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述評
本文關鍵詞: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述評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研究 人文主義方法論 科學主義方法論 人文科學方法論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研究中存在著嚴重的科學主義方法論傾向,這一方法論傾向在促進教育研究科學化的同時,也造成了教育研究中無法回避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科學主義方法論的局限性逐漸突顯出來,并引起學界的關注,學者們對教育研究中的科學主義方法論逐漸產生懷疑,并對其進行了一定的反思。 另外,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思潮的興起及其廣泛影響,我國不少的教育研究者在這股思潮的影響與推動之下,在以前反思科,學主義方法論局限性的基礎之上,更深刻地對教育研究中的科學主義方法論進行了批判,逐漸形成了一股反對科學主義方法論的另一種方法論傾向,即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因此,可以說,教育研究中科學主義方法論局限性的突顯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思潮的影響,促使了教育研究中人文主義方法論的興起。 由此可見,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主要是以反對科學主義方法論局限性的面目出現(xiàn)的,其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解決在科學主義方法論的規(guī)約與指導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與問題。應該說,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對于解決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走出教育研究中的唯科學主義方法論泥沼,具有很大的意義。諸如,在教育研究對象方面,強調研究對象存在主體的“價值賦予”成分,強調研究對象是一種社會的歷史文化存在;在研究方式、方法上,“自下而上”以及詮釋學等研究方式、方法的引入;在研究的問題域方面,將“價值問題”納入研究者的視野等等。 然而,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思潮自產生之日起就具有自身所無法克服的矛盾和缺陷。以此作為哲學基礎而形成的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自然也具有先天的缺陷,對教育研究中科學主義方法論的批判過了頭,以至于走到了反科學、反理性的立場上。另外,人文主義方法論指導下的教育研究,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在科學分類上,主張“科學二分”,缺乏對社會科學的合理定位;在研究方式、方法方面,強調“自下而上”研究方式,卻沒有正確認識到這些研究方式自身的局限性,使得研究難免有主觀主義、相對主義之嫌;在研究的問題領域方面,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對教育研究中“事實問題”的研究等等。若不能清晰地認識到這些局限性,仍堅持以人文主義方法論作為教育研究的指導,只會導致更多的問題。鑒于此,超越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也就成為應有之義,我們必須根據教育現(xiàn)象自身的特點和性質,立足我國教育研究的實際,選擇適合教育研究的方法論——人文科學方法論。只有將人文科學方法論作為教育研究的指導,才能保障教育研究健康而又順利地進行。
【關鍵詞】:教育研究 人文主義方法論 科學主義方法論 人文科學方法論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40-0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導論8-15
- (一) 問題提出8-10
- (二) 已有相關研究述評10-13
- (三) 本研究的設計13-15
- 一、教育研究中人文主義方法論的形成及其基本主張15-23
- (一) 教育研究中人文主義方法論興起的原因15-20
- 1. 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思潮在教育研究中的濫觴15-18
- 2. 教育研究中科學主義方法論局限性的突顯18-20
- (二) 教育研究中人文主義方法論的基本主張20-23
- 二、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對教育研究的影響23-38
- (一) 教育研究中人文主義方法論的貢獻23-32
- 1. 重新理解教育研究對象的特點23-27
- 2. 重新定位教育研究的方式、方法27-30
- 3. 擴大教育研究的問題域30-32
- (二) 教育研究中人文主義方法論的局限32-38
- 1. 科學分類上的"二分法"32-34
- 2. 具有主觀主義、相對主義以及歷史虛無主義等局限性34-35
- 3. 研究問題域上忽視"事實問題"35-38
- 三、教育研究中方法論的必然選擇——人文科學方法論38-42
- 參考文獻42-47
- 后記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姜勇,和震;“注視”與“傾聽”——對當代兩種教育研究范式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3期
2 陳向明;;范式探索:實踐—反思的教育質性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4期
3 劉復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事實與價值[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王炳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歷史意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毛亞慶;論教育學理論建構的科學主義傾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6 李兵;解釋學研究范式及對教育研究方法論的啟示[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周會娟;從一元到多元: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與展望[J];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8 李文求;電教科學實驗方法論雜談——科學主義研究范式與人本主義研究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9 張文蘭;郭小平;;關于我國行動研究學術成果的分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10 張應強;李峻;;生存論轉向與當代教育研究范式變革[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孫振東;教育研究的主體性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徐輝富;教育研究的現(xiàn)象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李兵;哲學解釋學對教育研究方法論的價值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周云華;“科學三分”視野下教育學學科歸屬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張益寧;“胡塞爾現(xiàn)象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潘新民;我國“新課改理念”的后現(xiàn)代主義傾向評析[D];西南大學;2007年
5 湯詩華;社會科學哲學研究范式轉型對教育研究的啟示[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99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9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