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內(nèi)外控與童年遭受體罰的關(guān)系
本文關(guān)鍵詞: 大學生 自尊水平 內(nèi)外控 體罰 出處:《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該研究從自尊水平、內(nèi)外控兩個角度入手,探討它們與童年遭受體罰之間的關(guān)系。采用兒時管教史問卷中的體罰分量表(Berger,1988)、自尊量表(Rosenberg,1965)、內(nèi)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Rotter,1966)對山東師范大學33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整群問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卡方檢驗、方差分析和相關(guān)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研究結(jié)果表明:(1)大學生在童年時期普遍遭受過父母的體罰,且不存在性別與家庭所在地等方面的顯著差異。(2)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在性別與家庭所在地等方面不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大學生的內(nèi)外控存在性別差異,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內(nèi)控,而不存在家庭所在地方面的差異。(3)童年時期遭受的體罰與大學生的自尊水平與內(nèi)外控都不存在顯著相關(guān)。(4)自尊水平與內(nèi)外控呈現(xiàn)顯著的負相關(guān),即自尊水平得分越高,內(nèi)外控得分越低,即越傾向于內(nèi)控。
[Abstract]:The study starts with self-esteem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childhood corporal punishment, 330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Bergerger's questionnaire in childhood history questionnaire, Rosenberger's self-esteem scale (Rosenberg1965a),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 (Rotters1966), among which 330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random cluster questionnaire.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by chi-square test, varianc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were generally subjected to corporal punishment from their parents in childhood.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 and family location.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esteem level between gender and family location,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 Girl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nternal control than boys,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amily location.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rporal punishment in childhood and college students' self-esteem level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esteem level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That is, the higher the score of self-esteem, the lower the scor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that is, the more inclined to internal control.
【作者單位】: 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基金】:山東省博士后創(chuàng)新項目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0803031)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龔藝華,黃希庭;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guān)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魏運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少年兒童自尊發(fā)展影響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年03期
3 張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與父母教育方式的關(guān)系──不同群體間的一致性與差異性[J];心理科學;1998年06期
4 顧海根;師范學生自我價值感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2期
5 黃希庭,鳳四海,王衛(wèi)紅;青少年學生自我價值感全國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學;2003年02期
6 田錄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心理學探新;2006年02期
7 楊智輝;王建平;;初中生心理控制源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4期
8 邢曉沛;王美芳;;父母對體罰的態(tài)度與其體罰行為的關(guān)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忠民;代顯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初探[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9期
2 張麗華,楊麗珠;3~8歲兒童自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3 張麗華;宋芳;;大學生自尊發(fā)展的特點[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年03期
4 常保瑞;方建東;;大學生完美主義、自尊、自我和諧和自殺意念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李祚山,唐加祥,趙楠;轉(zhuǎn)型期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研究[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6 葛愛榮;;高中生自我價值感、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guān)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陳旭莉;謝忠華;;問題學生的父母養(yǎng)育方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18期
8 陳有國;謝鈺涵;;大學生人際信任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guān)研究[J];高校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6年02期
9 肖新燕;;大學生自尊與孤獨的相關(guān)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7年03期
10 彭玉;岳彩鎮(zhèn);茍娜;江偉;石波;;西部某高職院校學生自尊與心理健康關(guān)系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魏俊彪;胡春博;;大學生身體自我與自我價值感的關(guān)系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杜麗麗;;音樂心理劇對流浪兒童自尊水平干預的研究[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重增;自信人格理論的建構(gòu)[D];西南大學;2006年
2 吳捷;城市低齡老年人的需要、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關(guān)系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呂厚超;青年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4 徐華春;中國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設的檢驗[D];中南大學;2009年
6 周亞娟;完美主義形成的相關(guān)因素及其與學業(yè)成績、抑郁的關(guān)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7 包蕾萍;中國獨生子女刻板印象:結(jié)構(gòu)、來源和后果[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美萍;親子關(guān)系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聯(lián)系:遺傳與環(huán)境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蔡華儉;內(nèi)隱自尊的作用機制及特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鄭劍虹;自強的心理學研究:理論與實證[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麗平;問題學生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關(guān)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芹芹;自尊培養(yǎng)對技校學生學業(yè)求助的影響[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牡娟;大學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義感與時間管理傾向、自我價值感的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買躍霞;低自尊者對人際評價信息的注意偏向[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5 雷輝;“西部計劃”中大學生志愿者自我價值感的調(diào)查與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林修全;醫(yī)學生體育鍛煉與焦慮、抑郁的相關(guān)性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張琛琛;小學兒童羞恥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及羞恥情緒對其合作行為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0年
8 陳振旗;聾啞大學生社會支持、自我價值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文善彩;文化視野下的納西族與傣族家庭教育比較[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紅敏;初中生自尊發(fā)展及其干預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梅玲;劉麗;;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與中學生應對方式的關(guān)系研究[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2 周丹霞,俞愛月 ,王國松 ,趙紅紅 ,童軍峰 ,岳世英 ,陶宇峰 ,竺科英;大、中學生焦慮、抑郁、自尊水平測值比較及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2期
3 王鋼;劉衍玲;張大均;;重慶市高中生心理控制源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年12期
4 李虹;心理健康的測量:自尊量表和情感量表的比較[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2期
5 魏運華;自尊的結(jié)構(gòu)模型及兒童自尊量表的編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年03期
6 張文新;城鄉(xiāng)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較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年03期
7 魏運華;學校因素對少年兒童自尊發(fā)展影響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年02期
8 張文新;初中學生自尊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7年06期
9 黃希庭,楊雄;青年學生自我價值感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1998年04期
10 楊雄,黃希庭;青少年學生自我價值感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9年06期
,本文編號:15013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501305.html