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生管理論文 >

教育獲得感的理論內涵、結構模型與生成機理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12:46
  基于"用戶體驗"的教育獲得感強調學生對教育服務質量的感知,是衡量學生是否"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重要標尺。建構教育獲得感理論體系的主旨在于回答其"是什么感","有哪些感","如何獲得此感"。學生的教育獲得感是其在知識獲取、能力發(fā)展、人格成長和社會融入等多方面因有所獲而產生的積極情感。教育獲得感的理論體系是由感知主體、供給客體、內容維度和保障機制四個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在感知內容上呈現(xiàn)為學習、心理、社會、身體和成長共五個維度的獲得感。學生教育獲得感的生成是多因素協(xié)同,由"期望-滿足-認同"的內生機理和"期望-整合-反饋"的外生機理綜合作用的結果。 

【文章來源】:當代教育科學. 2020年08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教育獲得感的理論內涵、結構模型與生成機理


教育獲得感的理論要素及其關系

模型圖,學生教育,模型,學生


學生心理維度的獲得感是其在學校教育和生活環(huán)境下對自身心理變化、心智發(fā)展的感知,可以通過各種測評量表,從學生的生活目標感、自我意識、個性品質、情緒情感、意志力等方面加以認識。學生社會維度的獲得感是其在學校生活、人際關系、社會適應等方面的感受,良好的學校歸屬感、班級氛圍、社會關系和公平程度等會提升學生這一方面的獲得感,在諸多社會關系中,師生關系至關重要,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鼓勵以及真誠、理解、信任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更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安全感、幸福感。學生身體維度的獲得感是其對健康與疾病、飲食狀況、體育鍛煉、學習與生活便利性的感知,良好的生活方式、充足的體育鍛煉、完備的活動設施等能提升學生這方面的獲得感。學生成長維度的獲得感是其對自身獨立性、發(fā)展性和自我實現(xiàn)水平的感知,這是其教育獲得的核心所在。尊重、平等、參與的校園氛圍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這一維度的具體衡量指標包括成就動機水平、能力發(fā)展狀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以及社會參與意愿等。成長既包括對已有機會與能力的把握,也包括對未來可能性的樂觀預期,學生成長維度的獲得感是其今后不斷發(fā)展、參與社會、貢獻社會的內生動力。此外,該模型認為學生的家庭、生活社區(qū),宏觀層面的經濟、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尤其是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他們的教育獲得感。學生教育獲得感的五維模型可在后續(xù)測量和實證研究中加以驗證和完善,其具體測量指標可根據(jù)學校類型和學生學段的不同作適應性修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隨遷子女后義務階段教育獲得感的闡釋與思考——基于34個訪談樣本的扎根研究[J]. 瞿曉理.  當代教育科學. 2018(07)
[2]人民獲得感的時序比較——基于中國城鄉(xiāng)社會治理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 文宏,劉志鵬.  社會科學. 2018(03)
[3]學生獲得感研究綜述[J]. 張夢皙.  教育科學論壇. 2017(32)
[4]優(yōu)質教育的核心要素與追求[J]. 張笑愷,陳興中,向晏平,李毅,樊富珉,邱華,張文川,李秦,張平福.  教育科學論壇. 2017(32)
[5]獲得感是社會發(fā)展最優(yōu)衡量標準——兼評其與幸福感、包容性發(fā)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J]. 鄭風田,陳思宇.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7(02)
[6]基于“獲得感”思想的教育改革[J]. 劉繼青.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7(01)



本文編號:29317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9317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01d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