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中“被”現象及其反思
本文關鍵詞:道德教育中“被”現象及其反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青少年的道德建設成為各國一致關注的焦點命題。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炙手可熱的德育建設并沒有破解令人擔憂的"道德危機""道德恐慌",青少年弱道德、不道德甚至道德敗壞現象依然嚴重。在對"癥結"的追問和反思中,道德教育的"被"現象是一個應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當前,德育領域存在四種"被"現象:遠離生活和實踐,"被知識化"的道德教育;行走在真實和迷惘之間,"被懸置"的道德教育;無法逾越的"道德標桿","被至善"的道德教育;忽視道德主體的生命存在,"被教育"的道德教育。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鄭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系;
【關鍵詞】: 道德教育 “被”現象 道德危機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思想道德狀況不僅是社會整體道德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而且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密切關聯。20世紀70年代以來,青少年的道德成長普遍被認為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加強青少年道德建設的呼聲在世界各國此起彼伏。吊詭的是,熱火朝天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唐文明;弘道崇德:孔孟儒家的兩個終極倫理觀念[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翟楠;;追求道德“至善”,還是退守道德“底線”?——對當代道德教育的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3 葉文梓;從“知識世界”走進“生活世界”——對學校道德教育基礎的反思[J];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2 陳虹;;西方現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周艷;李新;;教學病理學視角下對“對話教學”實踐的審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5 韓傳信;;農村中小學教師德育素養(yǎng)提升途徑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6 楊鳳仙;;關于校本教研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張桂玲;;工科高職院校學生應用文學習興趣淡薄分析及對策探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9 周志剛;孟娜;;對話教學現實問題透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張錦智;張春秀;;大學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體間性視角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家良;;參與體驗促感悟 構建德育新模式[A];2011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4 鄧萬生;;立德踐行,學會做人,育合格中職生——承國學精華,行“五講、四美”,創(chuàng)“八無”班級,做“四有”中職生[A];全國德育教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虹;彭娟;謝迪;韓棹渭;;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A];學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畢節(jié)地區(qū)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課題集[C];2007年
6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王景勤;;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玉生;;蘇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機制新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長偉;韓鐘文;;淺論康德的實踐教育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劉吉林;權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小海;大學生公民意識現狀及其與大學生個體因素的聯系[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宋志杰;上海市小學3-5年級體育教育健康促進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實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姜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李明智;高校新資助政策及其實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張發(fā)軍;農村學業(yè)不良初中生學業(yè)成敗歸因現狀及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焉晶;中小學校長變革型領導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巴新生;試論先秦“德”的起源與流變[J];中國史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寧;社會道德危機探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2 郝項莉;;“關心”教育探尋[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7年02期
3 何齊宗;世紀之交的世界道德與道德教育[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4 崔景貴;國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嚴從根;;對新時代儒家道德教育合法性的思考[J];中國德育;2009年03期
6 張連;;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價值追求[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02期
7 宋麗榮;田風雪;;新時期俄羅斯高校道德教育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呂菲;;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失向與導航[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9 項洋;;從道德的個體功能視角探討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J];宿州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鞠文燦;;“道德兩難”在德育中的價值意義[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云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五大誤區(qū)[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2 趙玉桂;;小學生的道德教育應多采用榜樣示范法[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3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現代意義[A];孔學研究(第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七次暨海峽兩岸第五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廖永德;;“三結合”條件下學校道德教育的調整與革新[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劉翠英;;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心理與道德教育影響淺析[A];全國德育教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許榮;;重視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價值[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徐曉清;;道德教育一中學歷史教學必須再度引起重視的問題[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聞素霞;喬親才;;恥感對道德自我發(fā)展的影響[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9 葛振國;;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辯證思考[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10 洪燕;;論羞恥感產生的心理結構及其對道德教育的現代意義[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京利;加強道德教育 促進新農村建設[N];聯合日報;2006年
2 何向東;13名少女被摧殘 引發(fā)道德教育困惑[N];中國教師報;2003年
3 于正江邋張曉義;要堅持不懈開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報;2007年
4 何樹彬;在對話與溝通中成長[N];文匯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王有佳;“五德教育”聚人心[N];人民日報;2006年
6 張瑞;讓法律教育與道德教育并行[N];人民日報;2010年
7 劉宇男;鹽亭瓜農受損事件水落石出[N];四川日報;2005年
8 王立斌;優(yōu)秀兒童文藝作品對道德教育的作用[N];中國文化報;2004年
9 張登賢;成年人是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N];西安日報;2006年
10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李滿意;在審美中進行道德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唐漢衛(wèi);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礎[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董海霞;文化視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嚴從根;在正當與有效之間—社會轉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彥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幼兒道德教育變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趙昌漢;衰落與復蘇:二戰(zhàn)后美國學校道德教育變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7 周圍;積極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鵬;詩在道德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馮蕓;和諧道德教育的實現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魏筠;生活意義: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尋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邵廣俠;回歸生活:道德教育的復興之路[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蔣恩世;論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蘭小凱;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4 韓月秋;論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教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5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田軍;高中世界文化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問題[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王萍;中國傳統道德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洪高;關懷學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偉杰;道德權威的失落與重塑[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琳;美國新品格教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道德教育中“被”現象及其反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78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9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