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或不均:清末江南新式教育經費的城鄉(xiāng)配置及其論爭
本文關鍵詞:均或不均:清末江南新式教育經費的城鄉(xiāng)配置及其論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清末政府實行分級分區(qū)籌款辦學的策略下,地方基層社會擔負著開辦初等教育的重任。隨著新式教育的逐步推進,書院、賓興、公車等傳統(tǒng)教育資源與善堂、寺廟、祠宇等地方公產成為各地興學的首要依賴對象。江南地域社會對此進行了重新配置。教育經費在城鄉(xiāng)之間如何配置,引起了學界內外的廣泛關注,時人圍繞經費均分與否進行了熱烈的爭論。受新式教育制度安排和清末社會經濟狀況的制約,府廳州縣自新式教育起步之時就保持著對城鎮(zhèn)鄉(xiāng)的優(yōu)勢,成為近代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形成并不斷擴大的根源。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 江南 教育經費 配置 城鄉(xiāng)差距
【分類號】:G529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清末新政期間,興辦教育成為各界共識。相對于官學、書院等傳統(tǒng)教育機構,新式教育對經費的依賴程度更高,除了建筑費、開辦費,還需要源源不斷的常年經費。但是由于制度初創(chuàng),清末政府又無力統(tǒng)籌全國的教育經費支出,籌集經費的壓力便被層層分解。1904年,清廷頒布《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鳴和;有關教育經費的幾個熱點問題[J];中小學管理;1995年Z1期
2 管琳;;我國各省教育經費的聚類分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1期
3 ;農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經費應“流轉”起來[J];中國人大;2011年13期
4 劉志禎;;感謝《山東教育》[J];山東教育;2011年Z1期
5 慶年;;教育的黨性[J];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04期
6 馬少兵;;公共選擇理論視角下江蘇省教育經費投入分析[J];天中學刊;2011年03期
7 ;1994年全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J];中小學管理;1996年01期
8 鄭小明;;從教育與經濟的關系看市場經濟對教育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9 姜朝暉;;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轉型視野下的教育獨立思潮[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1992年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牛征;;天津教育投資改革研究[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2 田麗娟;;突破流動兒童義務教育經費的瓶頸[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沈百福;王紅;;我國學費問題分析[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喬海曙;鐘小紅;;從源頭上治理教育亂收費[A];新時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5 張國連;;教育稅制在美國初建時遇到的矛盾與斗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張學敏;;教育投入的來源分析與運行機制探索——關于我國《教育法》相關條文修訂的思考[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7 李自典;;20世紀30年代的鄉(xiāng)村教育運動:國家、社會團體與民眾的互動研究[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熊筱湘;;我國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實證研究[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玉];;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20年[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10 鄭起東;;近代華北的鄉(xiāng)村教育[A];華北鄉(xiāng)村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苗福生;教育經費的不同花法[N];中國財經報;2005年
2 李云清;我市積極探索教育經費集中核算新路子[N];樂山日報;2005年
3 諍言;教育經費:誰挪用處分誰[N];山西經濟日報;2004年
4 沈百福;預算內教育經費的增長[N];學習時報;2008年
5 蒙文;內蒙古安排教育經費30多億元[N];政府采購信息報;2009年
6 通訊員 楊建光 袁帆;奇臺“校財局管制”讓教育經費實現(xiàn)“陽光運作”[N];昌吉日報;2009年
7 記者 蔣夫爾;新疆 欠撥教育經費須在月底前補足[N];中國教育報;2009年
8 記者 陳婉婉;教育經費4年補撥7.38億[N];安徽日報;2009年
9 教育部 國家統(tǒng)計局 財政部;2008年全國教育經費執(zhí)行情況統(tǒng)計公告[N];中國教育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我省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重全國第一[N];福建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伍春輝;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強;我國義務教育財政模式與選擇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運明;1928-1937年山東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會可;共和國教育財政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唐斌;教育多元籌資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資源籌措配置的歷史地理學分析(1644-1911年)[D];復旦大學;2008年
7 劉軍;抗戰(zhàn)前十年湖北縣級教育研究(1927-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茂聰;論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馬躍;中國教育與經濟發(fā)展方式及財政保障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年
10 孫大文;我國教育生產率及其增長方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曉琴;稅費改革后農村義務教育的困境及出路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2 馮靜;關于開征教育稅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媛媛;強化財政轉移支付視角下的農村義務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徐靜;我國實施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夏松;教育經費投入的非均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麗君;教育與中國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年
7 范娜娜;外來工子女教育經費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8 曹彥如;晚清新式學堂教育經費籌集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閆福甜;戰(zhàn)后美國義務教育財政改革及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衛(wèi)英;義務教育制度運行中的政府職責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均或不均:清末江南新式教育經費的城鄉(xiāng)配置及其論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5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8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