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校管理中人文精神的弘揚
本文關(guān)鍵詞:淺談學校管理中人文精神的弘揚 出處:《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2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人文精神 學校管理 教師管理 人文管理 選修課 領(lǐng)導者 教育目標 現(xiàn)代教育 文化視野 人的價值
【摘要】:正 管理的對象是人,是對人的價值、情感和尊嚴的直接作用。人是什么?這是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仰望蒼穹星空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探索的問題。荀子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之貴也。古希臘的先哲也指出:人_之所以高貴在于人有理性。沒有人,大自然便會處于水滴石穿般的緩慢演化中,而不會有開天辟地的質(zhì)變,人的主宰地位便由此而最初確立。人文精神所提倡的就是作為人所具有的價值和尊嚴、人的自由
[Abstract]:The object of management is the human being, and it is the direct effect on the value, emotion and dignity of the human being. What is the human being? This is the question that our ancestors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and exploring when looking up at the sk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Xunzi said: water and fire have air and no life, plants have life and ignorance, animals have knowledge but no justice, man has gas, there is life, there is knowledg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also pointed out that man is noble because man is rational. Without man, nature will be in the slow evolution of water droplets and stones. There will be no earth-opening qualitative changes, an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human beings will be initially established. What the humanistic spirit advocates is the value and dign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reedom of human beings.
【作者單位】: 廣東東莞市東城職中
【分類號】:G471
【正文快照】: 管理的對象是人二是對人的價值、情感和尊嚴的直接儷。人是什么?這是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仰望蒼彎星空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探索的問題。荀子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獅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之貴也。古希臘的先哲也指出:人知端貴在于人有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編后[J];比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2 劉國智;十五名教師參加國際學術(shù)會議和出國考察[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80年04期
3 安孫子友行 ,陳祥達;定時制高級中學學生體力的狀況和體育[J];安徽體育科技;1980年01期
4 何瑞琨;;改革高等院校管理的幾個問題[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6期
5 接林;黃寶寧;;大打教學質(zhì)量翻身仗——薊縣城關(guān)中學的調(diào)查[J];天津教育;1980年02期
6 ;狠抓教學提高質(zhì)量[J];云南教育(基礎(chǔ)教育版);1980年07期
7 ;還是中心小學管理體制好[J];江西教育;1981年11期
8 ;學校管理問題討論[J];寧夏教育;1981年03期
9 夏泳久;行為科學與學校管理[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10 張萍芳;建立指揮系統(tǒng)形成控制中心——從控制論觀點談學校管理問題[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宗禹;;晉國思想特征簡論[A];三晉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集[C];1998年
2 許祖華;;新時代的戀舊情結(jié)——聞一多的文化心態(tài)研究[A];聞一多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C];1999年
3 王筑生;;抓住機遇,推動新世紀的中國民族學走向世界[A];民族學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民族學學會第六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4 程安書;;實行學生自治 強化素質(zhì)教育[A];學陶師陶 貴在實踐——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第二屆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選集[C];1996年
5 楊曉青;;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的系統(tǒng)分析方法[A];發(fā)展戰(zhàn)略與系統(tǒng)工程——第五屆系統(tǒng)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1986年
6 李丹;;淺析激勵模式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于慧;;《喜蓮》創(chuàng)作小結(jié)[A];我的角色與我們的劇團——第六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1997年
8 陳太勝;;現(xiàn)代性進程里的文學理論[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9 方銘;;序[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王德華;;試論詩騷怨刺精神的嬗變[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西省晉城市第三中學校 李國英;學校管理中的動態(tài)意識[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儲召生;減負:學校還能做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顧廣玲;人文精神與素質(zhì)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江蘇錫山市華莊高級中學 王惠東;“學生主體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周芳;文化名家給中學生帶來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鐘悅;民辦學校管理服務的探索者[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楊蓉;重塑大學教師的人文精神[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楊健民;人文的意義[N];福建日報;2000年
9 王景斌;學校管理的新理念:依法治校[N];法制日報;2000年
10 李德順;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定位[N];光明日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旭東;現(xiàn)代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2 陳軍科;當代社會發(fā)展:人的解放與文化自覺[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紀明澤;學校:弘揚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家園[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吳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龍江大學;2003年
5 胡惠閔;指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學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學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立龍;法治建設(shè)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熊在高;當代境遇中的價值論研究與現(xiàn)代性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吳笛;人文精神與生態(tài)意識[D];浙江大學;2004年
9 安斌;戰(zhàn)國與啟蒙時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10 孫希有;經(jīng)濟發(fā)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蕾;信息時代的有線電視[D];鄭州大學;2000年
2 埃迪;學校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實例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3 高常營;渴望家園的回歸——世紀之交人文精神重建問題的反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張亞平;論新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平民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梁海鋼;審美與自由[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7 郭剛;現(xiàn)代教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規(guī)律及操作原則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8 鄭耀雄;試論素質(zhì)教育導向的小學管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9 佘紹揚;《學校管理中的短期行為的表現(xiàn)及防范》[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10 王福先;理工科大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若干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4045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40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