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通識教育發(fā)展走向與新興實踐——基于《通識教育發(fā)展走向與新興實踐》調查報告的分析
本文關鍵詞:當前美國通識教育發(fā)展走向與新興實踐——基于《通識教育發(fā)展走向與新興實踐》調查報告的分析
【摘要】:美國是近代通識教育的起源地,其通識教育理念及實踐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為典型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文章希望通過分析美國哈特研究協(xié)會于2009年發(fā)布的調查報告《通識教育發(fā)展走向與新興實踐》,借鑒過去5年美國通識教育的發(fā)展走向與新興實踐,以深化我國高教界對通識教育的內涵認識并促進實踐的發(fā)展。文章對美國通識教育新興實踐的分析主要圍繞其發(fā)展現(xiàn)狀、教學成效、課程設置、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整合四個方面展開。
【作者單位】: 重慶教育學院通識教育部;
【關鍵詞】: 美國 通識教育 調查報告
【分類號】:G571.2
【正文快照】: 19世紀以來,受經濟市場與社會分工的影響,高校辦學在日益重視專業(yè)、職業(yè)教育的同時卻忽略了人自身的發(fā)展,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消極現(xiàn)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1829年,美國教授帕卡德(A.S.Parkard)首先使用了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一詞。通識教育的基本指向在于突破專業(yè)教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韋瑋;俞建偉;陸開宏;;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的實踐類型與課程設置探討[J];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2 張東海;;通識教育:概念的誤讀與實踐的困境——兼從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識教育內涵[J];復旦教育論壇;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萍萍;;高校學生非正式組織在學生教育管理及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2 陳曉琴;;高等教育課程適切性問題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孫明;;大學校園建設項目設計前期引入建筑策劃的必要性[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王冀生;文化是大學之魂[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5 黃俊杰,孫震;傅斯年與臺灣大學的教育理念[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6 李強;大學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7 張學文;;大眾化背景下大學使命的重新審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王志剛;論地方高?蒲衅脚_的建設——高校辦學特色系列研究之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黃蓉;魯軍;;尋蹤紐曼的自由教育思想——《大學的理想》讀后感言[J];才智;2009年01期
10 陳尚;;大學管理與發(fā)展之“道”——老子哲學思想與大學發(fā)展[J];才智;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建忠;;我國高等教育個人需求分析[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許長青;;大學知識產業(yè)化與立法促進[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王鷺娟;李朝平;;“教育過度”問題研究綜述[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王秉琦;高瑞龍;;提升大學品位,引領文化發(fā)展——對大學在和諧文化建設中的責任及辦學理念的思考[A];建設和諧文化與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5 徐有鋼;葉如海;;基于社區(qū)概念的校園規(guī)劃探討[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麗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禹旭才;社會性別視角下的高校女教師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吉林;權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陽;多元評價視角下的大學定位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7 黃曉通;近代東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q,
本文編號:527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2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