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交往 ——教育交往論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0-12-05 11:19
在庫恩看來,(理論)范式就是一個學科或其某一研究領(lǐng)域的第一理論,即該學科或某一研究領(lǐng)域的第一原理、公理。它是該學科的理論體系(學科范式)的理論硬核、基礎(chǔ)!敖逃鞘裁础、“什么叫教育”,這是教育學的第一理論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就可能形成不同的教育學理論范式。教育有本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是生成的、發(fā)展的,因此教育的本質(zhì)是多樣的,如:教育即對話、教育即引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游戲、教育即交往,等等。本文堅定地站在教育學的立場,論證了教育的交往本質(zhì)。于是,“教育即交往”就可能成為教育學的一個基本理論范式。任何理論都不是萬能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本文還探討了這一基本理論的教育價值及其適用范圍。最后,從這一基本理論出發(fā),去探討了教育學的一些其他基本理論問題,為“教育交往論”學科范式作了一些前期性、初步的探討。全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緒論:主要闡述了本課題的選題緣由、研究的主要問題和內(nèi)容、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等,并簡要地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及重難點、創(chuàng)新點等。第一章:教育即交往。首先,分析了“交往”的含義及特征,并在此過程中總結(jié)出交往具有教育的意義,交往即廣義的教育。其次,從教育的角度分...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的主要問題和內(nèi)容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五、研究綜述
六、研究的重點、難點、擬創(chuàng)新點
七、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教育即交往
一、交往
二、“教育即交往”的理論分析
三、教育交往論與交往教育論的關(guān)系
第二章 教育交往論的教育價值、作用及局限性
一、教育交往論的教育價值
二、教育交往論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三章 教育交往論視角下教育觀的重新審視
一、教育交往論的教育目的觀
二、教育交往論的教育過程觀
三、教育交往論的教學觀
四、教育交往論的師生觀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后現(xiàn)代反本質(zhì)主義時代的教育本質(zhì)觀[J]. 張正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31)
[2]教育即游戲[J]. 張正江. 教育導刊. 2011(06)
[3]主體教育與交往教育內(nèi)在張力探析[J]. 閆旭蕾.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1(02)
[4]教育學范式論[J]. 張正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10)
[5]論道德教育的多重內(nèi)涵[J]. 張正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0(25)
[6]論教育的多重內(nèi)涵[J]. 張正江. 教育科學論壇. 2010(04)
[7]對話與交往在教育教學中地位的厘定與反思[J]. 曹照潔. 課程.教材.教法. 2010(01)
[8]后現(xiàn)代反本質(zhì)主義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本質(zhì)觀、人的本質(zhì)與教育的本質(zhì)[J]. 張正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9(04)
[9]對話的特征及其教育意義[J]. 譚文旗,劉玉容.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8(01)
[10]困境與突破:論中國教育學的范式[J]. 柳海民,林丹.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本文編號:2899369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的主要問題和內(nèi)容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五、研究綜述
六、研究的重點、難點、擬創(chuàng)新點
七、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教育即交往
一、交往
二、“教育即交往”的理論分析
三、教育交往論與交往教育論的關(guān)系
第二章 教育交往論的教育價值、作用及局限性
一、教育交往論的教育價值
二、教育交往論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三章 教育交往論視角下教育觀的重新審視
一、教育交往論的教育目的觀
二、教育交往論的教育過程觀
三、教育交往論的教學觀
四、教育交往論的師生觀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后現(xiàn)代反本質(zhì)主義時代的教育本質(zhì)觀[J]. 張正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31)
[2]教育即游戲[J]. 張正江. 教育導刊. 2011(06)
[3]主體教育與交往教育內(nèi)在張力探析[J]. 閆旭蕾.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1(02)
[4]教育學范式論[J]. 張正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10)
[5]論道德教育的多重內(nèi)涵[J]. 張正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0(25)
[6]論教育的多重內(nèi)涵[J]. 張正江. 教育科學論壇. 2010(04)
[7]對話與交往在教育教學中地位的厘定與反思[J]. 曹照潔. 課程.教材.教法. 2010(01)
[8]后現(xiàn)代反本質(zhì)主義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本質(zhì)觀、人的本質(zhì)與教育的本質(zhì)[J]. 張正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9(04)
[9]對話的特征及其教育意義[J]. 譚文旗,劉玉容.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8(01)
[10]困境與突破:論中國教育學的范式[J]. 柳海民,林丹.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本文編號:2899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9936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