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實業(yè)教育思想及其啟示
本文關(guān)鍵詞:嚴復實業(yè)教育思想及其啟示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嚴復 實業(yè) 實業(yè)教育 實業(yè)教育思想
【摘要】:實業(yè)教育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著自身的結(jié)構(gòu)體系,在中國近代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與教育家,嚴復一生都在踐行實業(yè)教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實業(yè)教育思想。嚴復的實業(yè)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對嚴復的實業(yè)教育思想進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對我國教育,尤其是職業(yè)教育有所啟示與借鑒,以增強職業(yè)教育吸引力,促進職業(yè)教育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guān)鍵詞】: 嚴復 實業(yè) 實業(yè)教育 實業(yè)教育思想
【分類號】:G40-09
【正文快照】: 嚴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與教育家。他先后在北洋水師學堂、安徽高等學堂、復旦公學以及北京大學等校任教并主持校政。他的教育思想廣泛而深刻,對后世影響頗深。其中,他對實業(yè)教育深刻與銳利的論述,有著獨特的視角與理性的分析。嚴復的實業(yè)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天根;評點老子與嚴復對立憲的檢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王麗麗;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與讀者[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劉海峰;科舉制百年祭[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4期
4 王明偉;科舉制改革與晚清士人邊緣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5 趙琳;論嚴復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特征[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劉平,彭是文;嚴復與科舉[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許亞非;傳統(tǒng)勤儉思想與當代道德建設芻議[J];西華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8 李承貴;論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改鑄[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9 李承貴;;西學視域中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認知及其檢討[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葉祖淼;論嚴復科技倫理思想[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波;吳彤;;地方性知識視野下的洋務派的翻譯出版[A];全國科學技術(shù)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年會清華大學論文集[C];2008年
2 翁銀陶;;簡論嚴復詩論與其詩作之關(guān)系[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3 肖忠生;;論嚴復與中國近代教育[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4 王天根;朱從兵;;嚴復譯著時間考析三題[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5 劉曉琴;;嚴復與晚清海軍教育[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6 石文英;;嚴復論詩文[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7 武際可;;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力學?[A];力學史與方法論論文集[C];2003年
8 武際可;;給力學的基礎(chǔ)研究和教學留一席之地——紀念談鎬生先生上書30周年[A];第三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許寧;;氣化之道——張載、王夫之、嚴復、張岱年氣學思想合論[A];中國寶雞張載關(guān)學與東亞文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賀昌盛;;晚清民初“文學”學科的學術(shù)譜系——從“詞章”到“美術(shù)”再到“文學”[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人博;中國近代憲政思潮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quán)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向天淵;現(xiàn)代漢語詩學話語(1917—1937)[D];四川大學;2002年
5 蔣曉麗;中國近代大眾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2年
6 岳龍;現(xiàn)代性境域中的傳統(tǒng)[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米華;早年毛澤東國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尹小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農(nóng)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蔣鐵初;中國近代證據(jù)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增鋒;試論戊戌維新派西方文化觀的轉(zhuǎn)型[D];河北大學;2001年
2 杜衡;清末圖書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義[D];蘇州大學;2001年
3 彭江;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歷程中的科學與人文之爭[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蔣浩;嚴復思想與近代中國哲學轉(zhuǎn)型[D];湘潭大學;2001年
5 劉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友良;理性化的思考與啟蒙——嚴復思想體系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7 陳瑞;嚴復對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的貢獻[D];安徽大學;2002年
8 夏忠龍;嚴復自由觀及其理論意義探微[D];黑龍江大學;2002年
9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覺醒與嚴復天演哲學[D];湖南大學;2002年
10 花宏艷;呂碧城思想及其詞作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春燕;;嚴復實業(yè)教育思想評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年11期
2 彭干梓;夏金星;;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的實業(yè)教育思想[J];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2011年10期
3 孫楚思;簡論嚴復的實業(yè)(職業(yè))教育思想[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S3期
4 張紅;試評嚴復的“教育救國”思想[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5 林平漢;嚴復對教育革新的倡導及其實踐[J];世紀橋;2002年06期
6 陳友良,林鴻生;略論嚴復的科學教育思想[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2年01期
7 陳亞玲,魏臘云;嚴復教育救國思想論要[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5期
8 程笑梅;論嚴復的教育思想[J];攀枝花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9 張愛聞,艾軍;嚴復的教育救國論思想探討[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郭建榮;;惟國惟家嚴幾道[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吳志鋒;;探討嚴復教育思想 推進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A];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肖忠生;;論嚴復與中國近代教育[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3 高時良;;嚴復西學教育思想評估[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4 劉三林;劉桂林;;嚴復的實業(yè)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宋寧娜;;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述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王倫信;;論教育研究實證化趨勢在近代中國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俊芳;近代中國教育史上的“留洋冷”[N];光明日報;2002年
2 王雪珂 本報記者 張守營;培養(yǎng)通才還是專才:當代教育的博弈與反思[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芹;嚴復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玉霞;嚴復科學教育思想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嚴忠德;嚴復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4 黃英;論嚴復的開民智思想[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鄭雙陽;嚴復課程思想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莫江平;論毛澤東對嚴復教育思想的繼承與改造[D];湖南科技大學;2008年
7 韓智勇;嚴復民族素質(zhì)教育思想述論[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8 陳瑞;嚴復對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的貢獻[D];安徽大學;2002年
9 劉超;張之洞實業(yè)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10 錢慶書;從近代化的角度看嚴復的教育思想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78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7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