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生管理論文 >

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微觀發(fā)生過程: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23 22:15
  從中學進入到大學,是許多人重要的人生轉折期。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進入大學意味著他們要開始學習更加獨立地面對各類社會生活問題。如果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學生能夠有足夠的能力以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予以應對和解決,這將為其生存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適宜的條件。社會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在日常的社會交往和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是其在特定的人格傾向的推動下,以獨特、新穎、適當且有效的方式提出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心理特征和能力。本研究將微觀發(fā)生學設計和虛擬仿真技術相結合,通過特質社會創(chuàng)造性問卷篩選出32名在校大學生,考察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即狀態(tài)社會創(chuàng)造性)在虛擬情景中短期內的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研究的結論如下:(1)無論是在發(fā)散思維階段還是輻合思維階段,個體策略質量和策略使用類型的變化都出現了跨情境的不一致性。(2)在發(fā)散思維階段,隨著實驗期間的推進,策略新穎性表現出三種不同的變化模式,而整體來看,策略實用性隨著實驗期間的推進而提升;高特質社會創(chuàng)造性個體在策略質量上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策略的實用性上。(3)在發(fā)散思維階段,隨著實驗期間的推進,高新穎高實用策略的使用率表現出三種不同的變化模式;整體來看,高特質社會創(chuàng)造...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社會創(chuàng)造性
        2.1.1 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概念
        2.1.2 特質社會創(chuàng)造性和狀態(tài)社會創(chuàng)造性
        2.1.3 創(chuàng)造性的階段理論
    2.2 微觀發(fā)生法
        2.2.1 微觀發(fā)生法概述
        2.2.2 微觀發(fā)生法的研究設計
        2.2.3 問題解決的微觀發(fā)生研究
    2.3 虛擬仿真技術
        2.3.1 虛擬仿真技術與虛擬環(huán)境
        2.3.2 虛擬仿真技術在社會心理研究領域的應用
        2.3.3 虛擬仿真技術在創(chuàng)造性領域的應用
3 問題提出
    3.1 以往研究的不足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假設
4 研究方法
    4.1 被試
    4.2 研究工具
        4.2.1 大學生社會創(chuàng)造性問卷
        4.2.2 虛擬仿真社會問題情境
        4.2.3 MEC空間臨境感問卷
    4.3 研究程序
    4.4 數據分析
5 結果一 變量的人口學特征
    5.1 被試在各實驗期間的空間臨境感及分組有效性檢驗
    5.2 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人口學特征
        5.2.1 特質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性別差異
        5.2.2 狀態(tài)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性別差異
    5.3 小結
6 結果二 社會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階段的微觀發(fā)生過程
    6.1 各問題情境下策略質量的變化
        6.1.1 情緒調控
        6.1.2 時間管理
        6.1.3 學業(yè)困難
        6.1.4 同伴沖突
        6.1.5 小結
    6.2 各問題情境下策略類型的變化
        6.2.1 情緒調控
        6.2.2 時間管理
        6.2.3 學業(yè)困難
        6.2.4 同伴沖突
        6.2.5 小結
7 結果三 社會創(chuàng)造性輻合思維階段的微觀發(fā)生過程
    7.1 個體策略評價與策略選擇能力
        7.1.1 被試自評與專家評價的差異檢驗
        7.1.2 被試對策略的選擇能力
        7.1.3 小結
    7.2 各問題情境下策略質量的變化
        7.2.1 情緒調控
        7.2.2 時間管理
        7.2.3 學業(yè)困難
        7.2.4 同伴沖突
        7.2.5 小結
    7.3 各問題情境下策略類型的變化
        7.3.1 情緒調控
        7.3.2 時間管理
        7.3.3 學業(yè)困難
        7.3.4 同伴沖突
        7.3.5 小結
8 討論
    8.1 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性別差異
    8.2 社會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階段的微觀發(fā)生過程
        8.2.1 策略質量的變化和特點
        8.2.2 策略類型的變化和特點
    8.3 社會創(chuàng)造性輻合思維階段的微觀發(fā)生過程
        8.3.1 大學生策略評價與策略選擇能力
        8.3.2 策略質量的變化和特點
        8.3.3 策略類型的變化和特點
    8.4 總結
    8.5 研究局限與未來展望
        8.5.1 研究局限
        8.5.2 未來展望
9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虛擬現實暴露療法在社交焦慮中的應用:效果、機制及展望[J]. 王希,董蕊,李思佳,倪士光.  心理科學. 2017(06)
[2]不同類型獎勵對本科生社會創(chuàng)造性過程的影響[J]. 薛雨康,沐小琳,王芳,谷傳華.  中國特殊教育. 2017(09)
[3]團體規(guī)模和任務類型對團體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J]. 韓梅,谷傳華,薛雨康,沐小琳.  中國特殊教育. 2017(06)
[4]虛擬現實技術研究進展[J]. 趙沁平,周彬,李甲,陳小武.  科技導報. 2016(14)
[5]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腦機制:狀態(tài)與特質的EEGα波活動特點[J]. 谷傳華,王亞麗,吳財付,謝祥龍,崔承珠,王亞嫻,王婉貞,胡碧穎,周宗奎.  心理學報. 2015(06)
[6]父母沖突與大學生宿舍沖突方式的關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J]. 鄧林園,劉丹,伍明明,方曉義.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5(02)
[7]兒童狀態(tài)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跨文化研究:基于中美文化的比較[J]. 谷傳華,張冬靜,Yeh Hsueh,Xiangen Hu.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5(02)
[8]兒童表征深度的微觀變化:路線、速度及來源[J]. 張睆,辛自強.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2)
[9]兒童特質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跨文化研究:基于中美文化的比較[J]. 谷傳華,張冬靜,Yeh Hsueh,Xiangen Hu.  中國特殊教育. 2014(04)
[10]狀態(tài)與特質之分:來自社會創(chuàng)造性的證據[J]. 谷傳華,張笑容,陳潔,郝恩河,王亞麗.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3(05)



本文編號:36414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6414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1d2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