直面我國學校效能研究及評價的具體問題,選擇產出與產能并重的綜合性評價模式,從學校內部效能和外部效能兩個維度構建起學校效能標準及其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其中內部效能指向行政效能、主體效能、資源/技術效能三個方面,主要關注學校內部的組織狀況和運作情況,以及師生、校長在學校中的發(fā)展狀態(tài)和效果;外部效能指向社會效能,重點關注家長和社區(qū)對學校的協(xié)助力度以及認同程度。文章最后指出,要以增值幅度作為學校效能評價的"剛性量尺",激勵學校追求辦學實效;以學校適應性和文化適應性作為替代性指標以便更好地進行效能歸因;以增值性評價來促進學校對每個學生的平等對待,以多元評價來鼓勵學校對學生的差別對待,協(xié)力促進學校教育的內部公平。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8(03)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文章目錄】:
一、學,F代化意義上的“效能”
(一)效能的詞典含義
(二)對學校效能含義的理解
(三)多學科視角下的學校效能含義
二、國外學校效能研究的啟示
(一)國外學校效能研究的進展
1.研究內容不斷拓寬
2.理論視角逐漸多元化
3.評價模式逐步專業(yè)化
(二)國外學校效能研究給我國的啟示
三、國內學校效能研究及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對效能概念的理解有偏頗
1.重產出輕產能
2.重物質輕精神
3.重內部輕外部
(二)對學校效能的評價不充分
1.評價大多指向可量化對象,缺少反映文化內涵的柔性指標
2.評價傾向于橫向的比較,多為靜態(tài)評價模式
3.評價結果未應用于學校改進,缺乏建設性
四、構建學,F代化的效能標準及指標體系
(一)對學,F代化之效能標準及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想
(二)關于學,F代化之效能標準及其評價指標的說明
1.內部效能維度的指標說明
2.外部效能維度的指標說明
五、在學校效能評價指標應用中要關注實效、歸因和公平問題
(一)聚焦效能增值,追求育人實效
(二)關注過程因素,注重效能歸因
(三)提高效益意識,促進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70年中國特色社會教育教學反思與前瞻——以有效教學為視角[J]. 邵曉楓,劉文怡.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9(05)
[2]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 韓方廷. 中國教育學刊. 2019(S1)
[3]現代化學校呼喚現代化標準[J]. 楊小微. 教育測量與評價. 2018(04)
[4]學校效能的內涵述評[J]. 黃明亮,孫河川. 遼寧教育. 2017(06)
[5]美國學校效能增值模型研究的進展與趨勢[J]. 張亮. 教育研究. 2015(11)
[6]增值評價在學校效能評價中的應用[J]. 劉娟,高振華,盧志舟,馬春環(huán),李鵬. 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 2015(10)
[7]學校組織文化研究視野下的學校效能改進[J]. 程晉寬.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01)
[8]學校效能評價:一種評估中小學工作績效的工具[J]. 李永生. 教育研究. 2013(07)
[9]農村小學學校效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學校效能綜合模型在我國的運用[J]. 杜屏,楊中超. 教育與經濟. 2012(02)
[10]中小學教師效能調查研究[J]. 王俊山,張瓊. 上海教育科研. 2011(12)
本文編號:3437034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8(03)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文章目錄】:
一、學,F代化意義上的“效能”
(一)效能的詞典含義
(二)對學校效能含義的理解
(三)多學科視角下的學校效能含義
二、國外學校效能研究的啟示
(一)國外學校效能研究的進展
1.研究內容不斷拓寬
2.理論視角逐漸多元化
3.評價模式逐步專業(yè)化
(二)國外學校效能研究給我國的啟示
三、國內學校效能研究及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對效能概念的理解有偏頗
1.重產出輕產能
2.重物質輕精神
3.重內部輕外部
(二)對學校效能的評價不充分
1.評價大多指向可量化對象,缺少反映文化內涵的柔性指標
2.評價傾向于橫向的比較,多為靜態(tài)評價模式
3.評價結果未應用于學校改進,缺乏建設性
四、構建學,F代化的效能標準及指標體系
(一)對學,F代化之效能標準及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想
(二)關于學,F代化之效能標準及其評價指標的說明
1.內部效能維度的指標說明
2.外部效能維度的指標說明
五、在學校效能評價指標應用中要關注實效、歸因和公平問題
(一)聚焦效能增值,追求育人實效
(二)關注過程因素,注重效能歸因
(三)提高效益意識,促進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70年中國特色社會教育教學反思與前瞻——以有效教學為視角[J]. 邵曉楓,劉文怡.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9(05)
[2]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 韓方廷. 中國教育學刊. 2019(S1)
[3]現代化學校呼喚現代化標準[J]. 楊小微. 教育測量與評價. 2018(04)
[4]學校效能的內涵述評[J]. 黃明亮,孫河川. 遼寧教育. 2017(06)
[5]美國學校效能增值模型研究的進展與趨勢[J]. 張亮. 教育研究. 2015(11)
[6]增值評價在學校效能評價中的應用[J]. 劉娟,高振華,盧志舟,馬春環(huán),李鵬. 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 2015(10)
[7]學校組織文化研究視野下的學校效能改進[J]. 程晉寬.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01)
[8]學校效能評價:一種評估中小學工作績效的工具[J]. 李永生. 教育研究. 2013(07)
[9]農村小學學校效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學校效能綜合模型在我國的運用[J]. 杜屏,楊中超. 教育與經濟. 2012(02)
[10]中小學教師效能調查研究[J]. 王俊山,張瓊. 上海教育科研. 2011(12)
本文編號:3437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43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