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十年:教師課程觀念變革研究
本文關鍵詞:課改十年:教師課程觀念變革研究
【摘要】:對于任何教育改革,教師因素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教育活動最終落實者無疑是一個個處于基層的教師,因此教師因素常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啟動于2001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jīng)度過十個春秋。十年間公眾眼里的“新課改”作為指向此次課程改革的特定用語,正在成為歷史。為了更好地謀劃下一步教育改革,人們需要回顧最近的已經(jīng)成為過去的這十年。 教師作為一個個體該如何被看待,該如何去了解他們在課程改革十年間教育教學思想發(fā)生的變化,就需要一個突破口!罢n程觀念“,這個最能反應教師對于新課程的理解,最能體現(xiàn)教師課堂行為,最能解釋教師對于課程評價的概念,就成為了一個核心問題。 與此同時,如何闡釋觀念的變革,描述一個觀念變革的過程,就成了一個“以虛求實”的過程。所謂的虛,就是抽取不同時期最能體現(xiàn)教師課程觀念的事件,用它們虛的一面即課程觀指導下的教師個體、群體性行為以及行為的特征、沖突、背后的價值判斷,來找出時間上的隔離性。進而勾勒出一個由專家、先驅者、普通人交織而成的“異步同行”,到焦慮的課程培訓中的教師以及正面質疑課程改革的教師群像所反映的“波瀾初現(xiàn)”,進而是“網(wǎng)絡存在”、行動研究、農村突破的教師課程觀念“悄然變化”的過程。而所謂的實,大抵上指的就是這些“虛”像背后引導著教師作出課程行為的課程觀念變革的核心問題:“教師概念的重新認識”、“抗拒與關心”等。當然,從上述觀念變革探求的過程,自然歸納出教師課程觀念的提升渠道,它們將為未來我國教育改革提供啟示。
【關鍵詞】:“課改十年” 教師 課程觀念 變革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451.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緣起10-13
- 第一章 基本范疇、研究綜述與研究設計13-23
- 一、基本范疇的界定13-15
- (一) 改革、教育改革、課程改革13-14
- (二) 觀念、課程觀念、課程觀念變革、教師課程觀念變革14
- (三) 教師課程觀念變革的語境14-15
- 二、相關研究綜述15-20
- (一) 國外相關研究15-17
- (二) 國內相關研究17-20
- 三、本課題研究意義及方法20-23
- (一) 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意義20-21
- (二) 主要研究方法及其說明21-22
- (三) 本論文的框架(圖示)22-23
- 第二章 異步同行:教師課程觀念與課改的起步23-38
- 一、課程改革設計中的教師課程觀念23-29
- (一) 應然的課程觀念:教師課程觀念的基本判斷23-26
- (二) 實然的教學觀念:課改要求中的教師課程觀念狀態(tài)26-28
- (三) 制度設計:課程改革設計中的教師課程觀念28-29
- 二、中小學教師課程觀念的覺醒29-32
- (一) 探索中的發(fā)現(xiàn):中小學教師對于課程觀念建構的覺醒29-31
- (二) 覺醒后的選擇:課程改革是教師建構課程觀念的必然渠道31-32
- 三、中小學教師與課程改革的距離32-38
- (一) 激進與積極的適應者:課改先鋒參與的課改實驗32-35
- (二) 穩(wěn)健與適應的傳遞者:光盤中的先鋒教師現(xiàn)象35-36
- (三) 保守與觀望的隔膜者:普通教師對于課改實驗的感受36-38
- 第三章 波瀾初現(xiàn):教師課程觀念的沖突出現(xiàn)38-52
- 一、教學模式變化帶給教師的沖擊38-42
- (一) 教師對于新課程教學模式的“適應”38-41
- (二) 課改背景下教師的壓力與焦慮現(xiàn)象41-42
- 二、課程培訓對于教師課程觀念的影響42-50
- (一) 培訓中教師的被動地位42-44
- (二) 培訓不能滿足教師的課程需求44-47
- (三) 培訓模式影響下的教師課程觀念生成47-50
- 三、不同的聲音:教師課程觀念改變的事實反映50-52
- (一) 尋求教師支撐的課改爭論50-51
- (二) 教師課程觀念在爭論中發(fā)生的變化51-52
- 第四章 悄然變化:課程觀念在教師反思中的建構52-68
- 一、變與不變:不變的課堂與變化的課程觀念52-56
- (一) 如何上課:教師在新時期該如何上一堂公開課52-53
- (二) 《猴王出世》的爭論:教師對課程導向的懷疑53-55
- (三) 個性化解讀:教師課程觀念發(fā)展的選擇55-56
- 二、沉默與新聲:網(wǎng)絡時代,教師話語表達的新渠道56-59
- (一) 從“論壇”到教師博客56-57
- (二) 突破紙質媒體:教師課程觀念在網(wǎng)絡交往中獲得發(fā)展57-58
- (三) 個性化:網(wǎng)絡時代的課程觀念建構方式58-59
- 三、行動與研究: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突圍59-64
- (一) 教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59-61
- (二) 校本課程:教師課程觀念的實踐61-62
- (三) 三級課程體系是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制度保障62-63
- (四) 教師課程意識作為課程資源的存在63-64
- 四、非典型模式的趨向:農村地區(qū)中學課改的示范效應64-65
- (一) “杜郎口旋風”和“洋思經(jīng)驗”的啟示64-65
- (二) 課程觀念的建構賦予農村教師課改的可能65
- 五、“新教育”實驗:精神共同體的民間自發(fā)實踐65-68
- (一) 教師自我選擇的教育實驗65-66
- (二) “新教育”對教師課程觀念個性化的尊重66-68
- 第五章 新時代的開啟:教師課程觀念變革的啟示68-79
- 一、“教師”走向課程變革的核心概念68-71
- (一) 為什么是“教師”而不是“學生”68
- (二) 教師概念走向重構的可能68-69
- (三) “教師是誰”問題的再認識69
- (四) 走向教師價值與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回歸69-70
- (五) 課程變革討論范疇的擴大與泛化70-71
- 二、抗拒到關心:課程變革自身變化的啟示71-73
- (一) 教師抗拒的現(xiàn)實與意義71-72
- (二) “關心”模式在世界范圍內的風潮與啟示72-73
- (三) 教師觀念變革推動課程變革73
- 三、穩(wěn)健中的提升,教師課程觀念變革的實質73-74
- (一) 教師擁有課程觀念是課程改革得以深入的保障73-74
- (二) 多元化的課程觀念是教師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74
- (三) 課程觀念的建構是教師提升專業(yè)技能的前提74
- 四、提升教師課程觀念的可行路徑74-79
- (一) 將教師建構課程觀念納入課程改革目標體系74-75
- (二) 讓“發(fā)現(xiàn)學習”成為教師建構課程觀念的主要手段75
- (三) 網(wǎng)絡作為契合教師形成課程觀念的社會支持體系75-79
- 結語79-80
- 參考文獻80-84
- 附錄84-86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和獎勵86-87
- 致謝8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堅紅;James Elicker;Mary McMullen;毛曙陽;;中美兩國幼兒教師課程觀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2 ;采取多種途徑 提高教師隊伍[J];湖南教育;1975年09期
3 松山;俞紅;;斥“四人幫”對教師隊伍的反動“估計”[J];湖南教育;1977年12期
4 ;熱烈慶祝我國第一個教師節(jié)[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5年09期
5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做法[J];師范教育;1986年04期
6 肖慶恕;徐勝;;論教師職業(yè)道德[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7 李津軍;崗位培訓應以兼職教師為主體[J];成人教育;1990年04期
8 ;開展教育科研 優(yōu)化師資隊伍(下)[J];上海教育科研;1992年01期
9 李楚材;;教師的流失[J];群言;1993年10期
10 何于江 ,羅樂 ,洪少柱 ,鄭宏國;應用物理系教師隊伍結構的分析與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杰文;;事業(yè) 感情 待遇是穩(wěn)定教師隊伍的三大基石[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2 田冬;;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中教師交流的有效推進[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3 馮林醫(yī);;淺談民辦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趙榮鋒;;淺析職業(yè)院校教師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幾個方面[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孫河川;魯良;劉文釗;郝妍;;芬蘭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對遼寧省教師評價的啟示[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楊萬士;;民辦學校學生與教師的教育管理之管見[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7 周燕;;如何加強高等職業(yè)教育中教師隊伍的建設[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8 趙榮鋒;;淺析云南林職院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與發(fā)展[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劉艷華;;關于高校學生工作教師隊伍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探究[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宋君;;誠信辦學 雕鑄希望[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藝 田家龍;兩連冠的背后[N];德州日報;2010年
2 陳成智;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N];海南日報;2006年
3 柯昌萬 王鳴琦;人才強校給陜西高校帶來新變化[N];陜西日報;2007年
4 張琨;我市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N];武威日報;2007年
5 記者 李寶;大理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表彰120名優(yōu)秀教師[N];大理日報(漢);2009年
6 本報記者 李林霞;教育“攻心戰(zhàn)”[N];山西日報;2010年
7 廣安市政協(xié)委員、岳池縣石埡中學校長 王澤全;增強人力資本 加強軟實力建設[N];四川政協(xié)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王愛玲 通訊員 文博兵;教師大交流“先富帶后富”[N];運城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于洪全;提高教育質量必須造就一流教師隊伍[N];大連日報;2011年
10 呂剛;在慶祝第26個教師節(jié)時的講話[N];柴達木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超;教師遠程培訓的學習干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健;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互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唐松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呂紅日;教師“知識分子”角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德云;美國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教學標準及其認證:開發(fā)、實施及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石長林;中國教師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曾能建;福建中小學教師教育發(fā)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同毅;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生態(tài)學解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孫平;課程實施中的教師主體性及其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濤;課改十年:教師課程觀念變革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燦茹;高職院校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3 韓業(yè)倫;民辦中小學教師隊伍現(xiàn)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梅花;民辦學校中小學教師生存狀態(tài)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5 虞靜東;職業(yè)中學“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D];蘇州大學;2008年
6 王曉倩;教師職后研究性學習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佳銳;內蒙古高職院校教師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研究[D];內蒙古工業(yè)大學;2006年
8 張曉蕓;民辦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9 張永峰;民族地區(qū)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發(fā)展問題探微[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姚雪芹;河南省高等體育院系教師科研水平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8095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0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